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保“胃”战!CSCO 2020胃癌专场登场

继肺癌专场、乳腺癌专场后,CSCO年会的第四日——9月22日,胃癌专场隆重登场。国内权威专家汇聚一堂,聚焦我国胃癌诊疗现状、科研成果及展望,各抒己见,共话保“胃”战!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根据以往统计,全球胃癌一半可能在我国。中国胃肠外科联盟针对87025例胃癌患者的分析数据显示,我国75%以上胃癌患者初次就诊时分期较晚,多已失去治疗机会。

本次胃癌专场,专家们带来了哪些前沿的观点,让我们为您一一盘点!

一、开幕式掠影

大会伊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CSCO候任理事长徐瑞华教授,致开幕词。随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沈琳教授也发表了致辞。

徐瑞华教授指出,希望各位肿瘤学者能够不懈努力、积极进取,把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将肿瘤防治推向更高水平!

沈琳教授表示,让我们共同探讨胃癌目前的诊疗现状和进展,展望未来的挑战和方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二、学术报告环节精粹

环节1:精准与创新大背景下 胃癌的诊治实践与探索

本环节以胃癌临床研究为核心,就胃癌临床研究如何改变临床实践,胃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展开讨论。

(1)李进教授:IIT与IST并行 互为补充才能更好推进药物研究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回顾了REAL-2、ML17032、V325等一系列改变胃癌临床实践的关键性研究后,分析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的重要价值。他指出,IIT与医药企业发起的临床研究(IST)并行,互为补充,才能更好推进药物研究,获得更多研究结果,为循证医学提供依据。

(2)沈琳教授:实现胃癌的精准治疗 才能突破治疗瓶颈和解决难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从如何精准了解胃癌特征、胃癌药物治疗现状、药物敏感性非人体替代模型以及怎样精准评估胃癌治疗疗效几方面,对胃癌精准靶向治疗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给出了精准治疗未来的研究方向。

沈琳教授指出,在分子生物标志物的驱动下,实现胃癌的精准治疗,才有可能解决目前胃癌的治疗瓶颈和难题。

(3)徐瑞华教授:胃癌精准免疫治疗面临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当前,在胃癌诊治中,免疫治疗精细和规范化全程管理重要性,愈加凸显。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从二线免疫治疗的探索与希望、一线免疫治疗的困境与引领、以及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PD-L1、肿瘤突变负荷(TMB)应用的共识与争议4方面,就胃癌精准免疫治疗问题与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他总结称,生物标志物有迹可循,但是探索任重而道远。

环节2:多学科协作背景下胃癌综合治疗思考

本环节聚焦最需要多学科诊治胃癌的2类代表性人群,即可手术局部晚期胃癌和可手术切除Ⅳ期胃癌,围绕学科协作背景下胃癌综合治疗展开。

(1)毕锋教授:梳理可手术局部晚期胃癌的最新研究证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梳理了可手术的局部晚期胃癌的最新研究证据。

毕锋教授指出,目前新辅助化疗意义明确,但是东西方适用人群及方案仍存差异,新增D2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按分期不同方案有所不同。

展望未来,毕锋教授指出,围手术期放疗应用以及术前治疗可能更有前途,而围手术期免疫或靶向治疗药物引入,非常值得期待。

(2)梁寒教授:胃癌的转化治疗成为近年来热点

天津市肿瘤医院梁寒教授,针对Ⅳ期胃癌,畅谈了全身化疗基础上引入手术或介入等局部治疗的最佳管理策略,及其存在困境和探索。

梁寒教授指出,胃癌治疗领域的转化研究成为近年来热点,需要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诊断分期、分子分型,多学科团队的支撑至关重要。

(3)盛伟琪教授:分子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盛伟琪教授,分享了分子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

盛伟琪教授强调,分子技术的进步在不断拓展着病理学的“视野”,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应加强合作,早期参与临床研究中,从而认识更多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了解相应的检测及标准,让分子病理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三、论文交流

本环节最终筛选出3项研究进行报告,与大家分享。这3项研究分别如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抗-MMAE偶联剂治疗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妙泉教授:胃癌肿瘤转移率分期系统和第八版TNM分期系统的比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响林教授:晚期胃癌患者三线治疗纳武利尤单抗vs阿帕替尼锚定配对调整间接比较。

当今,我国胃癌的疾病负担非常沉重,预后也差强人意,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也甚少。

希望更多学者,群策群力胃癌诊疗,早日突破胃癌治疗瓶颈,造福更多患者。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