长春记忆:看电影的故事

   电影和这个时代的许多事物一样,是从一出世就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成长。所以,和婚纱、生日蛋糕、钢琴、滑梯、跳房子此类种种相同,小时候我一直把它们认定成传统,从没有觉得这些生活里司空见惯的东西其实有着舶来品的身份。

  我对于电影最早的记忆是在上学前,常常跟着爸爸妈妈从位于建设广场附近的单位出发,穿过工农大路上的小方铺石路和摩电道,到一个叫做“财干俱乐部”的地方看电影。每次都要在影院里特有的光面椅子上和噼噼啪啪的嗑瓜子声响里度过漫长的时光。如今唯一存有印象的是一部叫做《野鹅敢死队》的片子,还能记起里面的一个画面上,一个外国小伙戴着和爸爸的很相似的鸭舌帽,可他却把帽檐戴到了脑后。还有一次——不记得是在哪家影院里——在候场时没头没尾的演了几集《葫芦兄弟》,那成了我幼年时最过瘾的一次观影经历。

50年代的露天电影放映队 

  长春可考的电影放映始于1907年。这一年,清政府调北洋陆军第三镇出关,翌年长春才有了清代以来的首批陆军和后来的南岭大营;这一年,长春已经在日本的压力之下奉命开埠,于是有了繁华一时的大马路商埠地;同样是这一年,日本人在头道沟建设“满铁长春附属地”,长春站、人民大街都在当年始建。

  据《盛京时报》载: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1907年4月28日),“长春西三道街有俄人新开电影灯戏一座,于本月十二日业已开演。”这是文献中关于电影放映在长春的首次记录。但俄人早在二道沟东清铁路附属地内1903年修建的铁路员工俱乐部(今吉林省医院凯旋路分院)里就曾公开放映过电影,只是确切时间已经无从考证。晚清时的长春人还只是以评书、大鼓、皮影、拉洋画为公共娱乐。电影出现之后,人们把它和皮影戏联系到了一块,称之为“电影灯戏”、“电光影戏”或“电气影戏”。

长春最早的电影放映地——沙俄铁路员工俱乐部 今省医院凯旋路分院

  1908年12月,同样是《盛京时报》的记载,慈禧、光绪两宫宴驾后的国服期间,各戏园依照惯例停止了演出。此时长春城内的某家戏园便引进了“电光影戏”,以弥补损失。可当时尚是无声的电影并没能招徕多少客人,我们却可以通过这样一篇报道得知,在问世仅仅一年有余的长春,电影出租放映已俨然成为一个新兴行当。此后,长春城内加演电影的书场、茶楼渐渐增多,影戏兼营的商业模式于是流行起来。至1928年,长春经常放映电影的茶园有:商埠地老市场内的崇德茶园、新市场内的爱国茶园、城内龙春舞台、东三马路平康里的升平茶园和燕春茶园等。

  日本人在长春放映电影的最早记载出现在1907年10月,较之于沙俄稍晚了几个月。但是1920年,在满铁长春附属地的东公园内,出现了一座西式二层楼房。这是由日本人修建和经营的第一家专业的影剧院——株式会社长春座。这座影剧院由一大一小两个场地组成,大场地为剧院,小场地为影院,影院可容纳观众200余人,在当时的长春首屈一指。1941年冬,影剧院毁于火灾,后部分残存的房屋曾作为民宅。如今已经全部拆除。

长春第一座专业影剧院——长春座

  长春沦陷之后,电影业发展成了有声放映,此时的影剧院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增多了起来。到1945年伪满州国垮台时,长春已经拥有了17座大型影院。其中最著名的有丰乐剧场(建国后胜利影院、后改名春城影院)、帝都影院(建国后人民影院)、朝日座(建国后儿童电影院)、银座映画剧场(建国后长江影都)、新京剧场(建国后红旗影院)、新京纪念公会堂(建国后艺术剧场)、国泰电影院(建国后大众剧场)、大安电影院(建国后前进剧场)、大光明影院(建国后解放影院)、“平安影院”(建国后长春游乐宫)、“新京乐园”(建国后兴华影院)、“新京电影院”、齿轮座(建国后长春音曲厅)、满映会馆(建国后长影第12放映室)、宝清路国民会馆等。在当时的世界,电影是一种能让人们认识世界的媒体。1937年“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成立,出于欺骗宣传的需要,拍摄了大量纪录片、故事片、教育片和新闻片作为殖民教育的工具。从此,东北电影的发行和放映被“满映”垄断。

满铁时期修建的御大典纪念馆 伪满时期新京纪念公会堂 今艺术剧场

丰乐剧场 建国后胜利电影院 后改名春城影院

齿轮座(蒙娜卡罗大舞厅) 建国后长春音曲厅 今卓展所在地

朝日座 建国后的儿童电影院 今为某二人转剧场

帝都影院  建国后人民电影院 
 

  伪满垮台之后,因政局不稳,百业凋零,各电影院相继倒闭。解放以后,这些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电影院重新开始恢复正常营业,部分放映单位经过了修缮或改建。1954年,在伪满朝日座基础上改建的儿童电影院成立。1958年,“新京剧场”经改建后变成了省内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红旗电影院。在1964年再次改建和更换设备成了省内首家立体电影院。1988年,在银座映画剧场基础上改建的长江电影院成为全省第一家特级多功能综合性影院。如今这些老影剧院几乎全部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除位于重庆路的春城电影院(今多家小商铺及库房)、上海路的儿童电影院(今某二人转剧场)、黄河路上的艺术剧场(今人民艺术剧场)、五马路的大众剧场(修复中)、桂林路的国民会馆(今饭店及民宅)的建筑犹存以外,其余都已消失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

正在进行“修复”工程的五马路大众剧场

  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了满足的大众文化需求,一批工厂学校机关企业建设的礼堂和俱乐部,按统一规定的票价标准和片租结算办法也开始对外营业,放映电影。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春专营影院的供不应求。至1988年底,开放俱乐部发展为37座。如著名的工人文化宫、电业俱乐部、财干俱乐部、军人俱乐部、八一礼堂、铁路文化宫、客车厂俱乐部、蓓蕾宫等都属于对外开放俱乐部之列。

工人文化宫50、80、90年代照片


 
长铁文化宫、机车文化宫旧影 

  上世纪80年代,电视的辉煌时代到来了,电影市场随之逐步走向了低迷。在80年代的电影里印象比较深的只有《少林寺》和《红高粱》。可电视荧屏上却不断播放着丰富多彩的剧集,《燕子李三》《霍元甲》《侠女十三妹》《射雕英雄传》《上海滩》《西游记》《一剪梅》《武松》《神探亨特》《春去春又回》《星星知我心》《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部部风行。90年代之后,除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举办的开学典礼上要集体观影外,大屏幕渐渐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值得一说的是90年代还出现了一件叫做“录像厅”的新事物,里面播放的大量香港电影勾勒出的生活情景,似乎成了许多年青人对现代化生活的启蒙认识。

  当进入90年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台、欧美、日韩商业文明的碰撞促使我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一时间,人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贫穷,并隐隐的为自己的生活感到自卑,于是忙不迭的扔掉了自己原有的一切,投入到无休止的物质追逐里。有人开始模仿港台剧中的说话腔调,或者疯狂地迷恋影视歌星,模仿别人的穿着和发型,并把电影漫画小说里的桥段引入生活。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偷着别人的体验,别人的思想和生活,于是生活也一点一点的偷光了我们。多年以后蓦然回首,才发觉我们早已经丢失的那段既不卑微,也不丑陋的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

1955年9月25日建成的东盛电影院,2005年拆除

  十几年间,中国电影的低迷始终在持续。2006年,现代化的万达电影院率先进入长春,改变了电影院的原有格局。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服务体系都颠覆了以往人们的观影体验。而此时的中国电影,也刚好在进行着声势浩大的绝地反击。不久,电影又回归了我们的生活。但人们的生活却无法回归到初始的宁静。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我们拥有了无穷无尽的选择。能够用很久的时间从某一部电影、某一本书或是一首歌里汲取营养的时代彻底一去不返了。商品社会已经扼杀了很多人的心灵,我们义无反顾的追逐着时尚,其实那只是对现实的某种逃避。也许从90年代起,我们的生活从未真正的增长,只是被看似繁华的物质生活所蒙蔽而被搁置在了成长的路上。
 
 
  80年代威猛乐队在中国开演唱会时,台下的观众如同参加会议时一样在每一个段落后给予礼节性的鼓掌。90年代的追星族们则模仿着港台、欧美演唱会的样子,在明星出场时歇斯底里的尖叫呐喊,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分别,都是源于对音乐本身内容的冷漠和不理解。如今我们仍然在复制别人的生活,从没有在闲暇时侧目关注过自己内心的体会。许多人问为什么2012年末,一部质量并不高的喜剧片《泰囧》会疯狂大卖。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就如同大众至今仍然不能听懂流行音乐一样,除了善于跟风以外,人们也许从未按照音乐或电影本来的面目去欣赏过它。

长春电影编年小传

1895年12月28日 电影诞生于法国。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放映电影,为国内首次。
1902年1月 电影传入北京。
1907年4月俄人在西三道街首演电影,为长春首次。
1920年 长春座成立 为长春首家专业影院。
1933年伪国务院情报处拍摄《新兴满洲全貌》为长春最早拍摄的纪录片。
1937年8月 “满映”成立长春出现电影制片单位。
1945年 日本战败投降,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成立,长春电影进入新历史时期。
1946年5月至1948年10月,中共地下党员金山以国民党身份接收“满映”,建立长春电影制片厂。
1955年2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改名长春电影制片厂,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开拓了新篇章。
(0)

相关推荐

  • 老界首的电影院

    老界首的电影院 文.柴进 我喜欢看电影,是受了母亲的影响.对少年时代的我而言,电影是图书之外让我认识世界的第二个窗口,而且更直观.巨大的屏幕上,一幕幕悲欢离合.开心笑闹.战火烽烟让我如痴如醉,在欣赏如 ...

  • 那些年, 我们一起在镇江看电影……

    1981年,一位喜欢文学的19岁镇江少年谭浩俊,在新华影剧院看了电影<沙鸥>后,感触颇多.他写了一篇<沙鸥为什么这样没礼貌>的影评,请他的语文老师文丁加以润色,投寄给了当时镇江 ...

  • 镇江电影院往事:承载镇江人满满欢乐,镇江的影院,撑过去就是春天了!

    ▲  这张1959年的<镇江日报>上,人民电影院.大华电影院.工人电影院.新华电影院等,都是我们熟悉的电影院. 大概是从腊月二十九(1月23日)开始,镇江文广旅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商业影 ...

  • 这是昔日的山东寿光,这样的寿光你还记得吗?

    这是一组山东寿光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记录了寿光昔日的样子.通过这些昔日的老照片,带大家重温寿光的旧时光.图为昔日寿光汽车站. 图为昔日的寿光影剧院,影院上面悬挂着当时的电影海报,这些电影有多少人看过? ...

  • 梦柯 | 老电影

    怀念老电影,因为喜欢. 那时,城东几家电影院,相当火爆:新华影院,坐落新华东路最显耀的地方,人民影院,藏于解放路一个稍隐秘的地方,文化宫影剧院,当居市政治文化活动中心的位置,没有几个不知道它,除此之外 ...

  • 孙文生|看电影的故事

    燕山诗文  - 2021.3.22 - "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接女婿,外甥外女都要去!"这首传唱八方的童谣,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唱大戏喜庆祥和的热烈场面.我小时候,农村演电影也是这样一 ...

  • 【往事入怀】魏瑞金:《儿时的记忆---看电影》

    [总第0033期02] 在场文学,文学在生活的现场和心灵的现场      ------肖复兴   <儿时的记忆---看电影>   文/魏瑞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经济困难,那时的村民 ...

  • 鲁向辉丨看电影的故事

    朋友说周末轻松一下,一起看电影吧,4D的.我真的还不知道4D是什么意思,朋友说就是看电影时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就像自己在电影里一样.竟有如此神奇效果,我幻想着那种感受,想着想着,却让我不由得回想起了 ...

  • ​寇振朝 | 看电影的故事

    看电影的故事 寇振朝 四十年前的小时侯,最令人向往的文化娱乐活动,莫过于看电影了. 在乡村,随便找一片面积较大的空地,或者相对宽敞如大队院之类的地方,就成了天然的放电影场地.但电影也不是经常放的,一般 ...

  • 乡村记忆◇看电影

    小区里来了放映队,早早在广场上架起了一个幕布,并设置好了投影,跟放映员聊天得知现在是政府出钱,他们手里的设备也都是政府的,每年给他们有任务,每个社区必须放映够12场电影,且这些电影也都是时下比较流行的 ...

  • 儿时的记忆看电影 作者 张德富

    晚上,风清天晴,星光闪闪,这时辰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忙着烧火做饭,从田野归途的男人们.眯一会儿眼,打个顿.女人们忙着哪些猪鸡,山村进入黄昏,电影队来了.村子中央,挂起了白银幕. 人们三三俩俩,催促着孩子 ...

  • 【记忆】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 ‖ 王斌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 王 斌 1983年,家乡雅安市草坝镇修建了电影院,6月里的一个夏夜,已上小学的我跟着父母亲,第一次到电影院里看了电影. 那次在小镇电影院放的电影是<少林寺>.因为票少 ...

  • 我和呆子的故事之--看电影

    看电影 我和呆子都很爱看电影. 刚认识的时候,我对电影的选择远没他挑剔,本世纪初,他已经绝对不看国产电影了.最喜欢的是国外的大片,非常欣赏3D的儿童动画片,香港那些无厘头的喜剧片也能看得哈哈大笑.许多 ...

  • 《你好李焕英》故事不错,想去看电影的别点进来。

    贾玲演贾晓玲,是一个不让妈妈省心的女儿.她一出生就是个小胖丫头,从小除了能吃,别无所长,成绩永远倒数.高中毕业后,她只考上了成人教育学校,为了哄妈妈开心,做了一个假录取通知书,骗妈妈说考上了本科. 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