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恒: 对联伴我度流年
对联伴我度流年
说起来难以令人相信,对我晚年休闲生活影响最大的竟是一本书《对联通》。它不仅给我传授了对联知识,还指引我走上创作对联之路,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切入点。
1998年底,我从兵头将尾的岗位上退下来,进入“宝贵财富”的行列,从此俯仰无忧,过上闲云野鹤般的生活。16岁便因遭遇生活困难而辍学,但爱好读书的我,在闲逛书店时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从此,《对联通》成了我的启蒙老师。过去,虽然不少欣赏、玩味、利用对联,但对其知识一知半解。像多数人一样,认为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便是对联,其他则不甚了了,以致有时将对联贴反。遇到结婚祝寿、架屋迁居、缅怀纪念等,帮别人书写对联时,总是翻阅老皇历,照抄缺乏时代气息的古人作品。自己从未写过,也不知怎么写。看似“雕虫小技”的对联,却有很深奥的学问。用句时髦的话说,有严格的“游戏规则”。不仅要求对称,即上下联字数相等,还要求:一是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二是本联内音律和谐,平仄交替;三是对仗,即上下联同部位音律相反、词性与语法结构相同;四是上下联内容互相关联;五是避不规则重字;六是忌合掌,即上下联内容雷同。符合这些规则才算合格对联。部分不符合规则称为“病联”,完全不符合规则只能算是标语、口号、题词之类了。这些基本知识,使我眼界大开,为区分上下联、识别病联、鉴别假联、创作合格联打下了基础。
此书使我迷上对联创作。初步掌握对联知识之后,就进一步学习对联创作技巧,试着动笔写。恰巧,2000年春节前夕《河北日报》刊登了迎春征联启事。我与高凤岗同志共同创作了10多副春联应征,没想到入选了6副处女作,从此越写越迷,一发不可收拾。不仅自己写,还与几位老干部发起建立了诗词楹联学会,经常切磋联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近20年,我先后在《对联》杂志、《中国楹联报》《河北楹联》等专业报刊发表楹联作品200多副。同时,多次参加全国各地征联大赛,获奖80多次。例如: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南昌市举办“小平小道”全国征联大赛。我撰写的嵌名联:“道小前程远,谪居不坠青云志;心平主义真,复出终扬特色旗。”荣获二等奖。山西煤矿工会与《对联》杂志社共同举办以“煤矿安全”为内容的新春联大赛,我的应征作品“春光普照安全矿;泰运常临勤奋家。”荣获一等奖。在衡水湖旅游公司举办的征联大赛中,我的作品“碧波凫野鸭,翠柳扭蛮腰,犹如北海三春里;绿叶戏蜻蜓,红荷遮锦鲤,胜似西湖六月天”荣获三等奖。为此,2014年5月5日曾被《中华楹联报》作为联坛大赛精英予以推介。2017年7月9日的《燕赵都市报》刊登文章《常振恒:一个喜欢写诗词对联的老头》,报道了我的退休生活。所有这些,不仅使我赢得荣誉,而且得到比较丰厚的奖金、稿酬。高兴之余我写了一首诗:“不务工商不种田,不玩麻将不忧天。兴来写副楹联卖,换取几瓶薄酒钱。”
乌飞兔走,斗转星移。转眼间对联伴我走过了20度春秋。昔日的门外汉成了内行,先后加入河北省楹联学会、中国楹联学会,著有作品集《楹联存稿》问世。学习创作对联已成为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使休闲岁月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主观上是自娱自乐,客观上却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尽了微薄之力。“告老不当伏枥马;归乡甘作垦荒牛”。这大概也算发挥了点余热吧。
搞文字工作是苦差事,创作对联也不例外。虽然只有短短两句话,但为写好往往像古人说得那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确实不少耗费精力。所以,有时家属、朋友劝我封笔洗手,但我始终乐此不疲,仍然一意孤行。还效仿元曲的写法作《自度曲》一首,现不揣浅陋抄录于后,算是本文的结尾。
自度曲.犟老头
我是个:说不了、劝不成、烦不起、乐呵呵诗苑联坛叟。整日里,嚼字遵格律,咬文讲对偶。爱赏中秋月,不发暮岁愁。别人都说活像似:锯不断、钻不透、劈不开、硬邦邦一棵榆木头。我总是难接受。你即便藏了我笔、捆了我手、蒙了我眼、封了我口,党给咱们创造了这好气候,我怎么肯罢休。除非是:无常登户唤,马面进门勾,归西朝马列,驾鹤觐毛周,那时节才不向诗联路上走。
作者简介:常振恒,男,76岁,武邑县西桑村人,退休干部,现任县诗词楹联学会顾问。习诗20年,著有《诗词存稿》、《楹联存稿》和五人合著诗集《五柳莺声》。晚年的理想是“一生写就联千副,便是书生暴富时。”
红梅欢迎您把身边的小欢小喜小幸福或者所见所闻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发送过来。
1。关于投稿 投稿须原创首发,本平台谢绝一稿多投。投稿自愿、文责自负。投稿一周后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他投。
2。关于读者赞赏 文章发出一周内阅读量超过300,读者赞赏归作者。
邮箱 13473831355@163.com
微信 1347383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