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共鸣:贵州告急之六

天灾人祸不可怕,怕的是你不来也。

对于贵州的食用菌产业扶贫,地方政府最怕的是没有人来,当然实际上这场运动前期动作做得很漂亮,结果是人潮汹涌。

过去,我认为只有我们江西的招商引资有“关门打狗”的美名,现在看来,和贵州相比,我们是小巫见大巫。去了贵州的老板们?名人们,你们悠着点吧,不脱点皮也要掉几根鸡毛,否则将来何来的一地鸡毛呢?

去贵州投资,不如说是去贵州做客,因为“客随主便”,很多人在贵州都是做了政府的提线木偶。以我在贵州的不多的经历看,贵州各地并不是只把花钱规则卡住,而是始终用钱吊住投资者。有些地方,明明八字没一撇,偏偏三天两头有政府组织的各种参观者前去骚扰。

这些骚扰者,主流是无事生非一窍不通的官员,到企业必须把谱摆的足足,一个县里的主要官员去看看,都得有人打前站,更高级别的就更加不要说,都是前呼后拥的。问题是这些官员对这个新行业完全无知,我这样的行业科普高手都没办法让他们明白多少,所以,这些接待工作也就基本上是“台上的疯子台下的傻子”式的表演套路。官员们说得最实际的具体事,只有规模和日程要求,除此之外尽皆瞎扯,当然关于规模和日程也是瞎扯,因为也都是不过大脑但大脑发热的产物,以及他们的上司的需求,但都要装作英明模样和洞悉之态,指手画脚一番。

“台上的疯子台下的傻子”本来是形容唱戏的,但在现实中也非常贴切,所以只能推论为官员们都是在演戏,他们不具备对于企业,尤其是食用菌这样的新行业的企业的任何支持作用,包括给钱的套路。即使我相信有个别官员的出发点没错,内心也很干净,可是职业性习惯和缺乏专业知识(官员们最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而一个官员的良心体现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这一点),实际上能够起到的仍然基本上是反作用或者副作用。钱多,除了促进腐败欲望和依赖性,在整个扶贫运动中,似乎看不到其他的积极意义。

而另一方面,不能不说的是,官员们自己也很可怜。说不好听点,整个官场体系犹如“一条线上栓的蚂蚱”,谁也没法单独蹦跶。

官员只是怕担责任,但并不怕企业搞砸,这样的心态很可怕,如果同时还杂以私心,那就绝对是投资者的噩梦。

一次,我在贵州东转车吃午餐的时候,遇到一位修公路的老板,闲聊时,恶狠狠的骂曰:黔驴技穷加夜郎自大!为什么这样评说?因为他2014年结束的工程,至今没能结清款项,他说他现在是满身债权的富翁,同时也是满身债务的负翁,虽然净资产是一笔不小的正值,但几乎经常性处于濒临不名一文的地步。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里,这样的事情也不少,我已经听到不少于两位老板私下里抱怨地方政府不兑现承诺的话了(恕我不能暴露人家)。

所以,在贵州的这一场食用菌产业扶贫运动里,官员们实际上秉承的原则与扶贫和食用菌都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的原则是政治正确,确保头上的帽子和屁股下的位子。所以,不能指望他们能够实质上对投资者有多少帮助,而只能希望他们对于企业运作少一些干扰。

现实的情况是,越是雄心勃勃宣传,似乎志在必得的企业,越为处境艰难,越是战战兢兢经营,成天抱怨难处的企业反而好过些,这符合政府“给爱哭的孩子喂奶”的工作准则。所以如果预测将来扶贫工作结束后,有哪些企业能够继续生存,估计更大可能是目前规模小、但相对稳重的那些。

但我仍旧要敬告一下在贵州打拼的那些目前运行尚可的企业老板,千万不要和政府官员的头脑一起发热,如果不能排除贵州特色的行政干预,早晚是要出事的。企业的宗旨是赚钱,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不是扶贫。你有钱有心的话,可以做慈善,但要说扶贫,老板别不记得自己姓什么,与狼共舞的,都很危险。

有时候我觉得官员和普通人不是同一种动物,因为正常人几乎无法和官员共鸣,而在食用菌产业扶贫这个方面,表现尤其让我刻骨铭心。一些自以为是的老板想着的事是利用这个机会套取资金而迎合官员,并非他们赞成官员的意见,当然结果方面,他们有些确实曾经捞到过好处,但这一波里面,直接参与的似乎还没看见一个可能善终的。

近年流行一个词“正能量”,这是一个逻辑上荒唐的词汇,但我发现可以有参考价值,那就是,人的智商也分正负,官员的智商是负的,普通人的智商是正的,这二者不能共鸣,但可以对称共振,每当官员表现他们的智商的时候,普通人的智商就跌入谷底,只有官员尊重普通人智商的时候,社会才会正常。

中菌协作为官方的“行业协会”,自然也充满了官味道,所以中菌协是真正的在真心实意践行贵州食用菌产业扶贫,到贵州食用菌产业扶贫的闹剧尘埃落定的时候,大家会发现,菌业产业和中菌协其实一直也无法共鸣。

大概这观点也即将要尘埃落定了。

(待续)

(0)

相关推荐

  • 祁阳脱贫致富“菇”舞人心

    □本报通讯员 何顺 郑宏 毛彬 走进祁阳县潘市镇高江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大棚,放眼望去,一排排菌包摆放得整整齐齐,朵朵如云般的平菇像雨后春笋般从中"钻"出来.几名工人正聚在菌包前, ...

  • 向死为生:贵州告急之十一(下)

    我说的力求小成,实际上是指前面两条的综合原则,不追求结果的高大上,而是在梳理这些企业的存亡的时候,做一回成败论英雄的事体.小成的不是已经成功的,而是还有希望和潜能,能够存在下去逐步正常融入行业的少数企 ...

  • 向死为生:贵州告急之十一(上)

    虽然因为民意的关系,没有人敢于公开驳斥我对贵州的这个评论,但是我也相信,背地里有人是不服的,当然更多的是恨得咬牙切齿的,可以肯定最多的是觉得痛快淋漓的. 最常见的反对我的论调就是:批评谁不会?你得提建 ...

  • 招商引痔:贵州告急之十

    贵州在"食用菌产业扶贫"里的工作路数,名义上是招商引资,甚至吹大了说招商引智,实质上我感觉叫"招商引痔"更好. 许多前往贵州的老板都是在贵州有各种关系的,而且也 ...

  • 文化与互骗:贵州告急之八

    一方面这个贫困人口都是农民,所以限制了官方决策者的想象,以为只有搞农业才是正途,另一方面,农业在官员眼里是一个不交税的行业,所以觉得这是优惠的条件,也许更容易获利,这完全搞懵了方向.其实,正因为农业的 ...

  • 叶公好龙:贵州告急之七

    不管贵州有关方面承认与否, 在这场食用菌产业扶贫运动之前,贵州的菌业是较为落后的,虽然贵州有一个独步中国的项目--红托竹荪栽培,但从食用菌产业的普及率.总量.农业比重等各个角度说,均属第三世界.而红托 ...

  • 倒霉必有因:贵州告急之五

    贵州菌业扶贫投资额之大,口气之雄,前景描述之妙,许诺之快,足为中国当代之典范. 中国人向来不听西方那一套,比如人家西方的经济学家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咱们就不信邪.贵州当初决策发展四十亿棒香菇,不知 ...

  • 停不下来:贵州告急之四

    贵州食用菌产业扶贫的脚步,以摧枯拉朽之势蓬勃发展,令不大不小菇之流尽掉眼珠子.大有跨雪山越草地之气概. 跨雪山过草地,代价是死掉很多人,贵州的扶贫事业倒不至于死人,或者有个别也是例外,因为死的不是人是 ...

  • 花钱难:贵州告急之三

    扶贫这种革命任务,是不应该带任何疑问和犹豫的,食用菌扶贫更应该如此,但是,据说贵州某些地方出现了花钱难的问题,这当然属于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从内心说,我个人认为那些花钱难的地方,干部的良心要好些,不管 ...

  • 菌业冒险家的乐园:贵州告急之二

    历史课上只要说到旧上海,有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那里是冒险家的乐园",新贵州不是旧上海,所以贵州不是冒险家的乐园,而是菌业"人才"的乐园. 不久前看见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