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时光 寻找诗和远方
文 / 悠悠我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季节,为诗痴,为词狂,用博大精深的中华诗词洗去铅华、荡涤心灵。
一种融入血脉的文化力量,穿透千年时光,直击内心柔软,让我们在急促而浮躁的现代生活中,感受到豪迈如歌、婉转似曲的诗词之美。
从来没有一档节目,能够汇聚众多文化巨匠,共同探讨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发展;从来没有一档节目,能够让专家大咖与民间凡人如此近距离地切磋诗词;也从来没有一档节目,能够让全国观众、全家老少集体去倾听、去感受古人的心弦颤动。
喜欢诗词,不需缘由。此中深情,就如:“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寥寥几句,短短数语,勾勒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心境,表达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切,展露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缕缕哀思,描绘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豪迈之情……诗词之美,在于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春一秋、一思一绪、一情一境,在于历经时光打磨,愈发“不废江河,万古长流”。
回味那些绝美的诗词,不仅是简单文字的重温,而是走进华夏历史的记忆,走入中华文化的内核。每一句诗词的背后,或是一帘美景,或是一段故事,或是一种经历,或是一份心境,或是一瞬间迸发的情感……字里行间,诗里词外,穿越千年时光,聆听诗人心声,感受颤动心弦,让我们感到,生活不止眼前的琐碎和苟且,更应该有诗和远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盛唐造就了李白,李白也成就了盛唐。想当年,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该是怎样一个意气风发的诗仙?虽是“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的仕途失意,却也赢得了“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赞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不爱千秋霸业、如画江山,只愿与人一起风花雪月、把酒言欢。但君王的千钧重担压在他肩,不能逃避却也无力承受,最后落得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惨境地。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徒有一身豪情,却被无端冷落。在那个懦弱的统治者跟前,他无奈凝噎,只能做一位闲散的游子,登上北固楼,抒发“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忧愁思绪。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是一个命运跌宕坎坷的女子,从生活无忧、婚姻幸福到亡国、夫死、客居他乡,巨大的落差,何尝不是忧愁痛苦的根源?但她一介女流,却说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从她的词中,不仅能读到丰富的人生,更能领略不同的人生之境。
诗词之美,美得让人沉醉。在诗词里穿行,如置身于青石小径缓缓而行,看到一个个名儒高士、才子佳人凌波微步,从书卷里,从典故中,饱含意韵,徐徐走来。在诗词里穿行,仿佛又重回到那个青衫长袖、羽扇纶巾的年代,在推字敲句、吟诗醉月中,重温烟波浩渺的中华文化。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因为有了这些流传千年的诗词,才让我们和我们的祖先,虽无法真正相见,却能够心意相通。因为有了这些熠熠生辉的诗词,才能让我们和远方的距离,显得不是那么遥远。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让我们“随风潜入夜”,尽情徜徉在诗词的天地里,“沉醉不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