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游晗昕:《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
中山市横栏中学/曹梅姣
连续第三年教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有意不去重复之前的教学过程,按照最近所学、所读、所思重新来设计这篇小说的教学。尽管每天处于忙碌中的自己用于潜心备课的时间少之又少,但还是下定决心抽两节课的时间专门来备一备这节课。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有了教学目标才能确定教什么,也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前段时间看了张心科教授的《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其中第二章诗歌阅读教学中有一个观点对我的启发挺大:诗歌阅读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获取其意(作者内在情感、思想的变化),产生审美愉悦,诗歌阅读教学就要教学生获取其意的方法。我的理解是,诗歌阅读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读懂诗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去分析诗歌的写作方法,而且张教授在书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区别。我认为不仅仅是诗歌阅读教学,其他文体的阅读教学同样也应该遵循此法——通过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读懂文本。那么要读懂小说,应该采用何种方法和策略呢?张教授在小说阅读教学一章中,指出小说阅读教学要重回“三要素”,因为任何小说的作者都会在文本中或显或隐的通过“三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旨意,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只要弄清楚了这“三要素”,也就基本能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在张教授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又结合教材的助读系统,包括单元导语、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大致确定了这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2.学习从具体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3.学会综合三要素来分析作品主题。
教学设计的第二步,找到切入点,前两天听了郭老师的直播讲座,了解到了教学切入点设计的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方法,比如说标题切入,文本切入,文体切入等。因为备课的时间有限,没办法去网络上学习他人好的切入点,我就一遍遍的读课文、教材的辅助学习资料,后来在读作者简介时,有意思考了一个问题:作者简介在我这节课中有没有必要呈现给学生,或者说什么时候呈现比较合适?然后我关注到了作者简介中的一个词眼“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这一个介绍与我们这一篇作品的主题是相关的,既如此,那作者的简介是有必要的,而且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在这时我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我的叔叔于勒》作为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的一个代表作,他批判了什么样的现实?又是如何批判的呢?用这样一个主问题,来引领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理解作品主题。
第三步,设计教学环节。有了目标指引,和切入设计的主问题。那教学过程的设计也随之变得清晰起来,立足小说的三要素,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自选角度,梳理小说情节;二、结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三、讨论分析叙事视角和小说主人公;四、综合三要素,分析总结作品主题。这四个教学环节,看似割裂,实则统一,先分后合,归结到主题的理解,最后也自然地呼应和回答了课堂最初提出来的问题。
教学环节与之前的教学环节差别不大,但其中细微的处理和逻辑的调整,让这一节课的教学整体性更强,逻辑联系更紧密,教学流程更顺畅,也有意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自觉习得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这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有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