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烟火年味

远去的烟火年味

孙晓芳

奶奶是山东人,她的年味是馒头、素菜包子、猪肉包子和白糖包子。

蒸馒头时,奶奶在土灶的铁锅上架起三格松木圆蒸笼,把案板上切出来的一块块方形小面团整齐有序地排满三个笼格,盖上穹顶式的笼盖后,就让我守着灶口烧火。我烧火时,奶奶就在案板上忙着包包子,并嘱咐我,闻到馒头香气后就喊她来起锅。灶堂里火势红红的,锅里的水咕噜咕噜的,锅盖上的蒸气热腾腾的,我时不时用鼻子闻闻蒸气,嗅一嗅馒头的香气出来没有。

起锅掀盖时,三格馒头在热腾腾的蒸气中个个膨胀饱满,看着十分喜人。可不知为什么,三格馒头里总有一个馒头是瘪瘪歪歪的,不成形状。奶奶把它捡出来,拿在手里,故作生气地说,又是那个老东西回来讨吃的了。我问奶奶“老东西”是谁?奶奶笑着说,你爷爷呀,每年我蒸馒头,总有一个瘪的,这是你那死去的爷爷在暗地里和我作怪。我对奶奶说,爷爷不在了,他怎么作怪?奶奶你这是迷信。奶奶笑而不语,把三格热腾腾的馒头装进竹蔑蓝子里,盖上一块蓝色花布,吊在堂屋的房粱上。接下来奶奶就开始蒸各种包子。

奶奶家的厨房低矮狭窄,窗户又小,蒸气跑不出去。在蒸气中忙碌的奶奶,云山雾罩似的,很像武侠小说中的白发仙太。

在奶奶的年味里,包饺子、炸油饼、炸油条、炸小鱼儿是她年味的重头戏。

包饺子时,奶奶通常是一人操持。一根两头细中间粗的小擀杖在她右手里轻快滚动着,一张张圆圆的饺子皮像雪片似的从她的左手飞出,等案板上的面皮堆成小山后,奶奶就有条不紊、轻巧熟练地包饺子。奶奶包的多是月牙饺,馅是猪肉白菜。我也笨手笨脚地跟着包,包完一个,自己都看不上眼,不是漏出了馅子,就是不成形状。奶奶包饺子的速度特别快,我好不容易成形了一个,奶奶则已七八个饺子出了手,个个饱满紧实,大小相当,样子精致,特别好看。奶奶见我包的饺子笨拙难看,就让我帮她摆饺子。我把她包好的饺子一圈圈地摆在一个大圆簸箕上,看上去像树的一圈圈年轮。饺子包到尾子时,奶奶就拿出她的巧劲来,不紧不慢地用起了她的绣花功夫,专门为我包几十个有皱褶花边的元宝饺子。在这几十个元宝饺子中,有一个饺子里被奶奶塞入了一枚五角的铜色硬币。奶奶说,你吃到了这个饺子,你将来就能走财运。几天里,我吃光了这几十个元宝饺子,却没有吃到那五角钱。我问奶奶钱跑到哪里去了,奶奶哈哈大笑,说,怕硬币伤了你的牙,也怕把你给噎着,奶奶早就偷偷把硬币给掏出来了。

那时是包产到户的时期,日子过得像宋祖英的歌曲《好日子》里唱的那样,家家户户过得红红火火,米面油很充裕。炸油饼,炸油条,成了那个年代的节庆味道,过年就更不能少了这一项。

油锅沸腾后,奶奶总要先往锅里扔一小块面片,炸成金黄后,用长筷子夹出来,放在灶台上,说是祭灶王爷;祭了灶王爷,炸起东西就特别顺当。

奶奶总是先炸油饼、油条,接着炸麻叶片、红苕片,最后炸小鱼儿。那个年代,鱼塘起鱼时,先用抽水机抽干塘里的水,然后主家请几个帮手下塘捡鱼。主家捡光大鱼后,余下的小鱼小虾就懒得要了,任由人们下塘去捡。奶奶穿着深筒胶鞋也加入到捡小鱼的热闹队伍中。主家见奶奶在鱼塘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很吃力,就在塘埂上喊道,孙奶奶,你上来,别花那个力气了,免得闪了腰。说着,主家就往我脚边扔来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奶奶不怕冷,弯着腰在鱼塘里继续捡小鱼儿,捡得很仔细,能捡回半桶小鱼。回来后,奶奶仔细地刮鳞掏腮、开膛破肚,洗净后再拌上面粉下锅油炸。小鱼儿炸得色泽金黄、外脆内酥,我特别喜欢吃。

有一次,我去宜昌玩。一天清早,我在一条静静的背街闲逛,忽然闻到一股好闻的菜油香。我寻着香味沿着一条小巷找过去,发现在小巷口有个老婆婆在土炉子上炸油条,那身影那动作简直和我奶奶像极了,我的眼眶突然一热,涌出泪来。我静静地看着老婆婆,闻着弥漫在空气中的菜油香。这熟悉的童年味道,让我想起奶奶当年的那间低矮厨房,让我想起了远在天堂的奶奶。老婆婆的炉子前很冷清,没有一个过早的人。我在小木桌边的一把矮竹椅上坐了下来,要了一根油条和一碗粥,就着酸菜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临走时,我在碗下压了五十块钱就离开了。没走几步,老婆婆追上我,把钱递给我说,姑娘,哪里要这么多钱?我也没零钱找你。我说不用找了,明早我还来你这里过早。老婆婆拿着钱高兴地说,那你明早一定要来呀。第二天我离开了宜昌,没有再去那个巷口。让我高兴的是,在那个小巷口,我无意中找到了一份久违的儿时味道。

在奶奶家的隔壁,住着一个黄陂人,他家年味的重头戏是打糍粑。把洗净的糯米倒入一个松木甑子里用大火蒸,蒸到九成熟后,迅速倒入一个半米高的厚重瓦缸里,紧接着,三个精壮小伙各持一把梨木杵子,把瓦缸里热腾腾的糯米用力捣杵,直到杵成绵柔黏软的泥状。瓦缸里的糯米杵成洁白的绵柔泥状后,三个打糍粑的小伙齐力抬起瓦缸,把瓦缸里的糯米泥倒在一个洒了面粉的圆簸箕上,然后趁热把糯米泥压成两寸厚的圆饼状或长条状,一甑糍粑就算打好了。打糍粑时,三个人要有力量,要有韧劲,要有默契,还要有交替用力的巧劲。

奶奶家从不打糍粑,隔壁黄陂人打糍粑时,我总要跑过去看稀奇。糯米在瓦缸里被杵成泥状还带着温热时,主家就从瓦缸里揪下一坨来,在白糖碗里滚上两滚,然后递给我吃。刚出来的糍粑热热的,甜甜的,糯糯的,软软的,特别好吃,我至今还记着那种味道。

奶奶的年味里还有一个内容,就是酿糯米酒。许多年过去了,酿米酒的方法我依然熟记于心。糯米在松木甑里蒸到九成熟后,倒入瓦盆,用筷子扒开散热;温度降下来后,接着就给糯米拌酒曲;熟糯米拌好酒曲后入瓦盆,并用塑料布封住盆口,最后用一床旧棉被把瓦盆裹紧发酵。寒冬腊月气温低,为了发酵快些,奶奶就把瓦盆抱进厨房,放在火炉子边增温发酵。奶奶酿的米酒,甘冽清甜,口感特好。到了大年的初三初四,家里来了亲戚,奶奶就给亲戚们煮米酒荷包蛋或米酒汤圆。米酒酿得少,一般是不舍得吃的。有时口渴了我想喝一碗,奶奶通常是不给煮的,总说有亲戚要来,得留着待客。不过,油饼子油果子油条油饺子是任由我尽情吃的,我总是吃得嘴巴油汪汪的,两手油腻腻的。

有一年春节,天气暖得早,气温骤高,存放在大圆簸箕上的饺子没有冰箱冷藏,里面的馅子很快就走味变酸了。可奶奶舍不得扔掉这些变味的饺子,说扔粮食有罪,说这些饺子要赶紧吃。那几天,奶奶像是要完成任务似的,天天煮酸饺子吃,吃得我心里直作呕。奶奶却端着一碗酸饺子,一口一个,在我面前吃得津津有味,喝汤水时还有意喝出山泉般的流水响声。见我食不下咽的样子,奶奶就气不打一处来,用筷子敲着碗缘说,芳妮子呀,这是多好吃的饺子呀,奶奶小时想吃都吃不上呢,你娇个么气呀,真有那么难吃吗?我点头说,真的很难吃。奶奶无奈,从灶上拿来一碗麦酱,推到我面前说,那就把饺子蘸蘸酱,压压酸味再吃吧。

奶奶远去了,带走了我儿时的烟火年味。长大了,回不去了,再也找不到在灶口添柴烧火、贪嘴盼年的那种感觉了。


(0)

相关推荐

  • 辛丑牛年,风调雨顺,康健知足。

    大年初五. 和平常没有什么区别的样子,坐标上海闵行,能听到零星的炮仗声.突然打破懒洋洋的空气,闷闷的几声,不知是走了几里的路才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 我喝了许多茶,像在家中的年一般,许多许多的茶水占满了 ...

  • [磁湖夜话]熊海玮的随笔《我的早餐情怀》

    我的早餐情怀 我做饭不好吃算是臭名远扬了.有一次在机关理发室洗头,与理发的向师傅聊天.向师傅说,你家那个人说你做的饭媳妇都不吃.听到这话,才知先生到我单位去理发,没有好话,还背后损人.虽然心里气不打一 ...

  • 这个叫糍粑,好吃是好吃,就是做起来比较费...

    这个叫糍粑,好吃是好吃,就是做起来比较费时间 要提前两三天用水泡糯米,中间还要及时换水,要不然容易馊,就不好吃了. 泡好糯米后,要用石磨把糯米磨成水粉.磨成粉之后,再用布袋装起来,用石板压住,把里面的 ...

  • 冬至当天,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

    冬至已到,关于吃什么,南北方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最大的一点就是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除此之外,在一些具体区域,会有当地自己的习俗,本篇文章,就给大家说说不同地区,冬至吃什么的问题. 饺子:冬至吃水 ...

  • 农村传统打糍粑手艺,你有见过吗?文字带你品鉴奶奶的手艺

    问:在家里最喜欢的吃食是啥? 答:当然是打糍粑咯,而且是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做的! 打糍粑严格来说是南方春节前的年俗项目,但是因为我爱吃,所以在我们家却是常见的亲子活动. 每次放假前一天,爷爷奶奶总是会开 ...

  • 寒衣节,除了祭扫,民间还有这3种传统美食,表达孝与念

    儿时的记忆里,每到寒衣节,奶奶总会买些纸做的寒衣,找一个空地,点燃寒衣,奶奶的脸上被火映的通红,嘴里还一直念叨着"天寒啦,穿寒衣",意思是告诉去世的祖先们,该换上新衣了. 寒衣节和 ...

  • 散文||过 年

    过   年 周传奇||湖北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过年是一年中最热闹.最隆重.最有人情味的节日,那时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还有压岁钱呢! 记得刚入腊月,奶奶和母亲就忙着缝被褥和棉衣,赶集买布料. ...

  • 烟火拾味

    上海新世界(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 老字号美食纪录片倾情巨献 第一集 魔都标配 第二集 家的味道 第三集 无肉不欢 第四集 馒头奇遇记 第五集 不散的宴席 第六集 面条 第七集 十三时辰

  • 剑光古镇:市井烟火百味生

    紫薇花开,盛夏走近老城,迈步东方红大街,恍惚穿越在旧时光里.这座沿江之城从唐永徽二年(651)设治曲豆镇(今剑光镇)伊始,历经风霜一千三百多年.它毗邻赣江,铁牛镇水,曲肱而枕,想象中须眉尽髯,可是送你 ...

  • [黄石文坛]蔡民治的散文《远去的故乡年味》

    远去的故乡年味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情节,这种情节,在春节就尤为浓烈.它就像故乡倒水河冬天的河水,从云端里流淌过来,或朦胧.或清晰,或平静.或湍急,或低吟.或欢歌: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 ...

  • 中国诗歌报散文诗创作室第37期《孤云远去》《年味》临屏集锦

    中国诗歌报散文诗创作室编辑部成员 总编: 海底月 副总编: 英子 顾问: 花 盛 指导: 范恪劼 主编: 落笔清风 执行主编: 月牙儿 副主编: 石秀山 闻琴  马仕安 编辑: 随缘  天外来客  菡 ...

  • 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

    "车如流水,与路上行人都跟她隔着层玻璃,就像橱窗里展览皮大衣与蝙蝠袖烂银衣裙的木美人一样可望而不可及,也跟他们一样闲适自如,只有她一个人心慌意乱关在外面.小心不要背后来辆木炭汽车,一刹车开了 ...

  • 【斋月征文34】米春芳|人间烟火味 最抚凡人心-记斋月里的下南关

    人间烟火味 最抚凡人心 Table qing in Xining ---记斋月里的下南关 作者| 米春芳(青海)摄影| 米春芳 喜欢独处,喜欢没有嘈杂的安宁,所以一度以为自己能超越俗世,享受一份安宁的 ...

  • 人间烟火味照片要这样拍!太治愈了!

    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烟火 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你脑海里会闪过什么呢 (留言区等你答案) 都说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行走在大城市中 看惯了高楼大厦 一些市井生活.烟火气息的景象 ...

  • 潮汕之味,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潮汕之味,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 【安徽诗歌●名家有约】解志忠 ▎她的欢颜,不停吐纳人间的烟火味(组诗)

    [名家简介]解志忠,笔名城市山林,供职农行江苏镇江分行.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金融作协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协会员.著有诗集<不期而至的温柔>.诗合集<华夏微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