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悠悠一曲漠北歌

悠悠一曲漠北歌  
文//百荷踪影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这是昭君在和番路上填的一阙《怨词》。道尽了昭君独去漠北的孤寂、凄婉、幽怨。昭君和番演绎了一段凄怨迷离,令人哀伤,更令人敬佩的故事,昭君的美丽因为和番,更多了几分悲壮和凄美的内涵。
1
庭院深深,深几许?宫廷深深,深似海。汉元帝时期,王昭君被皇帝选美选进深宫。在那个储藏了三千佳丽的深宫大院,也和众多年轻女子一样,在远离了亲人,失去了自由,深宫大院的森严陈规,无形的枷锁,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们:在这天堂般的地狱之内,只有期盼着皇帝某一日突发奇想,一道牌令召见。以实现她们一朝伴君王,光耀九族门庭的梦想。然而,东山日出,西山落,“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光阴如江水东流,落花随波逐流,江河虽在,容颜易改,成批的宫女只为一夕走进皇宫,却终身难以见到皇上一面,老死宫中。
  昭君进宫数年,数年光阴空蹉跎,深宫似海,纵然万般豪情,万般无奈竟能与谁说?看着宫中裙裾飘飘,脂粉香浓的裙钗们整日梳洗妆扮,只为有朝一日得宠于皇上,昭君为她们辛酸,更为自己难过,难道自己不也是端端地摆好了姿势,让宫廷画工毛延寿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画出来,目的还是希望自己最美丽的一面让皇帝看到?在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如云宫娥美女,朝朝暮暮都在盼望皇帝召见的深宫,昭君暗自慨叹: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对于那些为了争宠而勾心斗角的嫔妃宫娥,昭君心中多有微词。她是傲然独立的,她蔑视那些为争宠而不择手段的嫔妃,更同情她们的不幸,以及作为女儿身的凄凉和悲哀。然而,昭君却也在无可奈何地等待着机会,她是一株玉树临风的腊梅,能够傲雪开放,不必绿叶陪衬,自有凌雪傲霜的绝美。她怎能如那些云云女流,为见到君王,不惜花费银两,贿赂宫廷画家毛延寿把自己画得美丽些,再美丽些?(皇帝临幸宫女都是依据宫廷画家提供的画像选拔)
  昭君深信自己的美丽,更崇尚道德人心,她懂得女娲造人之初,人心都是善良的,只是这深宫的围墙,这生存的残酷,这人人都在邀宠的悲哀……昭君在无奈之余,更多的是不屑与鄙视。她蔑视甚至憎恨毛延寿的贪心,坚决不向宫廷画师毛延寿贿赂——点睛费。其实所谓的“点睛费”她早有耳闻:毛延寿画像,画到关键的部位时,就停笔了。向那些爱美的姑娘们索要点睛费,面部的表情生不生动,美不美丽。就看那“点睛费”的多少?那是随着画家的贪欲满不满足而定的。自信的王昭君,任凭毛延寿旁敲侧击,或者直奔主题:姑娘,“点睛费”可是神来之笔,关键是传神,否则,皇上将看不到姑娘眉目间的神韵,试想,一个美目不能传情的女子,还有何韵致呢?然而,昭君却是坦然地说:“毛画师,您就照着本色画就好。”
2
毛延寿索贿不成,心如淬火的利刃,怎会甘心罢休?他要报复。他要在昭君美丽的脸上做文章,他要让昭君美丽灵动的面颊出现瑕疵,且是讲究迷信的帝王最最忌讳的那种瑕疵——克夫志。尽管皇帝三宫六院,嫔妃无数;尽管他不会明媒正娶,把昭君当妻子。然而,怕死是人类的本性,更何况皇帝乃天子之尊,一个堂堂帝王,怎么能够宠幸一个脸上长有“克夫志”的女子?
毛延寿灵犀一动,在昭君美丽的画像上,最让皇帝忌讳的面部上,添加了一颗滴泪痣。
    昭君朝朝暮暮盼望皇帝召见。她希望以自己的美貌与才华,陪伴帝王,侍奉帝王。
    然而,昭君失望了。昭君仍然在等待。
    她听说秦朝时期,有宫女在皇宫等待了三十六年,那是秦始皇从登基到退位的一个轮回。更是宫女一辈子的青春岁月。昭君不相信自己也要等“三十六年”。她暗暗地鼓励自己:昭君,你一定可以的,你不但美貌,而且智慧,善良,你不会与那些老宫女同样的命运。
后宫的妃子们勾心斗角地争宠、争实力、耍阴谋,甚至你死我活。为的就是巩固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而一朝选进深宫,却无缘与皇帝有一夜“恩爱”的宫女们,却斗的是美丽与青春。她们表面上是同命相连的姐妹,内心里却只是恨不得谁也别比自己更亮丽,更出风头,得到皇帝宠爱是一份福祉,是一份期盼的实现,也是遭人嫉妒与诽谤的开始。然而,尽管那是虎穴狼窝,是赴汤蹈火,她们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打扮自己的容貌,炫耀自己的青春,极尽娇艳媚态地把自己展示给皇帝。那如花似玉的容貌,亭亭玉立的气质与风华,将永远对每一个走进这深宫的女子,都是一份威胁,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情敌”。从这个意义上说,后宫三千佳丽,表面上一片莺歌燕舞,花样的世界,花样年华,花样容貌,背地里却是阴沉灰暗,暗自揣度别人的心事,见了面姐姐妹妹的、地叫着,转回身来却是各怀心思,各打各的小九九,各自为战地盘算皇帝那一亩三分地里的收获。
    她们除了自扫门前雪,还多了一份心思,暗地里打探别人瓦上雪为何是那样干净?在后宫最受关注的是:谁得宠了,谁失宠了,宫皇帝的新欢旧爱,在后宫永远是一个最敏感的话题,女人与女人之间,最多的羡慕嫉妒恨,以及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陷害和残杀。“同命相怜”一词,在后宫,那只是一件奢华的外衣而已。
昭君的美丽与智慧,在宫女们的眼中,那就是一束射人的光。光的魅力本来该使一个人生活得敞亮、开阔。然而,她面前的却总是坎坷曲折,暗影重重。太阳可以发光、月亮可以发光、星辰可以发光,人世间如果没有了光的烛照,人类该怎样生活,甚至世间的一切生物、植物都将失去生命。然而,有时候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对于那光的存在却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王昭君就是那束让宫女们敬慕、畏惧、嫉妒的光,那光,总是像芒刺一样刺目。她们有时候敬慕、钦佩于昭君的美丽、智慧,为人的和善,对她热情友爱,如同亲姐妹。有时候又嫉妒昭君的美丽和智慧,就会对她冷若冰霜,甚至冷言冷语,三五天,十天半月的,大家商量好了似的,对她不理不睬。
深宫后院的梧桐随着夜风涩涩倾诉,诉说对于重重思念,南郡花开花落,总有故乡音容笑貌,长安路远往不断秋水,望不断父母亲人万缕思念。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3
时光在慢慢等待中,流水般逝去,昭君已入宫数载。身边的姐妹有的被皇帝宠幸之后,晋升为妃子,但不久即被皇上冷落,甚至打入人间地狱般的冷宫,过着孤苦冷寂的日子。昭君的希望之花由绽放到凋零,再由枯枝败叶到花枝招展至苍翠欲滴,这样循环往复的季节轮回,带来却是深入骨髓的失望之痛。这一天,昭君郁闷至极,午饭过后,就在自己的别院幽幽漫步,以消解盘绕与心中的愁绪。不意间隐隐听到隐隐悲泣之声,她不由得壮了胆子细听那哭声的来源?原来那声音是从别院旁边一堵又厚又高得墙壁穿过来的,昭君疑惑自己听觉出错,便走近一些,在走近一些,她尽了最大努力,终于明白那是确确实实的奄奄悲泣。她尽力仰起头颅,使自己高大一些,在高大一些,也好为那哭泣之声,做些什么。然而,面对那高高的宫墙,耳闻那嘤嘤哭声,她的一切努力都被挫伤得如此无奈,让她一次次汗颜,一次次忧伤,一次次绝望。
昭君一次次深入“虎穴”,打探那哭泣之声的来历。她终于知道那是一位曾经被皇帝专宠,又在嫔妃们的宫斗中做了另一位得宠秀女(后来的妃子)垫脚石,而被打入冷宫的嫔妃。也是孝元王皇后王政君为维护自己皇后地位而发动的宫廷暗斗中的牺牲品。昭君清清楚楚认识到宫廷险恶,在这如深渊,如坟墓的沉寂中,似乎酝酿着无数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这些战争索然看不见硝烟,却是暗器伤人,生活在这样的天堂般的地狱,且有着暗夜难明的煎熬。
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呼屠吾斯,标志汉匈战争结束,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元帝慷慨答应,选一名才貌姣好的女子赐封为“公主”,嫁给匈奴王。消息传来,使昭君暗淡的眼眸放出一丝亮光,她萌生了一种大胆的设想,为什么自己不能毛遂自荐,为北方边关连年不断的争端,烽火常常熏染得朝廷堪忧,百姓遭受苦难和牺牲的国事尽一点微薄之力?远嫁匈奴,为朝廷安危,为百姓平安做一点事情?一丝希望之光,终于点亮了她黯然无光的眸子,她要争取这次机会,为自己的未来冒险赌一把,总比在深宫等死的好。
生命的价值,总是伴随着智慧和勇敢放射光芒。
    要去荒凉的漠北和亲,众多宫女们都在畏惧中退缩,她们宁愿做老死皇宫的剩女,也不愿到大漠古烟,荒凉寂然的漠北边疆去做“宁胡阏氏”。但昭君却勇敢地站出来,她要远赴漠北和番,以身相许换取边关稳定,国家和平,百姓安宁。
久久冷落宫中的昭君,直至被元帝赐嫁给匈奴和亲时,才得以见到元帝。昭君拜见元帝,元帝见昭君容貌明艳照人,皇宫顿然生辉。元帝后悔难言,又不得不履行君子之约。面对婀娜仙姿,端庄秀丽,面若桃花,肤若凝脂的昭君,元帝惊愕万分,皇宫竟有如此裙钗?朕为何从来不知?然而,作为一国之君,怎能出尔反尔,帝王金口断不能悔改。元帝赐丰厚嫁妆,下旨昭君奉诏漠北和亲。
昭君和亲的一应大事安排就绪,元帝回到养心殿,此时此刻,他再次深悔自己艳福浅薄,后宫有如此佳丽,如今朕却只能拱手相让,为什么?!他再次翻阅宫女画像,从中拿出昭君画像再三审视,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亮丽多姿,且媚眼下方明显长着一颗滴泪痣,即克夫痣。元帝终于明白了。他招来画师毛延寿质问,毛唯唯诺诺无言以对……
元帝怒喝道:来人,拉出去!!
4
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南匈奴传》)。”
  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多年,国力遭受重创,百姓生命堪忧,边界不得安宁。战争最终以西汉占上风,呼韩邪单于朝拜西汉,愿为西汉称臣,元帝一时高兴,便想到要犒赏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且礼物一定是贵重的,无与伦比的那种。他觉得人家都主动来拜访求和了,再打下去,又能怎样,就像两个人打架,一方既然主动放下架子,要求和好,那就和为贵,谁愿意打啊,弄得民不聊生不说,皇帝也得操心费神,搞不好还要御驾亲征,呼韩邪主动称臣,元帝自然喜不自胜啊。所以要拿出诚意来安抚一下呼韩邪单于,他要让这个远在漠北的敌人永远安心做西汉的臣国。因之,作为拥有着三宫六院的皇帝,首先想到的自然与呼韩邪单于联姻——赠送美女。包括昭君在内,元帝选出五位美女,让呼韩邪单于挑选一位对眼的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昭君应皇帝召,上得殿来,汉庭顿然生辉,元帝惊愕失色,呼韩邪一眼钟情。
  西汉自高祖以来,历代皇帝不论荒淫风流与否,其后宫蓄藏的美女,数量之众,资质之优,令人仰观,令人唏嘘,令人慨叹。“武帝之时,宫人达数千”。武帝好大喜功又风流放荡,他在宫中收纳数千名宫娥、女乐,一方面恣意享乐,一方面以此显示天子威仪。昭帝、宣帝效法武帝,把后宫美女置于园陵游乐,以满足天下子民尽属天子所有的霸王心理。元帝继位后,嫌后宫女子年长色衰,下令选天下美女入宫,由于所选美女太多,来不及逐个召见,就令画工毛延寿、樊青等宫廷画师将美女图画好,送往皇帝的养心殿备选。皇帝在养心殿就可随意翻阅那些美貌女子的画像,不定哪一眼发现了新大陆,即可按图索骥,一道牌令,便能改变了那美女命运。或赐予那女子封号,恩宠并至,或从此冷落,不再过问生死,皇帝的感情总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够左右,后宫的勾心斗角的狠毒,争风吃醋的风波,都不是平常的善良女子能够适应。因此,进了皇宫,又幸运地受到皇帝宠幸的女子,人生际遇便是天堂地狱地上下无门,也就不甚奇怪了。
  昭君进宫数载,无缘一见元帝,祸兮福兮?人生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答案都是那样隐晦和暧昧,还是不去假设和猜测的好。
元帝错失昭君,感到无比遗憾。尽管元帝心中不悦,醋意熏天。但又碍于帝王之尊,更重要的是帝王信誉,边防安全,百姓安宁,社稷永固。这个有权拥有天下所有美色女子的大汉天子,不得不打起精神,为自己的“新欢”封赏,准备丰厚的嫁妆,为昭君远嫁漠北送行。元帝忍痛割爱。昭君带着嫁妆,带着妹妹,带着马车,带着番外和亲的使命,远嫁呼韩邪单于。
昭君终于得见天颜,且受到元帝专设的最高礼遇。
  昭君辞别元帝,开始做远嫁匈奴的准备。为了走出深宫,她要做葬身异乡,魂游异地的女鬼。无论前方是水是火,是山是崖,她都要勇敢向前,从容不迫。她在心里告诫自己,这就是昭君的命,是前生注定的天命,天命不可违。
  昭君纵然是美丽,聪慧,勇敢无畏,又怎能违抗天命?!
此去前路迢迢,远去漠北的路,苦寒荒凉,飞沙漫漫,风过处竟有多少生灵遭劫?但昭君无畏前往,唯一让她魂梦绕的牵挂便是年迈的爹娘。昭君是父母的老生女,曾经是爹娘手中的宝,如今要远嫁匈奴那未知的荒凉之地,心中的苦楚不必细数,正如漠北的飞沙一般不胜计算,又如缕缕蚕丝,缠绕纠结,永无尽头。
王昭君自动请缨担当和亲以维护和平重任。一朝辞君去,美名照汉庭。汉元帝一见昭君明艳照人的容颜,举止端庄气质优雅,玲珑秀丽,千娇百媚,一双清纯善美的眼眸,顾盼生辉,风情无数。后悔已晚,只好厉行前约。从此一段美艳凄婉的和番故事,就在人们向往和平的愿望中,开始口口相传,以致千古不衰。然而,昭君辞别故土,和番路上有几多坎坷,几多磨难,蛮荒之地,陌生人群,她怎样适应,怎样生活?有着多少未知,多少磨难?乃是昭君自己,西汉元帝都难以预料的一场挑战。
5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吉日良辰,昭君告别故土,一路北上。和番的队伍一路向北,向北,车队人马,饮晨露,迎朝阳,日行夜宿。披一身尘烟,溅一路尘世叹息、哀怨、雄风,向着大漠孤烟蛮荒之地,一路颠簸而去。载着元帝和整个西汉王朝的重托,载着西汉远嫁“宗室女子”的丰厚陪嫁,更载着昭君一别故乡两茫茫的惆怅,北上、北上。
大漠之行,昭君做好了为西汉他乡埋忠骨的思想准备。一去不复返的迢迢路途,对于昭君,每前进一步,就如同距离墓穴近了一步,而距离故乡亲人也远了一步。昭君是肩负着和为母国换取和平安宁的重任前行的。她的心情沉重得如注满了铅块,使她柔弱的肩膀几乎承载不起。可是,她必须镇定自若地行进在车马队伍中,做出高贵的,昂扬的,傲视一切的模样,因为在这个队伍中大都是匈奴迎亲的人马。他要拿出大国“公主”的风范。
  和番的队伍,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大漠孤烟,马嘶雁鸣,声声哽咽,声声含情;那声音撕扯出昭君背井离乡,离别亲人的眼泪;牵动着昭君前路茫茫,柔肠百结的思绪;遥望荒凉大漠,不知何处是驿站,静听马嘶雁鸣,不知哪缕为乡音;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随着和番的队伍远涉漠北。他们日行夜宿,风雨兼程。在颠簸流离,艰辛跋涉的途中,脚下的路越走越远,昭君的心越来越沉,望着渐行渐远的故乡,悲从心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驱使着昭君大脑的每一个思维细胞,万般感慨向谁诉说?她只有用填词的方式表达自己孤寂落寞怀古的心绪,于是一首令人读之落泪的词作《漠北怨》诞生了。她在词中写道:“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读着这样忧伤哀婉的词句,泪水刹那间迷蒙了的双眼。我似乎看见了昭君和番路上,矛盾复杂愁肠百结的摸样;似看见她雍容端庄地坐在一架北去的马车上,面容似有些疲劳,却不失美丽;又见她是骑在一匹高头大马的背上,那马是白色的,配着一架深红色马鞍,昭君一袭大红披风,轻抚琴弦,奏起悲壮雄浑的《塞上曲》。琵琶声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奏,弹奏着思乡情,离别意;演奏着漠北和番的凛然正义,更弹奏着一去不返的悲壮;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悲怨的曲调,看到那骑在高头大马上的美丽女子,竟忘记翕动翩飞的翅膀,而跌落在地上。从此, “落雁”之容就成为昭君的美丽容颜的代名词。
其实,我一直在想,也许是和番旅途艰难,人马众多,粮草发生危机,队伍中的弓箭手们发现雁阵,眼睛顿然放光,精神抖擞,纷纷搭箭拉弓,呼啦啦齐发弩箭,射下大雁。以代替匮乏的食物吧?!也未可知。权且相信“大雁自动坠落吧!”为美丽的昭君和番的壮举增添一份神秘和圣洁。
历时一年有余的和番远征,从头年秋季启程至第二年夏季,和番队伍终于到达漠北。昭君受到匈奴民族的盛大欢迎,且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匈奴王室妻子),边关安宁始得保障,朝廷才能对边关安全,国家和平高枕无忧。王昭君正是担当了此任而来到漠北和亲的。这一年,是公元前34年。昭君开始了她任重道远的“阏氏”生涯,揭开了她作为“阏氏”故事开篇。
6
一代江山社稷维系于一个纤弱女子的婚姻,对于一个国家和朝廷是何样的悲哀和尴尬?然而,历朝历代凡是步入政治婚姻的非权即贵,既是贵为天子也不例外,汉武帝与阿娇就是一例。然而,昭君只是因为美貌,一朝进宫囿于深宫天堂中的地狱,为挣脱命运的羁绊,步入了政治婚姻的栅栏。远去漠北的昭君得到的是夫君的宠爱,是后人的赞颂,更重要的是维护和实现了西汉与匈奴的和平相处。然而,有谁能够真正了解,昭君在和番路上走得是多么艰辛?
昭君的政治婚姻最终演绎成一桩美满和谐的婚姻,成就一段和亲佳话,她以满腔热忱的爱国精神,对于汉文化的弘扬,以及漠北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她的美丽,贤淑和智慧赢得了呼韩邪单于对她的宠爱和信任,他对远离故乡的昭君体贴入微,尊重与呵护都让昭君感到他乡异国的暖意。在一次晋庙大礼仪式上,呼韩邪单于见昭君沉默无语,便关心地问道:“阏氏,是在想长安吗?”昭君双眸含情,望着夫君道:“我所有的一切都在匈奴,都和单于在一起。”
  昭君深知自己身负的重任,远离长安,他乡漂泊,父母恩重,手足情深,天各一方。无论怎样思念,都是千重山,万重水地阻隔着。关山万重,难以相见,只有梦里相牵。历经身心磨砺,尽管魂牵梦绕是母国亲人,但那只是梦里的呓语,是午夜梦回的低吟浅唱,是流淌在心灵底部清泉。漠北才是她生死相依的家园。她终于把漠北当成了故乡一样热爱,她爱着这片荒凉而美丽的大漠,她把汉文化传遍漠北,内陆的种植,养蚕、纺织都在昭君的影响下,得到了应时的传播。荒凉的漠北因为昭君深爱而日渐丰润。昭君把日思夜想的故土、亲人幻化成心灵深处的一缕幽魂,时刻伴随着自己漂浮异乡的心。单于的爱使昭君漂泊的心魂有了归宿感,他们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与昭君恩爱有加,昭君真的爱上了漠北,爱上了单于。然而,美满的东西,总是最容易失去。仅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病逝于痼疾。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顺理成章地成为雕陶莫皋的妻子。
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昭君大漠和亲可以说是她人生历程上光彩夺目的大写意,是提升她人生价值,争取幸福生活的精彩剧目。尽管她是在风口浪尖上踏浪而行,尽管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远离故土,寂寞而行,但她最终以自己的真诚和智慧,美丽和善良赢得了两代单于的宠爱。这在我们汉族看来虽然是那样的不堪和尴尬的乱伦,但昭君入乡随俗,她出色而光荣地完成了和亲使命。为西汉,为漠北边关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大好光阴,也为王氏家族赢得了荣耀。
昭君期望边关稳定,百姓生活安宁的愿望,以及甘愿牺牲自己的辛苦和付出终于没有白费,她为大汉远嫁漠北,深受呼韩邪、雕陶莫皋两代单于的宠爱,为我们留下的生前名身后事,谁说不是车载斗量的财富?!昭君为雕陶莫皋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昭君以美丽的容颜超凡的智慧为匈奴与西汉的和平安宁做出了卓绝贡献。
7
雕陶莫皋继位十一年后去世。这一年,已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以三十五岁的灿烂盛年,参与匈奴的政治活动。在她的影响下,匈奴与西汉之间交往频繁,和睦共处。单于多次派使臣访问西汉。昭君的兄长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入宫侍奉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她的侄子王莽,先是“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来玩弄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新朝,取代了西汉。王莽的新朝并没有得到匈奴单于的认可。新单于认为对汉称臣是匈奴上一代单于对西汉的承诺,加之昭君的制衡作用,两国和平共处那是江湖义气,是不能够随意更改的史实。如今时过境迁,汉室江山已经被王莽窃取,匈奴不能够继续履行稳定边关的承诺,更不能向王莽篡夺权力之辈称臣。你王莽算是那一道菜,何以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战事迭起,以致祸乱不断蔓延。
原来安宁平和的边疆,变成了烽烟迭起,将士厮杀的战场,百姓疾苦日益加深,徭役赋税变本加厉,田地荒芜,饥民到处流浪,生灵涂炭的残酷景象随处可见。昭君眼见自己为和平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毁于一旦,不久便在幽怨凄哀的绝望中病故。昭君被葬在大黑河南岸,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故称为“青冢”。
关于“青冢”也另有解释:《筠廓偶笔》:“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纪游》上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冢。”
王昭君去世后,葬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坟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昭君终究故去,只有“青冢”诉说着那段故事,故事中有一位绝色女子,她琴棋书画,歌舞弹唱样样精通,为人处事善良体恤,气宇英姿,肌肤玉润,具玉树临风之气概,有报国不让须眉之勇,又具历来提到“青冢”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冢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人对于昭君漠北和亲的悲壮与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读之令人动容。
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了解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更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冢”墓碑上刻有:“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有灵,青冢下的香魂也该是一种惊诧过后,自念一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然而,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一系后来日益强盛,曾与东汉交恶,被窦宪追击,一路西窜,越过葱岭进入欧洲,占领哥特人的地盘引起罗马帝国的崩溃,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就是后来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国。这对昭君的人生信念,也许又是一种难以预料的风景线,但青冢之下的香魂,再怎么英灵也是一种无奈吧?!
8
昭君和番,使西汉与匈奴友好相处达50多年。西汉边关稳定,政权得以巩固,国家得以休养生息,人民安居乐业。昭君为联结西汉与匈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卓越贡献。增强了汉族与匈奴之间的民族团结,得到了西汉乃至后人的赞赏和纪念。她的子女后代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的和睦亲善与团结都做出过巨大贡献。因此,王昭君得到了自元以后历代文人雅士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等;近现代的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都有诗作赞昭君精神。
董必武曾为王昭君题写了一首七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从此,昭君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以一个民族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华夏各族人民大团结愿望的象征。
两千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的一个普通女子——王昭君,能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映射出了夺目的光彩。在《汉宫秋》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和亲后得到了幸福。
   昭君究竟幸福与否?正如我们平常人慢饮生活这杯特制的茶水,冷暖自知。有许多时候,人生的价值,身后的名声,与自身幸福毫无关联。昭君到底幸福不幸福,读一读她的《漠北怨》便可一目了然。她在诗词中写道:“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辉煌,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阻且长。乌呼哀哉。忧心恻伤。”这首凄恻悲怨的诗词,始终是她命运的写照,心灵的回音。
昭君是美丽的,她得到了以美色悦人的汉元帝的赞赏,以及呼韩邪单于和其子雕陶莫皋的宠爱;昭君是智慧的,她毅然出塞大义和亲,为西汉和匈奴民族团结做出了卓绝的贡献;昭君是不幸的,一个柔弱女子远离故乡亲人,朝对荒漠孤烟,暮对夜色苍茫,“道阻且长”试问,身处如此境况的女子,她除了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力,又要适应漠北黄沙遍野,苍凉满目恶劣的环境。然而,身负捍卫西汉边关和平,朝廷江山社稷稳固的重任。这是她的使命,她没有权力退缩,但每每夜深人静之时,思念故土亲人之时,那颗久经风霜的心,依然禁不住“忧心恻伤”,酸涩刺痛。
2016.3.10
百 荷 书 房
baihezongying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