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本质就是给新能源打四十年鸡血
2020年9月22日,国家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就是说在整个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四十年的时间。
我们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碳中和,碳中和,也成为净零二氧化碳排放,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消除量相等,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之一,而其它温室气体也能以二氧化碳当量的形式体现,因此广义的碳中和涵盖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温室气体。
本文所说的新能源指泛新能源(接下来统称新能源),主要指我目前特别认可的几大行业,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储能。由于是非学术报告,我们就不在字面上较真了。
看了碳中和的多份报告之后,个人认为碳中和政策就是为新能源量身定做的政策,可以说就是要给新能源行业持续打40年的鸡血。
本次碳中和不只是咱们国家独立的政策,应该是全球都在共同制定的一个政策,比如欧美都基本定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而要实现碳中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能源利用的转变,从化石能源转变成非化石能源的使用,因为根据2017年的数据统计表明,能源活动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3%。
以我国为例,在碳中和的目标下,2050年非化石发电量占总电量的比例将超过90%,然而2019年中国发电量中火电的占比则高达72%,非化石能源发电替代空间巨大,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我国的用电量增长空间还很大,首先中国的经济还将保持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5%左右),另外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用电量还很低,2019年数据显示我们人均用电量是OECD国家的60%,而居民人均用电量仅为OECD国家的29%,显著偏低。
要实现碳中和,我们预计到2060年,清洁电力将成为能源系统的配置中枢。供给侧以光伏+风电为主,储能全面配套,辅以核电、水电、生物质发电;需求侧全面电动化,并辅以氢能。
根据某券商研究报告,我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几大行业总投资规模巨大,具体:
1、光伏+风电:累计建设投资规模有望达到60万亿
2、储能:累计建设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4万亿
3、电动车领域:累计新增投资有望达到130万亿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整个数据的时候我也是挺震惊的,但是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上述投资恐怕是只能多不能少,这还只是咱们国家,放大到全球来看应该不只是翻倍了,为什么要看全球的呢,因为碳中和的背后其实也是国家之间的较量,是各国之间争夺未来经济、技术制高点的重要场合。
很幸运的是,我们国家在这一块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些行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光伏:我们可以说已经处于全球垄断阶段了,但就是这样占据行业老大 $隆基股份(SH601012)$ 2020年的营收也才500亿左右,考虑到老大有望占据全球50%的市场份额,未来营收是可以超过5000亿的,想象空间巨大。
风电:陆风马上就要平价了,海风开发可以说才刚起步,成长空间都不用计算,那都是10倍起。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我们不知道未来在汽车品牌我们是否能胜出,但是产业链是一定会称霸全球,就拿现在电池产业链来说,无论从电池成品还是上游的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我们都处于或即将成为全球第一了,这里面的成长空间应该说都是20倍起。
碳中和牵扯到方面方面,比如环保减能、生物技术、智能化等各种手段,但在我看来基本年分为三类:
一、正规军:就是新能源,尤其以光伏、风能、储能、新能源汽车为主。
二、预备队:节能减排、生物技术等手段
三、服务部队:特高压、智能化等
而整个四十年的碳中和就是给新能源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持续的满满的鸡血。
因此对于眼下的回调,对于从去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的朋友来说,完全可以实行一种策略就够了:
不看盘、不调仓、不做波段、拥抱各产业核心龙头企业不动。选择性忽略回调,最坏的结果当作今年整年是消失的一年,但是我的预测是今年这些核心龙头公司有一个算一个都还得创历史新高,因此瞎折腾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20年前去计算 $万科A(SZ000002)$ 和 $贵州茅台(SH600519)$ 市盈率的,去评估估值是高还是低的,最终发现都是徒劳,更可能是一种笑话,未来的行业怎么发展恐怕不是我等今日能预测到的,甚至是想象不到的,比如钢铁产量,我的记忆中五亿吨产量的时候就已经说过剩了,可是现在超过10亿吨了居然会经常货源紧张。
仅以此文献给目前还坚守在新能源行业的所有朋友!
作者:石木见
链接:https://xueqiu.com/9129183937/174823119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