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能否复制(续四)
如此看来,要真的复制金田,说绝对不能是不合适的,但要复制这一系列偶然和必然,难乎其难。
从必然的角度,最容易复制的莫过于硬件,而且通过精心设计,完全可以做的比金田好,因为金田原本的摊子既不是针对香菇,也没有很好的设计和施工,问题不少,设备方面也比较陈旧,因此,只要不光顾着虚名,选用真正的懂得食用菌设施真谛的人来设计硬件,就完全可以复制乃至超越金田。
寻找党兴仁这个水平的技术人员,应该也不算特别难的事情,不过有这个基础水平,又要同时拥有实际生产管理能力的,就没那么容易找了,因为从基础水平说,与党兴仁的水平可以平齐的人,没一千也有八百,甚至更高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某教授,基础水平并不低,但大规模生产的管理和细节掌控能力是不可以纸上谈兵的硬功夫,某教授是完全没有的,即俺老鄢,也深感有待提高,所以,用人这一块,就难复制了。
假设从技术角度说,达到老党水平的人也找到了,会不会有老党的聪慧和勤奋呢,有没有那样爱思考,能不能结交天下好手,以达到不断进步的境界呢?这就存在偶然性了。就我所知,许多高手或多或少有些性格特点,固执自负,能够与时俱进的不多,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却缺乏沟通技巧,而且总是拒绝改变,面对日新月异的技巧方法设备进步,是难以适应的。
更加充满偶然性的是老板,中国菌业大老板甚多,知人善任的还是很少,失败的菌业企业,十之八九是老板有问题,包括被人忽悠,老板也是难辞其咎的,如果老板不能用最大精力去考察他要使用的人,而用精力去考虑具体事情,这就成了可笑的行为。你行吗?不行就让行的人替你干,行就干脆自己上,自己能够上的老板多半不会差,只是这样的也很少,毕竟同时拥有技术和资本的情况也不多见。
注明一下:有位朋友觉得我把老党说得太高,反驳的例子就是这种老板自己上的,所以这样的反驳参考意义不大。
所以在多如牛毛的老板里,要找到能够对人做到用人不疑的,也有太多的偶然性,而且很多老板都是疑人不用做得很好,所以不断怀疑不断换人,而用人不疑则做得很差,因为他永远怀疑别人的能力而不怀疑自己识人的能力。
假设老党的水平属于千里挑一,老板的信任则可能得万里挑一了。
计算一下他们相遇的可能性吧?千万分之一!
所以初步的答案是复制金田的可能性是千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几乎不可能。
但是,事实上不复制金田未必就不行,只是行的方式不一样。业务与金田相似的公司,在中国目前应该也有十多家,他们也赚钱,只是方式和利润率不一样,这种企业山东最多,不过,众所周知做垮了的也不少,比如东营的正汉。
说到正汉,不能不提一下张小奇老兄,他是自信满满的人,只不过一直就没能缔造辉煌,除了他时常教育我说的要反省自己之外,机遇是不是也有点背呢?当然这只有他自己可以解释,我就不做评述了。
外界可能还有些不太清楚,中国目前的香菇菌棒出口业务,实际上还有另一部分,那就是辅导境外出菇的技术,所以这还扯出来自己有管理出菇能力,同时有让别人拥有这个能力的能力,这又是两回事。
好比你不仅要知识渊博,还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这方面,老党也是不错的。很多菌棒出口公司制棒和出菇是两批人在搞,结果问题出来后相互推诿,那也是做不长做不好的。纯粹出棒的企业,早晚也会失去市场。
此外还有团体协作等多方面的要求,这是企业化运作的必须,也是复制金田模式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困扰全行业企业的问题,所以复制金田的想法,本身就存在问题。
很可能没有老党的地方,只要老板能够准确的用人,培养一个甚至几个老党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有多少人有这个高度,如前面我讲的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其实很适合老板看,不过结果是很少老板看,可惜!
参考链接:高手去哪儿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