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如何做到“七情调和,百病不生”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

“七情”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的感情流露,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但是,倘若七情过激,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引起全身气血紊乱,导致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

“七情”内伤五脏,为致病第一要素,所以古今养生家都非常重视对“七情”的调摄,以此作为健身益寿或治疗疾病的手段。

故站桩养生者,必须注意情志的调摄。情绪稳定,可以提高站桩练功的效果;不良情绪,影响站桩入静和应有的疗效。王芗斋老先生在《站桩漫谈》中讲: “学习养生桩者必须注意修养。粗暴、浮躁、气愤、忧虑、悔惧、得失之念和侥幸思想等都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学者切要禁忌。”

在养生的过程中,情志非常重要。它不但直接影响人的处事行为,同时与人体的健康不可分离。《黄帝内经》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这是情志对一个人的作用体现。情志和,人自然就会健康,情志不和,则五脏受损。搜一搜,2424044700

“七情”致病伤人,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

其一是气机郁滞:“凡病之起,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黄帝内经》认为,七情致病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影响脏腑之气的运行,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郁滞,气滞过甚就会导致血瘀,百病因此而生。

其二是损伤脏腑:《黄帝内经》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所以情志过激必然损伤相应的脏器,五脏受损,百病生矣。

其三是扰伤心神:《黄帝内经》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情绪致病,虽可伤本脏,但均起源于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人的情绪活动是心神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应,因而任何一种情绪失调,都可扰乱、损伤心神。

“虚者风烛,百疾易攻”,情绪是五脏的温度表,心情好,五脏才好。一个人情志过度必定会造成内脏的不和,从而改变气血运行的正常。《黄帝内经》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

喜伤心:喜为心之态,而心在声为笑。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有助于消除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使心气耗散而伤神,会促使心神不安。因此,喜乐当适度。

怒伤肝:怒则气上,大怒伤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最好的办法是尽量戒怒。古代的许多养生学著作中,都将戒怒放在了调摄七情的首位,因为这对人对己都有益。

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心藏神,久思神会受到损耗,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思维也就更加紊乱。过思则伤脾,脾伤则吃饭不香,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倘若'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最好就不要去'解'它,因为越'解'越不顺,心中不顺则有可能导致'气结'。

忧悲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关联的。忧是情绪低落,也就是抑郁。肺主气,抑郁是情绪沉郁的状态,如果长期闷闷不舒,气机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悲是精神抑郁、内心痛楚。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这说明悲哀太过是会伤及内脏的。

惊恐伤肾:'恐'则气下,肾“在志为恐”,恐惧过度,精神极度紧张,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导致精神上的卒然紧张,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若想良好调摄七情,就应学会节制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心理状态协调而平衡。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七情之中,无论是大喜还是大悲,抑或愤怒等等,都应首先从思想上用理智去节制情绪,不要任凭七情过极而不去自我控制。

人的情志活动若要保持相对的平静,平时就要重视思想修养及精神调摄,客观对待周围事情的变化,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经常处在乐观、愉快、安静、平和之中,这对于养生有益。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情志之所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七情决定于心,因为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其中又受心神主导,心动则五脏六腑都会受影响,所谓“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所以心神内守是七情内守的关键。

《黄帝内经》总结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调摄法,告诉人们若能保持愉悦安静,虚怀若谷,心神宁静的精神面貌,“宠辱不惊”心胸豁达的处世态度,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对于人生中沧桑不幸、喜怒哀乐、得与失,皆看作与平常事情是一样的,得不狂喜,失不悲伤恼怒,视荣辱若一,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确处理,喜怒哀乐,皆泰然处之,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才能七情调和、脏腑安泰而百病不生。

《元始真经》曰“喜怒损性,哀乐伤神,性损则害生,故养性以全气,保神以安身,气全体平,身安神逸。此全生之诀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