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9)

第七课:组织分离靠谱不?(上)

其实无论什么方法获取已有菌株,都存在这个疑问。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至少谈到组织分离是否可靠的前提,是必须从发育学基础谈。

如果说组织分离代表的是群体的遗传,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但子实体的本身来自原来的菌丝体,是像植物那样来源于某个顶端细胞吗?还是来源于植物组培愈伤组织那样的一团细胞?这里面的差异就大了。

假设在制种扩繁到制作栽培包这个阶段我们看做没有变化(当然不是绝对的不变,而是个别变化被群体掩盖),那么在较少的一团细胞(原基)里,个别的变化会不会突出?至少可以说是容易突出变化的,那么这个最后形成的子实体就很容易出现种性偏移(使用偏移而不是退化的描述,是因为不能确保变化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而如果是某个细胞最后发育成为子实体的话,情况就必然更加严重,这就意味着把种性保持寄托于那一个细胞有没有完整保存所有品性信息上了,这个岂止是不靠谱?而是严重的不靠谱了。

当然至今我没有获得关于原基的发育方面的适当描述知识,但无论如何,根据上面的分析,组织分离是一定要出现某些变化的,而且这个变化的程度不可控,也无从把握。所以目前不管是多好的研究机构,除了使用保藏种源,是不敢随便使用组织分离的菌株的,尤其是特征性明显的菌株。当然,长期使用保藏菌株也难以避免变化的发生(在保藏休眠的过程里的变化,基本上以负面的为主,这个与组织分离比较还更可怕),所以长期使用的菌株,还必须通过多个组织分离,再进行对比栽培试验,选择人为判断的最接近出发菌株性状的那个子菌株。

而这一切,说明组织分离的靠谱度的说法应该是,通过严格栽培试验程序下,确保变化发生不严重的组织分离菌株是可以投入应用的,只是因为这个程序存在人为判断因素,一般个人不敢承担这种风险而已。

我们也知道,许多外国菌株进入中国的途径也是组织分离为主的,毕竟在比较其他方式后,加上挑选种菇的严格技术判断,发生重大失误的机会极小。

不过,有时候我们发现同一出发来源的外国菌株,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中国后的多个菌株,在栽培应用后,比较起来,差异还是可以肉眼看得出来(这是高手们的事情,一般人看不出来),可是这些菌株之间却没有拮抗现象发生,这能够证明的是变化的存在和变化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认为:组织分离只是不得以的方式,对于种性维持来讲,他还是不那么靠谱的。好在组织分离下的继续选育可以找到不存在严重偏移的新菌株,所以也不必担心种性退化到无种可用的地步(这是说具备某些习用菌株和商品要求的延续性,不包括新品种应用)。

正因为如此,我郑重告诫普通制种工作者,你们如果想不承担风险,自行组织分离的菌株还是不要投入生产应用为好。这不是一个方法的靠谱问题,而是你对这个方法的掌握尺度和工作量有没有达到靠谱的问题。

即使组织分离操作简单到谁都可以学会,但用这个技术搞商业化的菌种生产,必须严格而且自觉的否定,除非你有足够技术和不计成本。大机构虽然成本不会更低,但他的供应量可以摊薄成本,所以可以做完整的选育程序。

所以不能说组织分离这个单一程序是否靠谱,而是必须依赖另一些程序和技术检验组织分离的结果,这才是靠谱的全部。

一些大产区的菌种生产往往各行其是,但在种源方面,他们还是采取了委托专业机构分离选育的模式,不过,被委托机构干得怎么样是另一回事了。

回到上一节里谈的“鄢氏菌论第二猜想”,保藏菌株时,人为干预程度不高的菌株,似乎在这方面表现迟钝一些,比如杏鲍菇、平菇、折腾来折腾去,都没有过什么大问题发生,但金针菇、香菇、双孢菇的问题则时不时有发生,这其中有部分可能是制种方面的工作出了问题,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猜想正确,人为干预多的菌株使用组织分离的时候导致问题发生概率更高。

(待续)

(0)

相关推荐

  • 列一列实验室日常所需的微生物记录表格吧!

    食品实验室服务 对于在实验室工作的小伙伴们来说,除了应对各种检测项目.异常处理之外,实验室的记录表格填写也是检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微生物检测过程中会用到哪些记录表格呢?一起来看下食品论坛网友们 ...

  • 脂肪变化

    油成乳糜颗粒,八小时转入组织,组织中脂肪不足,肝脏会合成脂肪来弥补. 糖的正常去处是细胞,然后被消耗.如果不能进细胞,就会随血液到肝脏转为脂肪酸再到甘油三酯,在储存为脂肪.

  •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21)

    第十三课 菌种事故的判定. 食用菌行业争议最大的事故都是菌种问题,别的问题再大,都没有多少争议,因为很多事情判断依据明显,但菌种问题都是时过境迁的事情.一般技术人员根本无从了解,然后很多技术" ...

  •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20)

    菌种生产的质量管理问题,也是菌种生产走向稳定的一道坎.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拥有技术的前提下保证技术的稳定发挥,这是一个现代的东西,也是工业化模式在农业领域里的应用基础,可惜,中国菌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 ...

  •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19)

    第十二课:菌种生产状况的最核心问题 关于菌种的制作,技术是一方面,菌种生产的质量管理是另一方面. 目前的菌种生产技术,在各异性方面表现越来越大,由于基础理论的不完善,对于菌种生产的一般程序规范就比较宽 ...

  •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17)

    第十课:菌种业的部分专业词汇及释义(续2) 四.菌种概念词汇 1.菌种,指食用菌产业里用于保藏.生产.杂交等用途的,纯净的,单一或固定组合的菌丝体培养物或特殊形态的休眠体.其特点包括纯净和固定生物构成 ...

  •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16)

    第十课:菌种业的部分专业词汇及释义(续1) 4.温性:生物学特征描述常用语,包括菇种温性和品种温性两个概念. 菇种温性是指自然发生期的温度适应特征,是一种自然的属性,比如金针菇为低温型.草菇为高温型. ...

  •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15)

    第十课:菌种业的专业词汇及释义 网络发达给本来迷信公家权威的国人带来了一个最大的挑战,那就是现在任何问题网上都会有不同的说法,搞得许多人无所适从.就是在专业领域,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新名词或者表达方式,从 ...

  •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14)

    第九课:关于孢子分离与保存 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的功能是一样的,即获取种质资源和杂交素材,而不是生产用的菌种,组织分离得到的菌丝体如果经过栽培试验证明使用价值,可以直接使用,而孢子分离的结果则根本不可能 ...

  •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13)

    第八课:谈菌种质量(再续) 关于菌种的外观鉴定,前面讲的基本上是主流,但还是有好多例外,比如蜜环菌的菌种,是以菌索为主要结构的,菌索是肉眼可以看清楚的,所以就不适合用一般的方法去观察.由于我也没有从事 ...

  •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12)

    第八课:谈菌种质量(续) 现在谈一谈关于菌种的表现质量及鉴定方法. 先说外观.对于正在生长的菌种,前端菌丝的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对象,但菌种采购是很少能够看到这个过程的,所以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是属于制 ...

  •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11)

    第八课:谈菌种质量 通常说的菌种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种性本身,这个与制种过程和技术有关但不等同,另一个是制作技术水平,这两个东西无法严格分开.因为不好的制作会使菌种种性得不到良好的体现,但菌株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