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补、泻原理和方法。
平台性质:传播为人处事正能量、智慧,权威企管,美容、养生专业知识及项目开发合作。
灸的补泻
对于艾灸的补泻,《灵枢·背腧》中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也就是说,施灸时,艾绒点着后不用吹气加大燃烧力度,令其一直自行烧灭,这样施灸就有了补的效果,这种灸治方法就称为补法。相反,施灸时,艾绒点着后马上用力对其吹气以加大艾绒燃烧的力度,这样施灸就有了泻的效果,这种灸治方法就称为泻法。
《针灸大成》中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其说法与《灵枢·背腧》的论述基本一致。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艾绒燃烧完后是否要按压施灸部位。按《针灸大成》的说法,施灸时,艾绒点着后不用吹气加大燃烧力度,令其自行烧灭后,按压施灸穴位,此即为补。而施灸时,艾绒点着后马上用力对其吹气以加大艾绒燃烧的力度,燃烧完后不按压施灸的穴位,此即为泻。目前中医临床上使用的施灸补泻法,多以此为依据。但有时也不能拘泥于此,可根据病情结合施灸的方法以及施灸的部位(穴位),灵活运用。
补法的原理和方法
灸法有补的作用,历来没有什么争议,大多认为,补需要温,而灸法以温热见长,故有温经行气,温热散寒,温肾回阳,温补脾胃,温肺保元,温宫暖胞等功用。甚至还有人误认为,灸法只补不泄。
艾灸补法,是由于这种温热刺激持久而缓和,使经络和腧穴能在此刺激中持久发挥正常作用,而经络和腧穴的治疗能力主要是通过扶正而达到驱邪的目的,也就是说扶正是主要的,扶正就能补,因此只要是这种温热源能缓和而持久的保持下去,就能达到扶正的目的,当然,艾本身也是一种温热的中药,其穿透力很强,药物本身的性味也具温热的能力,所以补的力量就很强。
而“毋吹其火”,就是不要认为的使艾火温度突然增加或者突然熄灭,让其温热缓缓地由热到温,由温到凉,让这个过程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在疤痕灸的时候,就是不要将艾火拿掉,一直烧灼下去,直至熄灭,熄灭后所余的艾灰,可以用鹅毛将其扫去。注意,也不要用比较凉的手接触施灸部位。在非疤痕灸的时候,病人感到比较烫的时候可以将艾火拿掉,但不要去吹艾火烧灼的部位,以免该部位的温热感突然消失,那样就失去了缓和,持久的温热刺激,就不能达到补的效应。
泄法的原理和方法
灸法补的作用,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因为其温热的本性,与补相接近,只要不做特殊处理,一般均会表现为补的效应。而灸法的泄法,是需要医生一些特殊的动作才能出现的,比如“吹其火”就是其一。
也可以配合按摩经络进行补和泻,顺着经络按摩为补,逆着经络按摩为泄,小部分按摩为补,大部分按摩为泻。
若是在灸疗的过程中,不“吹其火”,那么就和补法一样,其缓和而持久的热效应不会发生改变。而“吹其火”就是为了改变补法效应。因为吹气的时候,口气的温度远远低于艾火的温度,故能使其缓和的温热刺激突然中断,其热效应突然从热变凉,经络和腧穴就会从一种状态改变成另一种状态,补效应的基础失去后,就不能表现为补,而经络和腧穴的双向性,立即从补的状态下转成泻的状态,从而达到泻邪的目的,在疤痕灸的时候,当患者感到十分疼痛时,突然用口吹气,将艾吹掉即可。若是在非疤痕灸的时候,可以先将燃烧的艾拿掉,然后在施灸的部位吹气,或用比较凉的手抚摸施灸部位,使热度较高的部位突然转凉即可。
灸法的温通、温散能通经络,散热泻邪,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具有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