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二十五)

      钟楼南边九号楼门口小商店,有位老人。我们经常走过这里的时候,都见他坐在柜台前面吹口琴。
      老人就是商店老板,每天天刚亮就开门,晚上9-10点才关门;夏天人多的时候,更晚。发现老人特能坚守,整天就坐在那里打理生意;没人的时候,他就拿出自己的口琴来吹,小日子好是自在。
      老人的口琴吹得很好,在嘈杂纷扰的街道上,悠扬的口琴声平添了一份舒坦感,常常引得路人掉头回看侧耳细听。口琴声一年四季都在,日子也就这么快快乐乐的过着。
      我以前对老人只是觉得好奇,觉得老人很会生活: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如此有情调,真叫人羡慕。
      前天路过这里的时候,朋友跟我说了老人的情况,我发现老人原来还是个奇人呢。
      朋友就在附近住着,对老人比较了解。他说老人其实对音乐一点都不懂,不要说五线谱,连个简谱都不认识。但是,老人好像很有这方面的天份,乐感极强:凡是他听过的,他都能拿口琴给你吹出来。不说非常标准吧,也大致差不多,不是内行听不出来。
      “是么?”这个我信,因为弹琴的人很多都是这样的,有这个感觉,没听过的歌没见曲谱他也能给你弹出来。我以前也吹过口琴,有些歌你基本可以吹出来,就是个别音稍微有点不准而已。这几天,我把自己的口琴也翻腾出来了,打算把一些歌顺一下。因此,听朋友这样说,马上来了兴趣。我打算啥时候有空了溜达过来,跟老人好好坐坐,向他请教一下一些细节和技巧。再说了,一个在钟楼底下坚守了多年的老人,他的身上一定有着很多经历;他的口里,也一定能讲出很多故事。
      南边十字西南角,是一排卖农具土产的门面房。房是老旧样式,已经呈现出一副衰败的疲态。但因为临街,就只是粉刷了墙壁,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儿,不怎么影响市容。但你如果探头朝里面看,黑咕隆咚一片,地面还是老旧的砖铺地面,因为潮湿还泛起这里一片那里一片暗斑。
      这里经营的东西,早些年在农村是很吃香的:条帚啦,扫帚啦,簸箕啦,铁掀啦,木掀啦,还有捆绑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林林总总,乱七八糟。现在,这些东西应该已经想不到在哪里能派上用场了,但这里的生意并不怎么见萧条。老板们有生意的时候谈生意,没生意的时候,一些年龄大的老人就在门口支个长条凳子,拿一根木头又是锯又是刨的,娴熟的手艺惹得很多人停下来看稀奇。
      更多的人都是在门口行道树荫底下放一张躺椅,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面抽烟袋,哼乱七八糟的戏。
      昨天我走过的时候,一个快四十岁的汉子,躺在椅子上:裸露着硕大的肚皮,半搭着眼睛,两条腿长长地伸出来,斜搭在躺椅尽头的扶手上。——他的腿刚好在小腿处打个弯儿,在半空中悠悠地晃荡着,拖鞋精巧地挂在脚指头上,一下一下像老式摆钟一样摇摆着。
      估计那家伙脚气严重。他把右脚缩回来,拿手指头使劲儿地搓着,嘴里还发出舒服的“嘘嘘”声。
      对面的馍店开始往出抬蒸好的馒头、花卷,卖熟食、凉菜的摊车也都赶过来,忙忙乱乱地准备着。一般过了五六点钟,这里就是一片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地买卖声。——小城的夜生活慢慢拉开了帷幕。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