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个性,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越是有个性的人,越懂得做自己
保持个性,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越是有个性的人,越懂得做自己。所以,人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要懂得做自己,永远都不要丢掉你的个性。
在现实生活中,或有意或无意,很多人都在掩饰乃至埋没自己的个性,他们害怕和别人不一样,害怕被人视为另类,总是让自己显得“合乎规范”,导致的一生都是在随波逐流,什么都在做,就是不懂得做自己。
“做你自己!”这是美国著名作曲家欧文?柏林给晚辈作曲家乔治?格什文最好的一句忠告。柏林第一次见到格什文时,就对他在作曲上的才华欣赏有加,直接向他发出邀请,愿意以格什文当时所能赚薪水的三倍请他做自己的秘书。不过,欧文?柏林也毫不掩饰地指出:“接受这份工作对我有利,也能让你赚到很多钱,但我还是要告诉你,假如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第二个我。可你如果拒绝这份邀请,坚持做你自己,那么你有可能会成为第一流的格什文,现在就请你做出选择吧。”
格什文接受了“做你自己”的忠告,坚持走自己的路,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贡献作为突出的作曲家之一。
保罗八世是历史上最受民众拥护和爱戴的教皇之一,他的成功,最大的一个原因也是他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始终坚持做自己。保罗八世出身贫寒,而且身材极胖,这曾被很多人所嘲笑,但他自己却从不曾掩饰自己的这两个缺陷。当上教皇后,保罗八世有一次去罗马的一所监狱参观慰问,在他问候那些犯人时,他坦诚地说他这一次到监狱,主要是为了探望自己的侄子,如此暴露自己的真心,被很多人看作是为政的大忌,可保罗八世反而因此更受人们的热爱。
明末清初,苏州有一位叫金圣叹的文人才子,他才华出众,却不追求名利,而是以秀才之身教书谋生。金圣叹不喜圣贤之学,独爱野史小说,性格上也是我行我素,与传统儒士格格不入,有白日纵酒之习,被时人认为是“狂士”、“怪杰”。
公元1161年2月,清顺治帝驾崩,消息传到苏州后,有一百多位书生借着在文庙哭灵的名义,为民请命,请求罢免和惩治贪官任维初,这就是当时震惊朝野上下的“哭庙案”。清廷下令捉拿此案首犯共十八人,统统予以斩首,金圣叹正是这十八人之一。面对死亡,金圣叹毫不畏惧,其临刑前所写的《绝命词》,没有一个字是提到死的,最惦记的只是胸前的几本书。根据《清稗类钞》记载,金圣叹被斩首前,还让狱卒给妻子带了一份家书,而家书的内容也很简单:“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
金圣叹的一生,无疑就是始终做自己、始终保持个性的一生,无论生死,他都能以本色个性面对,真实自然,热爱生活,不费尽心机,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事实上,不止是金圣叹,中外历史上,凡是有独立思想、能活出人生精彩的人,都是个性十分鲜明的人,因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自己主见,也就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懂得做自己,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就没有任何人能小瞧你。
那么,具体而言,我们为什么要做自己,要保持个性不丢呢?
首先,保持个性就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的缺陷、短处、错误、毛病等等,但是我们可以去改变,去克服,去纠正,我们要认识到,这些不完美属于我们,却不等于我们。
其次,保持个性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着别人的精彩,一味地羡慕和效仿,却逐渐丢失了自己的个性,迷失了真我。视频看多了,电视剧刷多了,把生活也当成了演戏,学会了装优雅和高贵,然后将虚假的自我展现给别人,以此吸引眼球,像这样的人只是在盲目地追逐潮流和模仿别人的生活,而不是在做自己。只有能始终保持个性的人,才能做真实的自己。
再次,保持个性就能丢掉虚伪和面子。很多因为虚荣心作祟,或者太过爱面子,而活得极为虚伪,把自己掩藏在面具背后,想要借此求得他人的认同,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丢失了最宝贵的个性。
最后,保持个性才有独特的魅力。一个人的魅力,不是源自千篇一律,而是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如果你丢掉了自己的个性,那么,只会是“乌合之众”中的一员。只有始终保持个性,才能拥有独一无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