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驱型成长(十)

近年来最困扰父母的问题是:我怎么才能让我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后,不要一直在那儿玩电子游戏?

这是以前的父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技术问题。大多数美国孩子在7岁的时候,在屏幕前花掉的时间共计已经达到了整整一年。只有35%的青少年在放学后还会直接交际,同伴之间靠打电话交流的人也少得可怜,但每天会有63%的孩子收发短信。3~8岁的孩子每天对着屏幕的时间长达7个半小时,这个数字本来就够高了,但是对于11~14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数字还会一跃而至长达11个半小时。

这意味着这一代人的大部分社会和认知发展,都将通过一个屏幕得以发生。对于年轻人来说,技术成瘾已是一种新常态。但有的父母却对此充满了不解。

技术本身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工具,具有能让生活丰盈起来的强大的力量,但它所取代的东西(跟家人相处的时间、朋友间面对面互动、学习时间、运动时间和睡觉时间)也都非常宝贵,而技术不断地训练大脑去期待不间断的刺激,这实在让人深感不安。

许多从事技术工作,并且最了解技术力量的人,其实不希望他们自己的孩子使用技术。比如乔布斯就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而且也不给自己的孩子买iPad。

请把新技术想象成一只野兽,当它被驯服时,就能为孩子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和可能性。学着去驯服一只还要和你共处好多年的野兽,这可是一种不容小觑的技能,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教你的孩子怎样才能保持上风。

随着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工作岗位以及职业的游戏玩家,能通过从事他们激情所在的相关行业来谋生。成为职业电竞选手是很难的,除此之外,可以成为电竞选手的经纪人,或者获取必要的培训和经验,给游戏竞赛当解说员。

玩游戏也有一些好处:

  1. 成功在即的紧迫感——立即采取行动去解决障碍的愿望,同时坚信自己可以成功。

  2. 强化的社交能力——一起玩游戏会建立信任感。

  3. 越玩越带劲——我们更乐于努力赢得胜利,而非放松或闲逛。

  4. 史诗般的意义——玩家更喜欢依附于那些令人敬畏的宏大任务。

这四个超级影响力能把人塑造为“被超级赋能又心存希望的个体”。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电子游戏会让多巴胺水平达到峰值并引发心流。这两种表现是需要孩子足够专注并长时间思考才能获得的。对于许多孩子来说,电子游戏就是他们能体验到控制感的最好的场所。游戏设计师通过将游戏的难度调整到与玩家技能水平匹配的程度,来创造一个让他们专注、努力并参与其中的完美环境,因此游戏设计师往往要通过长时间的程序开发来激发出玩家的“完全沉浸感”。他们还给玩家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在这里犯错误没什么丢人的,反而还是一种让你学到新技能并玩得更出色的手段。科学家已经得出了结论,游戏满足了人们对能力表现和控制感的需求——同时,多人游戏也满足了人们对关系的需求。这些都是动机的重要驱动因素。

但是,尚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玩游戏时所感受到的控制感和动力感,能转化到现实生活中去。所获得的各种品质,也没有显示在现实世界中。

技术确实在改变我们的大脑。今天的孩子对视觉图像有了更好的记忆,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如何浏览和解码数字化的世界的能力也更强大。数字化内容的轰炸改变了儿童处理视觉信息的方式,甚至也改变了他们的阅读方式。以前的阅读是线性的,不能分心,只能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读下去。现在,任何在计算机上花费大量时间的人都不再这样阅读了。他们寻找关键字与链接,随后简略速读。

还有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许多孩子无法忍受哪怕一分钟的无聊,也无法容忍一次只做一件事。一个孩子,你使用的新技术越多,你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差,执行功能水平也就越糟糕。而这两个指标,在所有年级包括大学中,预测学术成功的效果是智商所能实现的效果的两倍。

新技术的其他坏处包括:影响身体健康(提高血压)、社交媒体剥夺了我们的控制权、挤占睡觉时间、降低共情能力、让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色情暴力等等。

那我们如何去驯服野兽呢?“这事听你的”这一原则依然适用:在安排规划的时候要非常周到,跟孩子一起做出各种设定,这才能让孩子遵守这些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必须要放松管理,毕竟你没法陪着他们一起去上大学。

一些具体的建议:

  • 家长要以身作则。

  • 理解现在的孩子,了解他的兴趣所在。当孩子得到了尊重,并且在情感上跟我们保持亲近,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影响他们。

  • 回归自然。

  • 告知而非说教,表达对孩子能管好自己对新技术的使用的信心,并给他提供帮助,作为顾问尽到告知与建议的责任就可以了。

  • 通过合作达成解决方案,与孩子共同设置一个使用电子设备的协议。

  • 一直要知道他们的密码,并让他们知道,你会永远知道这串密码。

接下来探讨了一些常见问题,大家可以自己到书里看一下。

今晚怎么做:

  • 举行一个家庭会议,讨论该怎么设置不适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或地方。

  • 成为好榜样。

  • 尝试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与孩子一起体验30分钟不插电的私人时光,周末每天至少一小时。

  • 让孩子知道你会随机检查他们的简讯。

  • 提前跟孩子说好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关键点是不要在该退出游戏的时候弄得大家不愉快。

以上是这本书第九章的主要内容。下周二再来继续分享👋

(0)

相关推荐

  • 剑网3缘起学烹饪亏了本钱,可以卖钥匙赚点小钱?

    剑网3缘起学烹饪亏了本钱,可以卖钥匙赚点小钱?在剑网三缘起这款互动性十分强的游戏里面,我们应该了解更多的生存技能,同样也应该学习一些技能让自己感受到游戏的体验,要是游戏中我们需要的物资太多,同样可以通 ...

  • 太狠了!这位爸爸和孩子疯狂打了一个假期游戏......

      莲 子 说  亲爱的青青莲子的伙伴们,大家好,我是莲子,今天的主题是<一种通过过度满足让孩子戒掉电子游戏瘾的方法> 我们当妈妈的真的是对电子产品又爱又恨.爱的是它带来的便利,恨的是孩子 ...

  • 老了之后,你还会玩年轻时的电子游戏吗?

    14小时前 关注 动作游戏的老手,或许会对现代游戏的节奏感到不适应.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我们往往认为老年人和 ...

  • 王者出生前,这个热门游戏骨灰级玩家肯定知道,后来出3D了?

    相信各位小伙伴们都知道<王者荣耀>这款游戏,那么在<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之前,大家都在玩什么游戏呢? 咱们就来详细介绍其中的一款:<天天酷跑> 曾经<王者荣耀& ...

  • 戒网瘾?电子游戏究竟是好还是坏?

    电子游戏又叫做视频游戏或者电玩(游戏),电子游戏诞生于1952年,这一时期电脑也不过问世10年之久,你知道第一款诞生的电子游戏是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它是一款井字棋类游戏,或许学生时代不爱听课的你在课堂上 ...

  • 玩游戏毁孩子?《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表示不服

    囤儿的童年就是个见缝插针玩游戏的童年.对那个时代的家长而言,各种新兴的游戏充满着未知,对孩子究竟有益还是有害根本无法预料.于是为了不让孩子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他们对玩游戏这件事采取了一刀切的处理.可玩 ...

  • 读书|自驱型成长(十二)

    这一章的内容可能和你没关系,但具有这些问题的孩子比例,其实还是很大的.作者说了一个很惊人的比例,说他们很难想起,某个拥有三个子女的家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存在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自闭症谱系 ...

  • 读书|自驱型成长(十四)

    许多人将上大学视为道路的终点,而且永远停不下来去想象这件事成真的那一天,究竟会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大学里的环境与大多数孩子在高中时所经历的环境截然不同,许多青少年在离开家之前,其实还没有发展出应对这种 ...

  • 读书|自驱型成长(十五)

    让年轻人保持健康控制感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他们对成人世界狭隘而扭曲的看法,以及对成功和享受生活所需的条件的错误认识.这些观点助长了恐惧感和竞争性.它们会影响成绩优异的孩子,对于他们而言,对成功之路的刻 ...

  • 读书|自驱型成长(四)

    这章开头的故事: 马特满18岁的时候,还是个高中生,他的妈妈跟学校签署了一份协议,他自己成了自己的法定监护人.也就是说,他可以随意外出离校,他的父母也无法访问他的任何私人信息,包括成绩. 他的妈妈可能 ...

  • 读书|自驱型成长(三)

    这章的题目很有意思,我那么爱你,才不愿意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开篇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每天假装做一个半小时作业.作者评价说,为了什么都不做,这孩子倒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原因之一 ...

  • 读书|自驱型成长(五)

    现在的家长都很焦虑,其实我们现在不应该那么焦虑,为什么?你想想我们小的时候,我是70后,我小时候家里吃肉还是要肉票的,粮票.肉票,没了就吃不上肉了.我小时候想看个动画片,那得看电视台几点播,时间过了没 ...

  • 读书|自驱型成长(二)

    这章一开头就讲了两个故事,亚当是一个15岁的高二学生,上公立学校,哥哥被枪杀,他的情况很糟糕,这是我们都可以理解的.第二个故事就不那么好理解了,同样15岁的萨拉住在豪宅里,在豪华私立学校上学,她的父母 ...

  • 读书|自驱型成长(一)

    从这周二开始,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本<自驱型成长>,这本书我在群里提到过很多次.如果是喜马拉雅会员或者kindle unlimited会员的同学,可以直接去听或者读原文.没有的,我也建议你去买 ...

  • 读书|自驱型成长(六)

    内驱力,简直是我们最想让孩子拥有的东西了.但尴尬的是,我们不能强迫他拥有对某些东西的内驱力,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只能干等着孩子"开窍"呢?好消息是,书的作者说,我们有很多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