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在危机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诗刊》最近处于风口浪尖,刊登不雅作品被口诛笔伐,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过去不知道《诗刊》的,现在也知道了。知名度不是一般的高!如果抓住了机会,《诗刊》将会就此腾飞。
如何抓住机会?那就是顺应民意。就像电视剧《甜蜜》中,罗江面对便利店处于舆论的焦点时,及时地把《严正声明》改为《温馨声明》。否则的话,便利店就会“万箭穿心”,都是汹涌澎湃的民意,对一线劳动者的同情。罗江及时地调整战略,把危机转化为品牌营销的机遇。
《诗刊》同样可以这样做,把读者不喜欢的主编撤掉,选择新的领导及编辑,向读者发表致歉声明,并且在批评“不雅诗”的作品中,选择水平高的刊登出来。表示出为读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如此操作,《诗刊》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火爆全国。这一期刊物将会成为有收藏价值的书刊。人们要把这期杂志作为“保文护诗”运动的成果,这是在文学上的一次“庶民的胜利”。是人民喜爱的文学占领了最高级别的诗歌刊物的阵地,而且是由民众自发进行的。
至于那几位受到批评的作者和编辑,如果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就诚恳认错,何去何从,自己看着办吧!继续赖着不走,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如果不服气,就写出更好的作品来,用实力说话。公平竞争,同台竞技。
人民文艺人民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皆大欢喜!《诗刊》还是《诗刊》,把不称职的人换掉就行了。
如果不承认错误,甚至想反戈一击,把民意打压下去,继续原来的风格。或者,沉默着改组一下工作人员,悄悄地改变风格,刊登读者喜欢的诗歌,都是下下策,是错失良机,没有把危机变成机遇。
既然跌到谷底,就应该触底反弹。
一本刊物中,可以把“正方”与“反方”的作品都登出来,编辑可以当客观的裁判员。甚至一个杂志社内部也可以有矛盾和争议。如果一片和气,一边倒,是缺乏活力的。有“红军”,就要有“蓝军”,对抗中更快地提高自身。
有人主张格律诗,主张押韵,有人主张不用押韵。那就各自选择最好的来稿,证明自己的主张。在实践中展示出各自的最高水平。
在危机中只看到危机,而看不到机遇,那就是辩证法没学好,需要补课了!就是不学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也可以学学老子的辩证法,想想“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对于受到批评的人,也应该看明白,这并非坏事。既然方向错了,如果不及时修改,只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跑越远,后果会更加严重。如果成了解决不了的难题,那就只能把制造问题的人解决掉。那就更悲惨了!
在中国,最不缺少学过辩证法的人,总会有人懂得怎么用!怎么把危机化为机遇。最初的时候,有些心怀善意的人,甚至认为这次事件是《诗刊》为了吸引读者关注,策划的一次营销。何不将计就计,把这次危机变成一次营销呢?错过了这次机会,真就没有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