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教你从外在看出脾胃问题,牢记4个调理要诀

脾胃乃“后天之本”,我们身体中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得来的。脾胃的养护便尤为重要。
小信号预示着你的脾胃可能出现了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也能看出脾胃问题,有下面的几种症状,说明你的脾胃功能比较差,不妨对照自查。
●口臭,多是胃中有火
很多人常常会有口臭等问题,会误以为是肝出了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来源于脾胃,胃肠中有积滞,或有胃火、大肠火。
●鼻头发红有热证,发白是脾虚
鼻头发红代表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鼻头发白,透着一种不自然的青光,偶尔还会伴有腹痛,这种情况意味着气虚,是脾胃虚弱导致的。
鼻头发黄,是胃肠有积食或者脾胃功能不好的表现。
黄为土色,脾胃属土,大人小孩面色发黄首先考虑脾胃问题,尤其是小儿要考虑脾胃积滞,甚至是疳积。
●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或涎为脾之液)
小儿或者大人不自觉地流口水,多为脾虚有湿;如果伴有睡觉打呼、磨牙更应该引起警惕,脾虚湿盛更为严重,或者是有西医所谓的“腺样体肥大”。
●便秘,可能是胃和其他脏腑协同不好
“六腑以通为用”,大便的通畅,依赖于胃、肠、胆的协同作用,便秘可能是脏腑的协同功能异常。
●睡眠不好,也与脾胃有关系
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例如小儿夜卧不安,辗转踢被、夜惊哭闹,多为胃肠不和,饮食积滞,要引起重视,需要减少饮食对胃肠的负担或者就医,通过药物、推拿调理或者严重者需要挑疳。
●无故发脾气,可能是脾胃不太好
小儿或者大人无故爱上火发脾气,要注意可能是脾胃不太好。临床上,很多孩子脾胃调好了,胃肠积滞消除了,脾气也会变得温顺乖巧可爱。
日常中最伤害脾胃的是什么?

很多人猜不到,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习惯,竟然一点点地伤害着我们的脾胃健康。
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湿,四怕寒,五怕饮食失节,六怕油腻,七怕忧思!
●怕生、冷、寒、湿
很多人常吃寒凉冷冻的食物,尤其是夏天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脾胃最怕寒气,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
有些人天天吃生冷寒湿,肠胃消化不了,吃什么拉什么,造成乏力,拉稀或者便秘。最容易伤及脾胃。
过则损伤脾胃阳气,令运化失调,气血失养,水湿泛滥。
●怕饮食失节
脾胃为受纳之官,不时而食,会影响脾胃的休息,扰乱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节律,影响其功能恢复。
小儿多时、不时而食会影响智力发育,因为食则血供入胃,大脑血供分配减少,日久大脑发育会受到影响。
●怕油腻
油腻、脂肪,过度的动物蛋白会碍胃之运化且影响排泄。
●怕忧思
中医讲“思伤脾”“思则气结”,忧伤、思虑过度,会直接影响脾胃,造成脾胃气的停滞,导致胃病。
有些人甚至把胃当做“出气筒”,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吃不喝或者暴饮暴食,这都会损害脾胃的健康。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

养脾胃的4个要诀,分享给大家。

01

动为纲

适当运动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让气血化源充足,精气神旺盛。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及锻炼方式。

散步是比较适合的活动,可快可慢,有助于调顺气血,活动关节,帮助脾胃运化,达到祛病防衰的效果。

02

素为常

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要温凉适当,以免热伤粘膜,寒伤脾胃。少吃质硬、质粘、煎炸、辛辣性食品。

03

酒少量

是指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少量饮酒能畅通血脉、除风散寒;饮酒过量,脾胃必受其害,轻则腹胀不消,重则呕吐不止。

04

莫愁肠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易伤脾胃。久之会气血生化不足,使精神疲乏、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从而导致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苦思冥想,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

明医简介:田继云

田继云

中西医结合硕士

主治医生

深受中医文化熏陶,致力于穷医理,探细微,中西合璧解疑惑;阅古籍,重实践,新旧互学展医术。临诊注重望闻问切,明辨细审疾病之本源传变,用药简单直中,不借平和以存幸然。擅用经方以疗时病,内外治疗结合疗效更佳。

擅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便秘等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及对肠胃亚健康的中药调理。更擅长针灸、拔罐、推拿等外治法,对于慢性肠胃疾病、急慢性的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痛、头痛等疾病可通过内外治结合提高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