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郭向阳:一张借粮条见证了当年的鱼水深情


郭向阳
郭向阳,男,笔名君伊,当世太白,中国炎黄出版社特约编审,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6月生于河南省栾川县,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诗、散文,评论等作品在《中国作家》、《中国青年报》、《诗刊》、《法华报》(法国巴黎)等国内外三十多种报刊上发表,作品先后获得 “(2007年)华夏情征文大赛一等奖”、“(2009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三等奖”、“(2010年)庚寅年‘根在中原,情系中原——我看中原’网上作品大赛文学作品一等奖”等全国性诗文大赛奖项多次,被收入多种选本,2015年3月在中国诗文学会、世界诗人协会、中国诗歌会等组织的诗赛中被评为第二届中国新锐诗人。
微信号:g15896660048
通迅地址: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民医院后勤科    郭向阳
邮    编:471500 
手机:15896660048  
Email:guoxiangyang2007@163.com

 一张 借粮条见证了当年的鱼水深情    
  文/郭向阳
 
          河南省栾川县档案馆,原来保存着一件很重要的文物,一张现在已经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一级文物,并由河北西柏坡纪念馆收藏的,当年陈谢大军,南渡黄河,经略中原,攻打抱犊寨时,为栾川县李建吉(原名李建基)一家开具的一张借粮条(见翻拍图片)。 这张借粮条的原件,宽不足三寸,年久烟熏,颜色发黄,上面的字迹十分清晰,在纸的背面从左到右,用毛笔黑墨竖行写着:“今借到李建吉玉谷一千斤,西进支队警九旅供给处经手人6/12”,条据上盖有两枚椭圆形公章,一个骑缝,一个完整,印文是:“西进支队第七十七旅供给部”,印中图案为光芒四射的五角星,五角星的两边还有两条直线。就是这样的一张借粮条,何以具有如此高度的文物价值,何以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为了弄清事情原委,我专门的走访了,当年亲自保管这张借粮条,对此事的来龙去脉极为了解的,栾川县档案馆离退休干部李广福老人,请他详细的为我讲述了,这张凝结着人民对党和军队一片炽热情怀,见证了当年的鱼水深情,又有着十分离奇的故事的借粮条的故事。
        1947年8月23日,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9月16日,九纵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黄镇派李静宜率“102 ”团和一个旅的兵力,在伏牛山开创根据地,建立栾川军分区,李任司令员,10月16日,李率部解放栾川,10月21日,地方红色政权,栾川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十多万栾川人民终于迎来幸福的生活。然而,由于在栾川与卢氏两县交界处附近有一道四面绝壁林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被当地土匪盘踞长期经营的天然雄关,也就是深受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重视,并被他称之为“豫西之屏障,西安之门户”,自明代以来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抱犊寨,当地土匪谢润玉与胡宗南相勾结,居险而守,负隅顽抗,而且不时的下山,肆意烧杀抢夺奸淫掳掠,大肆残害百姓,还不断的伙同其他土匪,袭击红色政府,杀害革命同志,让当时栾川的红色政权和人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更是让抱犊寨附近的三川镇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配合当时正在进行的临汾战役的运城攻坚战,减少运城攻城战斗的压力,为了消除抱犊寨顽匪对我基层政权的威胁和对人民的残害,我三十八军军长孔从周奉命派五十五师警九旅,即西进支队七十七旅,配合豫西三分区“102 ”团,再次攻打抱犊寨。

         1947年冬天,解放军为了拔掉抱犊寨这个土匪占据的窝点,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连续围攻,数天后解放军突然停止了进攻,部队退至小红沟等地进行休整,李建吉家也住进了一个连的兵,由于部队连续作战,战士们都疲惫不堪,由于抱犊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部队伤亡惨重,同时,因为这里是敌占区,群众对解放军了解不多,当地的土匪伪保长等,又长时间对老百姓进行严密的控制,这里山高谷深海拔高气候寒冷,仅能种玉米无灌溉条件完全靠天吃饭,庄稼产量极低仅一年一熟,本身就是河南省内有名的穷地方,因而部队筹粮极为困难。当时李建吉是刚从学校回来的学生,知道解放军不会为难学生,也多少的了解到解放军是一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就和解放军处在了一起,相处几天之后,部队首长就让他出面跟乡亲们多沟通沟通,看看能不能为部队筹措些粮食,哪怕是借一点点口粮也行。李建吉想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觉得很为难,可又一次次地看到部队纪律严明,战士们奋勇作战,部队又伤亡严重,由于缺少吃的人人面带饥色,体力不支,又深受感动,觉得无论如何,自己都应该想法帮帮他们,他看到自己家里刚收回来玉谷(即玉米),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拿出自己家的一千斤玉谷,以解部队的燃眉之急。于是,他就向部队首长表示,他自己家愿意拿出一千斤玉谷以解决部队的急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部队首长听到后连连致谢,并激动地对他说,“在非解放区能得到你这样的帮助,实在是感激不尽,共产党绝不亏待你,我们这么多的部队,你有多少粮食能供给我们?只要你能借给我们一千斤,以解急需需就可以了,我们给你打借条,不管什么时候,此地解放了,一定偿还你,你不要害怕,我们这不是拼大户,拼大户是不会给你们打借条的”,说完就立即让人打了借条,而且郑重其事的盖了部队的公章,交给他,然后通知部队战士们到李建吉家领口粮,每人领三斤,战士们领带口粮后如获至宝,眉开眼笑,迅速的进行加工。刚领完口粮,没多长时间,部队就紧急转移了。
        部队转移之后,抱犊寨的土匪,就下山进行大肆的抢粮要款了,因为有人向土匪举报了他家为八路军捐粮这个“大事情”,李建吉一家更是遭了罪,不但钱粮加倍,而且还要拿他问罪,杀一儆百,无奈之下只好对土匪说谎,又托人从中说和,结果被派了许多钱款,又被强行的压到寨上做苦力,修筑寨堡,为土匪效劳。那张借粮条更是怕被土匪找到,作为铁证,杀掉李建吉,因而在土匪进家里搜查时,几次予以转移,最后,被李建吉的母亲,用一片破布包好,放进一处墙缝里,外面又用泥给封上了。后来,抱犊寨被攻克,三川镇解放,李建吉也参加了工作,并将名字改为李建基,由于他有文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组织部门很快安排他到县里最高的学府,栾川一中作了理化教师,由于他讲课讲得好,很受学校重视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可是后来,在肃反运动中,他被审查出具有“历史问题”,给抱犊寨土匪捐粮捐款比别人家多,又长期在寨上为土匪服务,他母亲年纪大了,忘了方借粮条的地方,他一时找不到那张借粮条,来为自己申辩,一切无从申辩,因而就被开除公职,返乡务农了,后来由于,在三川家乡难以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到外地谋生。
一直到,1987年他儿子在家拆旧屋盖新房时,才在一处墙缝里,找到了这张变了颜色的借粮条,李建基拿到这张借粮条,老泪纵横,这才向组织说明了有关情况,经认真核实后,栾川县人民政府认为:李建基思想进步,在当年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将自家粮食慷慨借给解放军,这在非解放区是难能可贵的,李家为豫西早日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天我们党和政府应该将解放军所借救命粮予以如数还上,并给予奖励,于是经县长批示,县民政局先后两次,偿还补贴李建基家人民币680元,并就相关问题,作了纠正,而后将这张借粮条,交由栾川县档案馆予以妥善保管。

           栾川县档案馆的的职工李广福等人,感到这张借粮条很有意义,就以此为主题,写了文章,拍了照片,发表在了《河南日报》上,文章见报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中国军事档案馆予以高度重视,《中国档案报》《人民政协报》等报刊相继转载,西柏坡纪念馆获悉后,更是予以密切关注,多次来人来函,请调“借粮条”,并且强调了这张借粮条巨大意义和巨大价值,在请调专函中说:当年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是我军三军经略中原战略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建吉同志一家支援我军粮食一千斤,是当时栾川人民、河南人民和解放区人民支援前线的有力证明,是对党中央英明决策的有力佐证,也是陈谢兵团行动的实物证件,把它放到西柏坡纪念馆,不仅面向全国,而且面向全世界,能够更好更大范围的宣传李建吉,宣传栾川,能够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宣传教育作用。为了顾全大局,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历史,经县里领导批准后,现档案馆按规定办理了相关交接手续,就把这张珍贵的借粮条给西柏坡纪念馆了。这张借粮条在西柏坡布展后,受到许多人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西柏坡进行演出时还专门以借粮条为内容编演了一个小品《借粮》,并以特写镜头将借粮条的原件,向世人作了展示,国内外的许多党政要人,也纷纷前来参观题词留念。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李建基尽管为这次向解放军借粮,为这张借粮条,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折磨,国民党方面,欲借此机杀一儆百,几次欲加害于他,苦于无凭据,未得逞,让他的家人及他本人,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解放后,他参加工作后,在肃反运动中,由于当年的借粮条找不到,被查出“具有历史问题”,而被开除公职,为养家糊口,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泊异地,长期忍受身心的折磨,有苦无法诉,无处诉,无人诉的悲痛。然而无论何时何地,当朋友或亲戚,问及他是否后悔当年的借粮行为时,他的回答始终是明确的坚定的,“我什么时候都不后悔自己的借粮行为,我相信共产党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相信人民军队是为百姓打天下的军队,我的信仰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听完李广福老人的介绍,我陷入了深思中。我想,这张借粮条无疑是当时军民鱼水情深的最好见证,无疑是人民给予党的拥护与爱戴的明证,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克服一切困难,其根本原因,就是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一系列举止,得到了众多这样的支持,获得了百姓的真诚拥戴,今天面对各种新形势新问题,每一个共产党人,是不是要时常的,反思一下这点,时时的问一问,自己为人民到底做了什么,进而,坚定的守住,为人民服务,这个基本点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