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经历
我的读书经历
□胡笛
作为淮安人,大家都知道总理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我们普通成年人来说,自然没有伟人的这种远大理想和抱负。在此,只能从小我的角度来和大家谈谈读书。我的读书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读书。我的父母就没念过几天书,他们对读书的理解就是学好语数英,将来考上个学校,能有碗饭吃就行了,所以不准我看课外书。在我上中学时,是“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双飞的时代。直到有一天,同学听说我不知道“琼瑶”是谁时,感到非常吃惊,那诧异的表情至今我还历历在目。于是我背地里偷偷的找了一本琼瑶小说看了。小说的情节我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书的名字叫《在水一方》,当时就觉得这个名字和书中的歌词意境很美,所以记忆比较深刻。直到若干年以后,才知道《在水一方》出自《诗经》。可见,我当时的孤陋寡闻是到了极致。这个事例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首先是父母不能不读书,父母不读书会影响下一代。其次,自己不能不读书,自己不读书会落伍,会被人耻笑。
第二个阶段是想读书。在我上高一的时候,语文课上老师讲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高鹗,还讲到了马致远的《秋思》,身边的同学背得头头是道,而我是呆若木鸡,一脸茫然。我不知道有高鹗这个作者,也不明白“枯藤老树昏鸦”是何物。看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时,课堂上的我是如坐针毡,深深地体会到自己文学方面的贫瘠与无知。到快20岁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时候我考上了中专,学校有图书馆,有读书的条件。开始读书是为了打发时间,同时也弥补一下先前的亏空。起初读的多是名著经典,渐渐的体会到书的魅力。可以穿越“古今中外”,相遇“真善假丑”,还能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作者对书中事物的评判和见解。那个时期,通过读书增长了一些知识,明白了一些道理,还学会了思考,当然更多的是从读书中获得了乐趣。
第三个阶段是学练笔。从小学到初中,我都喜爱上语文课,听老师天南地北的讲有趣的故事。唯独不喜欢星期五下午的语文课——写作文,那是我最怕也是最头疼的课。每到星期四的晚上,我就开始惶恐,明天下午我将怎么交差呢?我不会写作文,不会写我的爸爸妈妈,也不明白我的寒暑假有什么可写的地方。曾经有一次为了应差,我迫不得已从作文选上抄了一篇文章诚惶诚恐的交了上去。等到第二周作文本发下来时老师的评语是:事例不真实缺乏真情实感,建议从生活中事例入手,结合自身的感受再写一篇。尴尬之情不用言表,后来我还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本班一位作文高手的指导下,完成了上一周欠下的债。当作文本再一次发下来时,文中很多地方被老师用红笔圈画为精彩的句子,并批注了一些中肯与鼓励的话,这一次老师给我打90分的高分,也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获得的高分作文。
随着书读的越来越多,特别是读到沈从文、季羡林等作家的散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文笔的优美与情感的质朴,遇到感同身受的共鸣之处,会有自己也要写上两句的冲动。有时只是写上一段话,或是一篇小文章。写的不问孬好保存起来,闲暇的时候翻过来看一看,回忆以前发生过的事情,起到自娱自乐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积累了几十篇这种小文章,偶尔也会在报纸刊物或平台上发表,有时还会参加征文活动,偶尔能获个小奖。这些都是读书之余带来的意外收获。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读书经历,从女性的这个角度谈读书也是非常适合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更甚。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收拾得整洁伶俐,漂漂亮亮。除了穿衣打扮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书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气质形象。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读书人与不读书人的气质上不同。希望我们能坚持读书、读好书。在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容颜老去,头发花白,牙齿掉光,还有一颗睿智优雅的灵魂相伴。
作者:胡笛,淮阴区人,曾在乡镇工作,现从事环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