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随机听课,内容随机,结果令人惊讶)【视听版】

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连载【视听版】

【点击直接查看】

1、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一章我当上了教师:我迷恋上了教书【视听版】

2、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一章我当上了教师:六载夙愿,一朝得偿(1)【视听版】

3、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一章我当上了教师:六载夙愿,一朝得偿(2)【视听版】

4、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一章我当上了教师:从“代课教师”到“特级教师”(1)【视听版】

5、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一章我当上了教师:从“代课教师”到“特级教师”(2)【视听版】

6、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二章  我是这样教书的:用自己的长处教书【视听版】

7、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二章  我是这样教书的: 教材之内,我讲了什么(1)【视听版】

8、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二章  我是这样教书的:教材之内,我讲了什么(2)【视听版】

9、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二章 我是这样教书的:教材之外,还讲什么(1)【视听版】

10、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二章  我是这样教书的:教材之外,还讲什么(2)【视听版】

11、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二章  我是这样教书的:找到一条解放学生的道路(1)

12、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二章  我是这样教书的:找到一条解放学生的道路(2)【视听版】

13、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二章  我是这样教书的:找到一条解放学生的道路(3)【视听版】

14、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三章 我是这样带班的:条条大路通罗马(1)【视听版】

15、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三章 我是这样带班的:条条大路通罗马(2)(利用家长资源,调解家校关系。)【视听版】

16、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第三章 我是这样带班的:通往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1)【视听版】

17、魏书生:班主任学会放手,给学生一个机会,一片天空,学生自会还你一份成长的惊喜。【视听版】

18、魏书生:谈班级管理---管理也是一种教育(老师们不仅仅可以学到班干部任用的智慧)【视听版】

【导语】:学习魏书生,弘扬魏书生教育思想。今天魏书生研究院为大家推荐: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

第三章    我是这样带班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1)

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健全的制度。但究其本质,管理还是人本身的问题。管理者是人,管理的对象也是人。管理制度,靠人制定, 靠人执行。人的管理水平有高低,管理的最终效果,和人本身的综合 修养,有干丝万缕的联系。好人比坏人易管理,一个宽宏大量、目光远大的人比一个小肚鸡 肠、斤斤计较的人好管理,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因此,培养学生成 为目光远大的人,不仅是现代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 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喜欢和学生一起探讨未来世界的事情。我经常给学生介绍托夫勒、奈斯比特等未来学家对世界明天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谈今后20年50年,100年,甚至谈未万来1年…
1984年,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的两位记者到我所在的班级采访, 要听我讲语文课,可是他们来时已是期中,我这一学期的语文教材早 就讲完了,只好讲课外的内容。当天我恰好收到刚送到学校的一本当月的杂志--《国外科技 动态),学生都很喜欢我介绍那上面的文章。
1、上课时,我便拿出这本杂志,简单介绍了一下那一期的目录,请学生从中挑选一篇文章。
2、大多数学生不约而同地要求讲《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这篇文章,是一位物理学博士写的。
3、我便还按老规矩,首先朗读这篇文章。文章200多字,我10分钟便读完了。
4、读过之后,我便请全班学生一起七嘴八舌地复述,又找个别同学复述。
我记得电台记者立即将采访话简伸向复述的同学,当场录音。
5、然后,我请学生划分这篇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文章中心。
6、接着请学生对文章的观点进行讨论。
(1)一部分学生认为,作者说得有道理,人类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人类掠夺性地开采地下资源既侵吞了祖先的积蓄,又抢夺了子孙的能源;人类唯利是图的生产,全然不顾环境污染…人类这些鼠目寸光的做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紊乱,最终招致自身的灭亡。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的主人,完全可能同作者说的一样,是一群生命力极强的老鼠。
(2)付代诚同学说:“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生态平衡既然是人类破坏的,按照有矛必有盾的规律,人类就能凭自己的智慧使生态达到新的平衡;能源开采确实过分,但石油没有了之后,一定会有更好的能源替代它;环境污染确实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但大家看的到,经过世界环保组织的努力,不少地区污染已比前些年有所减轻……总而言之我相信人类是伟大的,我对人类的前途抱乐观态度,我坚信五千万年后地球上的主人仍然是人的类。
学生热烈地讨论着人类遥远的明天。在这讨论中,他们很容易产生“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最低限度,在此时此刻,会觉得为了个人利益而和自己的同胞,同学,同志战斗,残酷无情地斗争是很可悲的。一个人只为了个人权力、名誉、地位,只为了个人利益活着是很可怜的。
下课以后,电台记者要去了我的杂志,他们将学生复述的录音和原文相对照,发现许多细节、数据都和原文一致。他们以为学生不可能听了一遍就记住了这么多的信息,便问学生:“你们事先看过这篇文章吗?“学生说确实没有看过,邮局刚刚送到老师手里,他们还不知道本期”国外科技动态”已经来了呢。
记者问:“你们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十来分钟,只听了一遍,就基本记住了全文内容呢?”有一位学生说:“我们感觉自己的记忆,取决于对所记材料的兴趣。好的小说连播,评书连播只听一遍,基本能讲下来,我们非常渴望了解全人类的事情,更憧憬人类的未来,对这类文章,当然听一遍就基本记住了。”
过了一年,我又到省里开会,遇到电台记者吴海燕同志,她还同我谈起那节课,谈起我班学生对整个人类的关注,谈起他们对未来的独到见解,谈到课堂上他们忽而凝神侧目细听,忽而热火朝天地讨论的场面。她感到,适量地给学生介绍有关人类未来的文章,太有必要了。
时至今日”,互联网+”思维已经为国人所知,互联网改变生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创新,就是超前。互联网时代的强者,一定是目光远大,能看清未来发展趋势的人。
我想,“未来学”这门课程,将越来越多地被中小学列为选修课,”简明未来学“总有一天会成为中学的必修课。让学生畅想未来,是非常好的一种教育方式。
1979年10月31日,我教的学生大都还是14岁的孩子,他们是小大人,他们总觉得自己已成熟了,喜欢把自己说得大一些,都报自己的虚岁数,说自己15岁了。有的说得更大,他们渴望成熟,渴望长大。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