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通气散加减:耳聋耳鸣】
【通气散】柴胡30克,香附30克,川芎15克。
【用法】上药研细为末,每次9克,每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功用】行气活血,解郁行滞。
【主治】耳聋、耳鸣。王清任“三十岁立此方”,“治耳聋不闻雷声”。
【加减】
若突然耳鸣、耳聋,伴有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大便秘结者,可加龙胆草、山栀、黄芩、木通;
若两耳蝉鸣,时轻时重,有时闭塞如聋,胸中烦闷,痰多,口苦,二便不畅者,加陈皮、半夏、茯苓、枳壳、胆星;
若外感热病中耳,出现耳聋、耳鸣者,加银花、连翘、蝉衣、菊花、桔梗;
若精血不足,不能上充清窍,肾精亏虚者,加五味子、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杜仲;
若阳气不能上奉清窍,多脾气虚弱者,加党参、黄芪、升麻、白芍、茯神。
【方论】王清任创立通气散治疗“耳聋不闻雷声”仍然以气滞血凝为理论依据。
方中柴胡升阳达郁;川芎行气调血;香附开郁散滞。三药配伍,可行气活血,条达郁滞,用以治疗气滞血凝的年久耳聋。
王氏用此方与通窍活血汤配合使用,往往收效颇著,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方剂与另一种方剂的配伍,充分反映了作者善用活血化瘀药,也说明了活血药本身配伍外,与其他不同性能约物综合应用的优越性,临床上很有参考价值。
【医论】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影响日常生活的称为耳聋。
王清任“三十岁立此方”说明治疗耳聋患者甚多,分析前人医方,结合自己治疗本病经验,创立了通气散。
该药用散剂,温开水冲服,可以长期服用,携带方便,吸收较快,确是一剂良方。
然而在临床施治耳聋、耳鸣,须分清寒热虚实,新病久病。
正如《景岳全书·耳证》所论:“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厚味,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
临证所见,新聋者少,慢性久聋居多,上实下虚,虚实夹杂的也时有所见。这时不能一味补虚固本,要注意标本同治,针对不同病机,兼以祛风、除痰、泻火、解郁,才能达到通窍开闭的目的。
正如《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耳聋》载述:“风为之疏散,热为之清利,虚为之调养,邪气并退,然后以通耳、调气、安肾之剂主之。”确乃要言不烦,可供参考。
《医学心悟·耳》篇指出:“耳者,肾之外候.
《中藏经》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
然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皆络于耳。
凡伤寒邪热耳聋者,属少阳证,小柴胡汤主之。
若病非外感,有暴发耳聋者,乃气火上冲,名曰气闭耳聋,宜用逍遥散加蔓荆子、石菖蒲、香附主之。
若久患耳聋,则属肾虚,精气不足,不能上通于耳,宜用六味地黄丸加枸杞、人参、石葛蒲、远志之类。
其患耳鸣如蝉声,如钟鼓声,皆以前法治之。
小柴胡汤:柴胡二钱,赤芍一钱五分,甘草、半夏各一钱,黄芪一钱五分,人参五分,生姜二片,大枣三个(去核)。水四盅,煎二盅半,半温服。
加味逍遥散:柴胡、甘草、茯苓、白术、当归、白芍、丹皮、黑山栀各一钱、薄荷五分。水煎服。”
六味地黄汤:大熟地四钱、山萸肉(去核)、山药各二钱,丹皮、茯苓、泽泻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在临床慢性耳聋多属虚证,脾肾亏虚最为常见。
《素向·阴阳应象大论》篇谓:“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这是说人过中年以后,精气渐趋衰弱,故慢性耳聋之证,以年长之人为多。因精气虚弱不能上通于耳,比喻路久不行,终至茅塞。其治疗多以补脾益肾为主。但因精脱气衰,老年耳聋多数不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