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石景山区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和难点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北京市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为契机,立足区域实际,对标先进水平创新做法,纵深推进石景山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增强改革的精准性、有效性,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有力支撑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提高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改革获得感,努力打造首都营商环境新高地。
二、重点任务
(一)营造更加高效的投资环境
1.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以高效办成项目前期“一件事”为目标,健全项目前期统筹推进机制,落实本市重大项目储备管理办法,按照市级要求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不断精简优化审批程序、审批事项和申报材料。(牵头部门:区发展改革委)
2.深入推进规划用地审批改革。(1)加强规划用地与政府和企业投资决策的衔接,加快推进各类规划数据衔接整合,消除规划冲突,推动各类规划底图叠合,实现各部门底图共享、实时查询和业务协同,为政府和企业投资决策创造条件。(2)落实区域评估实施方案,依据本市关于环境、水等领域评估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要求,对区域内建设项目可采取直接准入、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多种方式简化管理。(3)制定本区房建、市政项目审批权限清单,提高办理效率,减少企业申报办理时间。(牵头部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石景山分局、区城市管理委、区生态环境局)
3.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1)按照市级要求,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优化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审批事项、技术审查和中介服务事项。(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于社会投资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施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3)全面推进“多测合一”,按照市级要求,优化整合用地、规划、施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阶段测绘事项,对同一标的物测绘成果有关部门共享互认,减少企业测绘次数。(4)落实建筑师负责制指导意见,针对民用建筑和低风险工业建筑项目试点推行免除施工图设计审查、规划验线、施工放线复验等手续。(5)公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各区域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防治要求等信息,为企业自主开展初步勘察设计提供便利。(6)依托市级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平台,加强本区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根据风险等级确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频次和内容,低风险项目只进行1次检查。(7)深化工程竣工验收“多验合一”改革,依托市级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服务平台,优化联合竣工验收流程。推行低风险项目不动产登记和联合验收合并办理,进一步压减首次登记时限。(牵头部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石景山分局、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政务服务局)
4.全面提升市政服务水平。(1)深化市政设施接入审批改革,对涉及的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占道施工许可等环节实行并联审批,并探索实行接入告知承诺制;取消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接入报装附加审批要件和手续。(2)按照市级要求,推进市政“一站式”全程便捷服务,加快实现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办”,申请人仅在线提供规划许可证、产权证、身份证件等信息即可办理市政接入业务。(3)落实市政接入项目“非禁免批”改革,进一步明确细化公开禁止区域范围,针对5G基站接电项目在禁止区域外免除占掘路审批。(牵头部门:区城市管理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石景山分局、区政务服务局)
5.创新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模式。(1)利用北京市老旧厂房及设施改造支持政策,积极争取试点,简化项目审批流程,优先支持利用老旧厂房及设施,发展“两业融合”及现代服务业项目,促进产业提质升级。(2)落实本市《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前置条件,压缩审批时间。(3)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市政专业管线改造,积极争取试点,提高审批效率,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实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小区市政专业管线改造同步实施。(4)探索创新模式口文保区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实施路径,参照东城区文保区登记方法,创新不动产登记办理模式,提升模式口文保区办证率。针对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及土地供应三类项目,形成不同规划实施路径,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牵头部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石景山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
(二)营造更加便利的市场环境
6.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1)全面梳理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准入事项,明确事项名称、申请条件和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开;对于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要立即清理。(2)通过营业性演出在线审批系统实现跨区演出信息共享,对于获得全国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批准的营业性演出等项目,在批准举办日期起一年内再次申请举办,实行事前备案管理,原则上不再重复审批。(牵头部门:区政务服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
7.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准入环境。(1)按照市级要求,将新业态新模式涉及纳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的行政许可,向社会公开,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电竞赛事、互联网医疗等综合窗口。(2)支持电竞赛事发展,按照市级要求简化电竞赛事相关审批,将赛事许可和安全许可合并办理,实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依据参加电竞赛事运动员身份确认函,为境外参赛人员提供签证便利化服务。(3)优化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对接互联网平台,市场主体可以同步申请设立实体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实现“同审批、同发证”;推动开展互联网复诊、健康咨询等服务。(4)提高自动驾驶测试效率和透明度,按照市级要求,推动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结果异地通用互认,向社会公开封闭场地测试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并进行监管。(牵头部门:区政务服务局、区委宣传部、公安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交通支队)
8.深化“证照分离”改革。(1)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按照国家“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要求,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对全区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清单之外不得限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一般性经营。(2)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按照市级要求,2021年底前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3)争取开展食品类相关许可事项“证照联办”改革试点,实现企业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一次申请、并联审批。(4)落实“一照多址”改革,市场主体已公示其分支机构实际经营场所或在营业执照注明分支机构住所的,各审批部门依法为其分支机构办理相关许可事项审批手续。(牵头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务服务局,各相关部门)
9.持续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知识产权融资业务。鼓励税务、人力社保等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建立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数据信息归集共享,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牵头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税务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0.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研究制定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方案,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再担保政策,在部分银行开展试点,向贷款困难、贷款利率过高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倾斜,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牵头部门:区金融办)
11.深化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改革。(1)落实北京市集中采购机构协议入围招标结果,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参与机会。(2)加强和规范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收取和退还。严格要求采购人及中介机构遵守退还时间,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还未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还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石景山区政府采购中心作为集中采购代理机构,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牵头部门: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委)
12.拓展新场景应用。(1)引导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中关村石景山园、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等产业功能区科技型创新企业,开展应用场景项目示范,并给予资金支持。(2)重点围绕“科技冬奥”智能化服务与体验,鼓励云转播等智能技术发展,支持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建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应用。(牵头部门:区科委、园区管委会)
(三)营造更加开放的贸易环境
13.提升企业双向投资兴业便利度。(1)按照市级要求,实现外籍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或者远程视频进行税务实名认证。(2)提升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一窗办理”水平。(3)出台外商投资促进和便利化政策措施,为集聚开放发展资源提供政策支撑。(牵头部门: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
14.提升外贸服务水平。(1)进一步简化外贸服务事项,扩展服务内容,推进外贸全流程“非接触式”政务服务。(2)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小额统保业务办理进大厅,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企业出口收汇风险。(牵头部门:区商务局、区政务服务局)
15.提供国际人才工作生活便利。(1)全面落实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同时取证”,积极争取持人才签证的外国人才免办工作许可试点。(2)允许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公司。(牵头部门: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
16.深化国际人才专业化服务品牌建设。(1)全面落实“景贤计划”,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石景山集聚发展。(2)加快建设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发挥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石景山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构建多层次、多维度政务网络体系,拓展应用“互联网 人才服务”模式,为外籍人才提供社保、薪酬、生活服务和专属服务等方面定制服务,为外籍人才开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支持和便利。(牵头部门:区委组织部、区西部建设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7.搭建国际商事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商事综合服务、人才专项服务、工作生活软服务等,打造集企业服务、人才服务、展览展示、国际交流空间等功能为一体的企业和国际人才综合性服务平台,为海外企业、人才“引进来”和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流程服务。(牵头部门:区委组织部、园区管委会、区商务局)
(四)营造更加稳定的就业环境
18.降低和简化部分行业就业条件。(1)按照市级要求,推动劳动者在辖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入职体检结果互认。(2)加快推进职业资格改革,按照国家规定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全面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支持企业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3)按照市级要求,简化就业手续,推动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证。(牵头部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9.促进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加强就业服务,将灵活就业、共享用工岗位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建立市场化服务平台,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互联,加快推进“一点存档、多点服务”。(牵头部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营造更加优质的政务环境
20.重点提高政务服务质量。(1)改革创新审批方式,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明确事项范围、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等。落实市级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保留的51项证明,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公共安全、金融业审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重要涉外等风险较大、纠错成本较高、损害难以挽回的证明事项外,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制。(2)进一步拓展“互联网 政务服务”,落实《北京市电子印章推广应用行动方案》,运用电子印章在涉税事项、社保登记、公积金等领域率先实现无纸化。(3)持续简化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区级“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到80%以上,推动一批跨部门、跨层级联办事项“全程网办”。不断完善以“e窗通”为基础的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强化税务、社保、市场监管等环节协同办理,实现注销通知书电子送达功能;积极争取开展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试点,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4)用好健康云平台,配合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及身份识别、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等信息在不同医院互通互认,减少群众重复办卡,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5)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和平台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6)持续改进窗口服务,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容缺受理、双向寄递、并联办理、限时办结,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7)完善“好差评”制度,健全“好差评”评价结果通报、整改、监督工作机制,完成政务服务实体大厅业务系统与“好差评”系统对接工作,实现服务窗口和渠道全覆盖。(牵头部门:区政务服务局、区司法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各相关部门)
21.持续优化纳税服务水平。(1)按照市级要求,简化税收优惠政策申报程序,将全部税收优惠核准转为备案或申报即享,不再设置审批环节。(2)实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5税种合并申报,实现增值税、消费税和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合并申报,减少纳税申报次数4次。(3)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流程,企业网上纳税和退税申报可“一表”同步办理。(4)优化增值税发票审批服务,对于连续办理发票增版增量业务且符合实际经营状况的企业,实行发票智能实时审批,及时为其调整发票核定数量或版面,切实满足企业合理的发票使用需求。(5)进一步扩大“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范围,实现全部涉税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主要涉税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6)积极开展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在集贸市场全面推行代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牵头部门:区税务局)
22.不断推进不动产登记便利度。(1)进一步提高企业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效率,推行存量房交易税款智能审核,减少企业办理等待时间。(2)落实市级要求,推动个人不动产交易便利化改革,开展个人不动产登记身份信息变更和存量房买卖电子完税证明网上办理,实现中介机构办理个人存量房屋买卖业务全程“一网通办”。(3)按照市级要求,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有线电视等市政公用企业信息共享,实现同步过户。(牵头部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石景山分局、区税务局、区城市管理委)
23.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加大政务服务区块链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促进条块联通和上线联动,实现网上、掌上智能申报、智能组档、智能汇聚,实现24小时“智能自助”,实现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增效率。(牵头部门:区政务服务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各相关部门)
24.深化信用创新应用。(1)深入开展“信易 ”创新示范应用,引入“信用 保险”工具,为守信人员提供门急诊先看病后付费、信用住院免押金等便利化服务;总结试点经验,在区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继续推广“信用 医疗”应用试点。(2)加快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建设,推行准入核验备案和失信禁入制度,实现“预付消费”事前查询、事中留痕、事后维权监管闭环,打造“预付式消费”信用场景。(牵头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委政法委)
25.提升政策兑现服务效率。(1)借助区级经济大脑,打造全区惠企政策兑现平台,集政策发布、申报、兑现管理,税务、信用、财政等多方联合审核于一体的线上兑现平台。企业可通过线上兑现平台与“北京石景山”APP、石景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官方统一渠道对接,实现统一平台、统一入口,方便企业群众查询办理。(2)在税务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探索开展“政策找人”精准服务,依托微信公众号、京税通平台、电子税务局等平台建设,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推送方式,实现税收政策精准投递、定向跟进辅导,实现税收优惠“应享尽享”。(牵头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政务服务局、区税务局、区投促中心、区融媒体中心)
(六)营造更加规范的监管执法环境
26.大力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1)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按照不同风险级别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幅压减检查次数。(2)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除市场监管领域外继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范围,各部门涉企“双随机”检查事项覆盖率不低于90%。(3)按照市级要求,进一步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落实第二批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将各部门检查频次高、干扰大且适合合并的检查事项全部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牵头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各相关部门)
27.加强全流程信用监管。积极推动告知承诺事项违诺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和流程落地,完整记录承诺履行信息,并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按照市级要求,对履诺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给予优惠和便利,对失信违诺的加大追责和惩戒力度。(牵头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管局,各相关部门)
28.创新包容审慎监管。(1)持续推进“互联网 监管”,加强重点领域数据汇集,强化风险跟踪预警。(2)落实本市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实施细则,探索开展网上直播和短视频营销等领域“沙盒监管”。(3)对于在线旅游服务不诚信、滥用技术手段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首先通过约谈等行政指导方式予以提醒、警示、制止,并责令其限期整改。(4)落实市级要求,按照各领域完善后监管标准体系,鼓励行业制定更高水平自律标准,在更多领域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机制,推动产品竞争力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牵头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文化和旅游局)
29.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1)建设智慧监管系统,率先在冬奥核心区实践智慧监管新模式,筛选冬奥核心区商户作为监管对象,重点围绕餐饮安全和冷热链运输等方面,部署安装一批智能设备及远程监控设备,智能抓取风险隐患,实现智能化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营造安全放心市场环境。(2)梳理全区合法经营房屋底数,在区空间资源服务平台中建立区房屋基础专题库,将基础数据推送至街道综合平台进行应用,切实加强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3)在区城市管理平台基础上,建设“地下管线监督共享系统”,实现道路施工信息共享发布、巡查监督和统计管理等功能,切实减少因施工挖掘造成的地下管线事故。(牵头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城市管理委)
30.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1)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行业、领域,根据市级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标准和流程,规范执法标准和行为,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2)实施各部门双随机检查总量控制,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切实增强涉企检查的规范性和系统性。(3)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监管,对能够通过非现场监管方式实现监管效果的事项,不再纳入现场检查。(4)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严格按照违法行为危害性和具体情节实施定档分阶裁量,解决执法不公、裁量失度问题。(5)落实执法容错纠错机制,通过说服教育、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免予行政处罚。(牵头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城市管理委、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各相关部门)
(七)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环境
31.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1)进一步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力争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到80%。(2)发挥疫情期间建立的“云法庭”作用,鼓励区法院推行网上审判。(3)支持区法院扩大民商事案件普通程序独任制适用范围,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普通程序案件可由1名法官审理,进一步提升案件审判效率。(4)支持区法院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严格控制执行工作各环节时间节点,严禁超标查封,最大限度减小执行工作对企业正常运营影响,切实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牵头部门:区法院)
32.建立完善企业破产制度。(1)落实市级要求,强化府院联动机制作用,落实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规则,简化破产程序、降低破产企业处置成本。(2)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破产事项窗口,为破产管理人办理业务提供便利。(牵头部门:区法院、区政务服务局、区市场监管局)
3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现和惩处力度,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领域,落实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等制度;落实市级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化裁判赔偿规则,参考第三方评估合理确定知识产权损失标准。(牵头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公安分局、区法院)
34.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将“五联五进”党建法治共建平台延伸至区市场监管局、中关村石景山园,建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会商机制,坚持支部对接、走访联络、定期通报、在线普法,为高新技术及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牵头部门:区法院、区市场监管局)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以主管区领导牵头,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协同配合,一体化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强营商环境专班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牵头部门:区发展改革委,各相关部门)
(二)完善长效机制
加强营商环境督查考核,通过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进行不定期考核,并将结果纳入绩效管理。(牵头部门: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务服务局、区发展改革委)
(三)加强政企沟通服务
以12345企业服务热线为基础,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按规定时限协调解决市场主体问题建议,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开展 “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各部门要进一步查找办事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服务。增强服务企业意识,发挥企业服务包机制作用,建立服务包企业数据库,开展招商引资企业综合分析,理清企业迁出原因,找准服务方向,实行全过程管理,主动服务、热情服务、靠前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牵头部门: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区投促中心,各相关部门)
(四)抓好惠企政策兑现
各部门要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精准推送政策,出台惠企措施时要及时公布相关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线上兑现”,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大数据应用等方式,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对于政府专项资金补贴、重点项目支持等确需企业申请的惠企政策,要合理设置并公开申请条件,简化申报材料、办事流程等申报手续,邀请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重点围绕惠企政策申请流程、操作指南等开展政策解读,加快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牵头部门:区政务服务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投促中心,各相关部门)
(五)建立常态化建言机制
以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提升政府透明度和企业群众参与度。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家、专业人士作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社会咨询机制,不断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政策覆盖面广的重要政策,在政策起草阶段,邀请专业机构开展评估论证。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制度,聘请企业经营者、有关社会人士作为监督员,定期开展营商环境巡查,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督促各部门及时查实整改问题。(牵头部门:区工商联)
(六)广泛开展宣传培训
各部门要主动发布和解读改革政策,及时总结宣传改革做法和经验,为企业和群众查询和掌握政策创造便利。要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广泛开展“小小窗口,满满服务”专项行动,不断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政务服务局、区发展改革委,各相关部门)
营商智库
营商环境门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