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姥姥带娃太吃亏?和血缘有关?现实并非如此

姥姥在很多孩子的心里都是温暖的代名词,作为笔者本人一提起姥姥,就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奶奶包的饺子,做的沙包,用挂历包的书皮,历历在目,无不是我美好的回忆。

可就是这样的美好关系,为什么还有人会说:外婆疼外孙,不如疼小鸡儿。难道就因为,奶奶是自家人,姥姥是妈家的人?

其实,这种观念和我们的传统思想有关。咱们讲究“养儿防老”“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男女性别上的区别,导致儿子的孩子就是自己家人,女儿家的孩子就是外人。而所谓的家人,不过是孩子长住的奶奶家,和吃完饭就走的姥姥家。

不过,这些“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走”等等过时的说法已经不再适应与现代社会了。如今女儿出嫁普遍都离父母不远,即便是远嫁,父母也能跟在身边,毕竟物质条件的富足,一家一个孩子的无牵扯都能让女儿不会远离自己的身边。

相应的,女儿的孩子也将和自己各种亲密接触,不会让姥姥,姥爷陷入想外甥狗子,却时常不见面的尴尬。也正因为如此这里还是要提醒孩子妈妈,对于家里的老人,我们应该以理解为主,尤其是在带孩子方面。

老人能帮带自然是好事,不愿意带,也不应该记恨。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和老人携手把孩子带好呢?

一、我们要清楚自己的位置。

作为父母的监护人,我们才是养育孩子,教育孩子的主体。关于孩子的养育观念,教育方法,父母才是关键,至于老人,不过起着辅助的作用。

所以。为人父母,除了要和孩子充分互动,还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而不是反面教材或者孩子生命里的缺失者。

二、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并保持一致性。

一个家庭一定要有一个中心人物,并在围绕他的情况下,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教育是一致的,一贯的,毋庸置疑的。

所以在育儿时,家庭成员一定要统一教育理念,且不可出现妈妈教育孩子,老人上前拦着孩子的情况。

当然当父母的也要注意一点,如果孩子出现的问题不是原则上的问题,那就不要上纲上线没完没了刨根问底,揪着不放。而是要灵活应用教育方法,通过充分沟通等方法来达成一家人的一致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