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74患难见真情
NO.174
可以这么说,此时的吐蕃和党项就是随时都可能爆发的山洪,随时都可能给位于长安的唐朝朝廷带来灭顶之灾!
这一点,很多朝臣都意识到了。
郭子仪就曾多次进言:吐蕃、党项千万不可忽视,应加强西北边防,早做防备。
这个道理,李豫当然不会不明白。
他知道,如今长安西面的防务就如深秋枝头上摇摇欲坠的黄叶般脆弱——根本经不起风雨,万一吐蕃人在此时趁虚而入,直捣长安,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这让他感到寝食难安。
何以解忧?
唯有迅速消灭史朝义,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平叛战事!
只要能尽快平定叛乱,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他都在所不惜!
因为他实在是拖不起了。
再拖下去,财政会越来越难以负担,百姓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类似袁晁这样的起义会越来越频繁;
再拖下去,西面的吐蕃和党项会越来越猖狂,长安面临的形势也会越来越危险……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迅速瓦解叛军的抵抗意志,以便早日取得最后的胜利,李豫决定不仅不追究叛军投诚人员的任何责任,还让他们依旧官居原职。
就这样,那些原先叛军的大将摇身一变,一下子又成了大唐的封疆大吏!
部队还是原来那支部队,地盘还是原来那块地盘,端夜壶的勤务兵也还是原来那个端夜壶的勤务兵,除了城头上的旗帜从“燕”变成了“唐”,其他什么都没有变!
应该说,这一政策也确实达到了李豫预想中的效果。
而在那些本来就对史朝义缺乏忠诚度的叛军将领看来,既然自己的既得利益完全能得到保障,做史家的臣子和做李家的臣子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此时正陪伴在史朝义身边的叛军大将田承嗣也动心了。
与大多数叛军将领不同,田承嗣是汉人,其祖父、父亲皆以豪侠闻名乡里,他也继承了祖上的好斗基因,在安禄山麾下素以骁勇善战而著称。
安禄山起兵时,他曾出任先锋攻克洛阳,后来史思明再陷洛阳,他依旧还是先锋,由此可见他在叛军中的地位!
这段时间,史朝义一路从卫州(今河南卫辉)败退到莫州(今河北任丘),惶惶如丧家之犬,只有田承嗣还一直跟随在他的左右。
在莫州,杀红了眼的史朝义本打算再次与唐军追兵决一死战。
田承嗣劝谏说:陛下不如先返回范阳(今北京),征调李怀仙那里的五万人,再回来与唐军决战。臣愿意留在莫州冒死抵挡,以确保陛下的安全。
史朝义感激涕零,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率五千人北走范阳,把家小都留在了莫州。
临行前,他紧紧地握住田承嗣的手说:我阖家百口,都托付给你了。
田承嗣流着眼泪向他保证:臣就算肝脑涂地,也一定不辱使命!
史朝义也很感动: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确实是患难见真情——史朝义半夜刚离开,第二天一早田承嗣就献出莫州,投降了唐军。
史朝义的母亲、妻儿,统统都成了他献给朝廷的见面礼。
之后仆固玚等人又顺着田承嗣的指引,率唐军轻骑继续追击史朝义。
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部下折损大半的惨重代价后,史朝义最后总算是摆脱了唐军的围追堵截,于傍晚时分来到了范阳城外。
留守范阳的,是史朝义亲自提拔的叛军新锐将领李怀仙。
史朝义本来以为,自己对李怀仙恩重如山,李怀仙的忠心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可这次他又错了。
你对他好,并不代表他就一定会对你好——这就好比我们花了很多钱在脸上护肤,可往往身上任何一处皮肤都要比脸上的皮肤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