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芍中有石子

写在前面

白芍中总是出现小石子,倒也不是人为掺进去的,但后期处理挑选较为麻烦。

原因是白芍在加工去皮的过程中,不可能人工刮皮,成本太高,于是选用机器加碎石子打磨去皮。

在过筛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小石子无法滤出,而残留的现象。突然在想,为什么白芍要去皮呢?搜索了与之相关的研究,我们一起看一看。

白芍功效

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材,需求量巨大。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可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

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白芍的初加工方法为“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但该加工方法没有具体的技术参数和指标,致使当前原产地白芍初加工无规范可循。

近年来,市场上白芍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一度出现难觅符合药典标准的白芍药材(或饮片)现象。

水煮

白芍产地加工煮制的作用,是提高活性成分芍药苷含量,煮制工序应当保留。

鲜白芍直接干燥的芍药苷含量为2.8%。白芍鲜药材置沸水中煮后晒干,芍药苷含量为4.2%。

沸水中煮制后芍药苷的含量约是原药材的1.5倍。水煮是加工过程的关键因素,且时间应控制在20min左右。

去皮

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苯甲酸和苯甲酰芍药苷主要分布在外皮部。且在外皮中的含量,均是去皮芍药根中含量的5倍以上。

因此,去皮处理能够使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苯甲酸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明显降低。

苯甲酸在食品行业中作为防腐剂,摄入过多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产生不良反应。

1980年发现其对机体有致突变作用后,有国家已部分限制在食品行业中使用。

实验证明,杭白芍外表皮中苯甲酸含量高达0.6635%,去皮和不去皮的鲜品白芍中苯甲酸的含量分别为0.0635%和0.2351%。

因此认为煮后去皮干燥对确保白芍的安全性具有一定意义。

采用水煮后干燥、去皮水煮后干燥、水煮去皮后干燥处理。会导致栽培和野生芍药的苯甲酸和丹皮酚含量降低至痕量。

原产地白芍加工

白芍水煮有利于去除泥土等杂质,易于晒干,但煮的时间过长,则白芍成分的溶出增多,重量减轻,发白,也不易切制。

产地加工中,当地农户通常凭经验煮制,对煮制用水次数、加水量、水煮温度和时间都没有严格控制。

去皮可以使有害成分苯甲酸的含量降低,同时发现经过水煮,未去皮的白芍苯甲酸的含量同样降低至微量。

因此白芍水煮以后去皮或不去皮还需结合其他的相关因素如药效、外观等综合考虑。

结尾

如果药典对于粗加工的每一条都给与原因说明就好啦,从文献研究看,水煮后芍药苷会增加,应该是杀酶保苷的机理。

去皮可以减少苯甲酸,但也有文献提到:经过水煮,未去皮的白芍苯甲酸的含量同样降低至微量。是否可以不用再去皮?

不过研究只能从部分化合物来说明情况,是西药的思路。

用中药的思路,应该更宏观一些,比如古人认为去皮和不去皮,在功效及临床应用上会有较大的差别等?

希望留言区有熟悉白芍应用的小伙伴补充啦。

相关图片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白芍初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孔铭 白映佳 徐金娣 陆敏 王小宁 李松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京 21002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