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 老鴰窝
大槐树 老鴰窝
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西洪桐大槐树。
问我老家有什么,
山西洪桐老鴰窝。
这是石家庄地区,乃至河北平原一带,广为流传的两句民谣。其实情究竟如何?我带着疑问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发现此歌谣的具体含义及其来龙去脉。現整理如下,供大家分享,同时也对我的祖先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
千里赤地 空无人烟
元末明初的近百年间,由于频繁的战争和苛捐杂税,再加上徭役和连年的天灾,还有充軍、逃匿、流迁等,使河北一带的人口大量减少。椐有关资料记载,元代末期,河北全省仅有54万多户人家,约有136万人,平均每户2.36人,与当时全国每户平均4.6人比,每户少2.1人。
元末明初的战争,还让河北死亡了大量人口。明显是朱元璋建明朝后,派重兵北征燕地,得胜后封其子朱棣为燕王,以行治理。1398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即位,雄居幽州即现在的北京。燕王朱棣不服,为了夺取皇位,以清君侧为名率“靖难之师”起兵南下。建文帝就调兵遣将进行平叛,两軍在河北、山东一带展开了近四年的拉锯戦。建文帝自太行山以东,于滹沱河沿岸,布下重兵,进行阻止。朱棣南下,于真定府及其各县,为其主要戦场。
《明史》载,此戰争血战于藁城,拚搏于真定,斩首三万级。经过激烈角逐,朱棣最终戦胜建文帝,夺取了皇位,并继续北上,清除了其残余势力,建都北京。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燕王扫北”,这一扫便造成了“城城萧条,村村荒凉”的局面,真是一派“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无人烟”的凄凉景象。
燕赵移民众 真定记载明
燕赵是朱棣的根据地,尤其是他定都北京,河北就是京畿重地,怎么能任其如此荒凉呢?于是,便从永乐初就开始陸续从江南、山西、内蒙一带大量迁民于河北。石家庄一带属真定府,是“燕王扫北”中最残酷的戦场之一,受害尤为严重。当时太行以西的山西一带战争波及较小,加上数年风调雨顺,人口又较密集,于是永乐14年(公元1416年),明成祖命令山西居民迁来燕赵的真定、晋州、藁城等地屯田。永乐15年,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地民众广迁河北中部的真定及临近各县。
譬如,明代真定望族曾诞生了梁梦龙、梁清标、梁清远等名士的梁氏宗族,其族籍就是山西蔚州。还有正定牛家庄的王士珍家族,其族谱上就有“祖籍太原,荣发正定”的记载。
当时山西移民到河北,除少数人与当地原有村民杂居外,多数移民是按原山西的县集体在河北建村设寨,并延用了原在山西时的村名,不少还一直保畄了下来。椐查,石家庄近郊的100多个村落,就保留了移民在原籍的村名。如,东焦、西焦、马家店、孔寨、王村、槐底,以及藁城的蒲城、晋州的祁底等。
至今,在一些农村还能找到明初迁民后裔为其始祖刻制的墓碑。如,桃园村吕杰夏碑上就刻有“世传家谱山西平阳府洪桐县迁往东古城邵同社民籍第二甲,又迁至桃园村居住”的记载。藁城靳庄发現一碑,碑额楷书阴刻“返本追原”四字,碑身刻《追忆生世小序》,内容有“明永乐二年,有诏迁外省民实内陆,吾祖李公者,山西洪桐县人也,奉诏迁至直隶正定府藳城县近庄村,遂家焉。乞今百年,家谱失传,次序难稽,因以立石,相志不忘焉耳”。
大槐村 老鴰窝
在明初大規模迁民中,山西向外地迁民最多。因此,明洪武、永乐两朝都曾在洪桐县广济寺设局駐员,成立专门的迁民管理机构,负责迁民事宜。
凡被迁民众,均以县为单位集中集结,登记造册,发给凭照、川资,然后编队集体迁送。当时的移民,携儿带女,扶老携幼,他们都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园,往往都悲伤哭啼,依依不舍,也真是热土难离。
在恋恋不舍地告别故乡时,都想有个凭证以为纪念。于是便把广济寺及这里的大古槐树和槐树上黑鸦鸦的老鸹窝深深印在心里,世代相传,便形成了后来广为流传的民谣:
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西洪桐大槐树。
问我老家有什么,
山西洪桐老鸹窝。
2021年3月15日。
作者:李冬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