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的2017:在煎熬和憧憬中度过
文/小宋老师 图/来自网络
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我经常会有以下类似的内心独白:
等忙完手头的工作,就好好休息一下吧;等到第一本书出版了,就好好休息一下吧;等到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出来,就好好休息一下吧;等到博士论文开好题,就好好休息一下吧。
然而,一直拖到2017年的最后几天,我才有机会好好休息。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工作、读博、写作,成为了我这一年当中的三条主线。
这一年过得特别辛苦,但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又让我咬牙坚持了下来。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这一年做简要回顾:
01.
今年原本计划读100本书,最终只读了70多本书。其中心理学方向的书约50本,教育学方向的书约10本,其他方面的杂书约10本。
其中三本书让我感觉受益最大,分别为: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以及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
今年在读书方式上做了一些调整。因为杂事繁多,原本用来读书的时间不断被挤占,便开始尝试利用零碎时间听书——在拥挤的地铁上听,在犯困的午后听,在睡前洗脚的时候听…
我在“得到app”上购买了365元的年卡(绝非广告),上面有很多的图书资源,通常花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听完一本书,而且解读也很专业,有时候一天可以听上好几本书。
然而,听书虽然快,但听的却是别人的解读,不能代替我们自己去读原汁原味的纸质书。我的心得是,如果在听书的过程中觉得对某本书特别感兴趣,那就再买来纸质书认真阅读。
当你读一本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思维的乐趣,感觉到时间过得飞快,都不舍得把这本书读完。
这种高层次的幸福感,是绝非刷朋友圈所得到的廉价幸福感可以比拟的。
02.
其实无论是听书还是读书,都属于知识的输入环节。如果缺少知识的输出环节,那么我们是无法通过读书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
我的心得是,在读完某一主题的几本书之后,就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某一个问题,最终通过写出一篇文章的方式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例如,读完蒋勋的《孤独六讲》之后,我改变了对“孤独”的看法,觉得它并不总是一件可悲或痛苦的事情了。于是,我就写了一篇《孤独的时候:写诗给自己,让自己奋进》的文章给自己和身边有相同境遇的人加油打气。
加上这篇年终总结,今年我总共写了75篇订阅号文章。本来今年是可以完成100篇文章的写作目标的,但是因为年中生了一场大病,休息了两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基本都没怎么写作。
写作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多成就感,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因为写作,我有了一些稿费收入,也收到了不少出版策划公司的出书邀请。
但与此同时,我也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写作。为了完成每周的写作任务,我经常要在周末时间忍受住各种诱惑,端坐在电脑前字斟句酌地写文章。
尽管有压力存在,写作仍然是我近三年以来,最不后悔去坚持做的一件事。
03.
2017年4月份,我的第一本新书《痛苦,不过是一份包装丑陋的礼物》终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这是我花了三年时间所写的一本积极心理学的通俗读物,虽然在销量上没有办法和一些畅销书相比,但是这本书在上市三个月后,就开始加印,销量已经超出了预期。
除此之外,我的两篇文章还分别被收录进了励志畅销书《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以及《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我的另外一本情绪管理方面的新书《情绪掌控,决定你的人生格局》也会在2018年年初上市。
表面上看,我好像很幸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出版两本专著,参编两本畅销书。但是我却非常明白,这一切都是这几年持续不断写作所积累的结果。
2017年8月份,我还跑到深圳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心理学大会,并且作为分论坛嘉宾在大会上发言。会议间隙,我请一位女士拍照,没想到对方竟然问我说:“您是小宋老师吗?我是您新书的粉丝!”
那一刻,我受宠若惊。同时我也想起了一位网络大V所说的话——持续不断地写作,是树立个人品牌的绝佳方法。
04.
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生了一场比较大的病,医生诊断为部分肠梗阻,这个病和长期久坐以及长期的精神压力有很大关系。
如果这个病再严重一点,就要开刀了。记得当时拍完片子,看到医生的诊断,我快速地到百度去查肠梗阻是什么病,查完之后手脚发软,欲哭无泪,着实被吓到了。
仔细一想,肠梗阻是一个绝佳的隐喻。在生活中,我想要的东西太多,把大部分的事情都包揽了下来,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做,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就像是一个人吞了很多食物,但是肠子太累罢了工,无法蠕动去吸收食物,最终就得了肠梗阻。
生病,其实是身体内在的智慧在提醒我:该放下一些事情好好休息了。生病之后,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推掉了很多事情,订阅号文章也停止更新了一段时间。因为在生命面前,所有的名利都是浮云。
我是一个比较敏感、同时又多愁善感的人,整天心事重重。这要是放在以前,在一年之中要应付这么多事,肯定会经常失眠。
但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经常一晚能睡上八九个小时,睡眠质量有了很大改善。
我想这首先是因为,这次生病让我看开了很多事情。其次,能踏实地睡觉,说明内心深处具备了厚实的安全感,我觉得这和家人带给我的温暖有很大关系。
虽然这一年回家的时间很少,但是只要一回家,就能感受到温暖。通常的情形是,回家一开门,儿子就会兴冲冲地跑过来对我说:“爸爸,你好!”
累了的时候,只要想想这番场景都会感到好治愈。
05.
其实,2017年我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目标,最终都没有实现。例如,没能成为简书签约作者,没能入选今日头条的千人万元计划,没有学会一些基础的简笔画,没有学会太极拳等等。
这些不完美,我统统能够接受,因为我已经尽力了。如果以上目标都能够实现,但是自己却过得一点都不幸福、家人对我都充满怨言,得到这一切又有何意义呢?
这些所谓的遗憾,都留给2018年去继续挑战吧。
仔细一算,2017年我竟然看了50多部电影。一开始,我觉得看电影比较浪费时间,但是后来却发现,看电影有助于身心放松,是一种高品质的休闲方式。反正,就是比漫无目的地刷朋友圈要好很多。
正是因为有看电影这个奖励的存在,让我咬牙坚持度过了工作和学习中的很多个痛苦的时刻。2018年,我也许会看更多的电影。
2017年,我曾经参加了一次精英人士的聚餐。在座的有80后教授,70后高管,夹杂在人群中间,感觉自己很渺小。在席间,我很少有说话的机会。因为自己的身上既没有显赫的标签,也没有耀眼的光环——博士没毕业,职称是讲师,出的书也不够畅销。
但是我相信,这种失落都是暂时的。因为只要自己坚持努力下去,改变就会慢慢发生,量变总有一天会带来质变。
2018年,我们一起,让改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