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招远南乡农村:方言里的“麸苗”,究竟指的是哪一种野菜?

#三农发文挑战赛#如今是阳春三月,烟台招远南乡农村,各种野菜如雨后春笋,仿佛一夜之间遍布山里的各个角落。今天我在地里挖荠菜,发现有人在挖一种叶片像草一样的野菜。这是什么菜?大家怎么还当宝贝似的。

我也挖了几棵,回村请教左邻右舍,邻居张奶奶告诉我,在我们招远当地农村,这叫“兔奶”,是形容根部的汁液是白色的乳汁,至于为什么和兔子挂上钩,谁也说不明白,老辈人留下来的名字就是如此。有些野菜名带有招远南乡地方特色,比如说“兔奶”、“麸苗”、“雀脑子”等等。

三奶奶的话,像打开了我记忆的匣子,尤其是“麸苗”这个名字,提起来招远北乡都没听说过的名字,可以说是招远南乡特有的名字吧,在我小时候经常听母亲给我讲关于“麸苗”的故事。

据母亲的描述,“麸苗”的叶片和牵牛花极为类似,只不过叶片大小比牵牛花要少一些。牵牛花开花是以大红色和蓝色为主的喇叭花,“麸苗”开花是淡粉色的喇叭花,花型比牵牛花少得多,属于那种星星点点的小花花。

母亲的童年赶上中国历史上那场“三年自然灾害”,外公和外婆没日没夜的在生产队干活,全家人也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连肚子都填不饱。每天放学后,小跑步回家放下书包,母亲跟在几个大孩子后面去离村很远的地沿子上刨麸苗根。

当时山里好吃的野菜如荠菜、苦菜、酱碟、布布丁等,早已经被饥饿的人们挖断了根。就连榆树皮也被扒下来带回家,剁细了上锅熬粥喝,尽管汤清得能照见人影,可好歹能让胃里有东西可消化,总比饿得百爪挠心的感觉要好得多。

母亲之所以跟在大孩子后面,是为了有人作伴。地面上的野菜踪影全无,地下的“麸苗”根成了香饽饽。去得时间是傍晚,加上不停歇的使劲干,天色蒙蒙黑视力看不见了相互作伴回家。新鲜的麸苗根,带有土层深处的湿气,在筐里支楞着,看起来满满一大筐。

每当这时外公会对大舅说:看看嫩大妹,人家放学后的功夫,就刨一大筐野菜,再看看你一整天也刨不上这么多,真是没用的东西!我的大舅自幼体弱多病,再加上长期的吃不饱饭,严重的营养不良,整个人病蔫蔫的,没有精神,连生产队都不能去。整日窝在家里养病,反而越来越严重。

实在饿极了去山里挖野菜,半天挖的那点野菜,也让太阳晒蔫了,堆在筐底少得可怜。回家外公忍不住说他,在大舅19岁那年,终于捱不过去了,全身浮肿,肚大如鼓,母亲刨回来的麸苗根,外婆剁细了熬糊糊,并且破天荒的走街串巷,借回半瓢白面放在里面,想让大舅吃顿饱饭。

可啥都晚了,糊糊喂到嘴里,根本没有力气咽下去,就这样大舅年轻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19岁那年。外公难过得直掉眼泪,一个劲唠叨:孩子有病,我还老说他,现在想想真是对不起他啊……。

后来慢慢的日子越来越好,母亲嫁给父亲有了我们姊妹三个,经常讲“麸苗”的故事,也经常告诉我们那位19岁大舅的名字——李者宾。据我个人分析,结合招远南乡生长的野菜品种,母亲说的“麸苗”应该是牵牛花的一个分支。招远南乡的伙伴,您说是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