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N种样子
一次熊聚的诞生
从这次聚会的筹备开始,我就觉得很神奇,一直安安静静的森林群突然就敲定了一次熊聚分享,然后突然我就被逮到来做分享了。其实我只想着这次熊聚报名,会有什么任务我可以来贡献下,结果就有这么个艰巨的任务给我。
在一天之内一个活动的雏形就具备了,从人员召集到参与,非常神速。这次活动的诞生恰恰是对主题的绝佳写照:“烂”开始比不开展好吧。
如果没有群里的一个疑问,如果没有这么一次迅速行动的开始,这次熊聚可能就悄无声息地成了泡影。所以开始的第一步很重要。
但是怎样的第一步是我们应该踏出来的呢?是不是大部分人都认为的万事俱备才能开始?其实从我们这次活动的举办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具体怎么不一样,我想通过我自己备考中的一些故事,来和大家分享关于“开始”这个起点怎么定义。
故事之前
小能熊的故事说的是我怎么去参加法律资格职业考试,但是在这个故事之前发生了什么,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了。
2017年是司法考试的最后一年,我有一个朋友去参加那年的司法考试。我当时有点心动,想那么多年过去了,应该可以重新开始吧?所以很速度地去买了书和练习册,从四月开始努力复习,当时想得很简单,速度地复习,参加当年9月的考试。
等我真的拿到书信心十足地开始复习时,就发现不对劲,复习的感觉和十年之前一样,那种知道但抓不到的感觉。当时我的直觉就告诉自己:如果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的话,八成和以前一样了。
所以我当时很纠结,到底是继续复习,还是放弃。最后我想算了要么先不考了,我得把一件事情研究透彻了才行。
接着我做了一个主题研究:学习。十年过去了,回头拿起书本的时候,感觉和十年前一样,我就知道真正的症结是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犯了原先的错误,但到底什么问题,我不知道。那怎么办呢?我当时想要解决学习方法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要研究下“学习”本身这个问题。
关于学习的书籍,我找了七八本来研究,从记忆到方法没拉下一本:《如何高效学习》、《学会学习(斋藤孝)》、《学会学习Gloria Frender》、《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学习之道(芭芭拉奥克利)》、《学习之道(乔希维茨金)》《好好学习》《如何高效记忆》。
把这些书看完之后,我觉得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但我依旧没有信心重新翻开考试教材,一来总觉得这些还是不足够,二来这些内容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用。就这样一直拖到17年考试结束,我都还没开始法考的复习。
故事之中
17年的考试成绩公布的时候,我在干嘛呢?我刚刚遇见小能熊,学完了知识管理,又去听了考试元,那个时候基本把小能熊可以听的课都自己听了一遍,忽然觉得“学习”这件事情没有新的内容可以研究了,原理有了落地技能有了,就差实践了。到了这个时候我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才算真正开始。之后发生的事情,我的成长故事里都有提到,就不赘述了。
其实在复习考试之中不断有新的开始。每一个复习阶段的开始,都倍感压力,看着成堆的书,非常容易想到一个问题:来得及看得完吗?这种时候就很想把书扔出去……当然最后我想了个办法,把书扔到另一个房间,桌子上就放一本当前要看的书,这样压力就小很多。等真正进入状态注重过程了,慢慢就把这个问题给扔在脑后了。
在复习过程中,我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复盘机制。主要在于身体与精神在长时间复习后,容易疲惫,对于复习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就很难记在脑子里了,换句话说就是给大脑减负,腾出空间来,让大脑只做两件事情:复习和休息。
复习考试前,我的复盘处于最低级的检讨式,就是每天反省今天有什么没做好的,如果有第二次机会应该怎么做?当然这个复盘的雏形很快变成功日记和反思日记,光每天检讨不足,觉得不够平衡,赞扬自己也是很需要的嘛。但不久之后又觉得不妥当,就被我用四象限替代了。
四象限复盘,上边写哪些没做好,另一边就写需要改进什么,怎么改进;下边写做成了什么事情,另一边就表扬自己哪些好的地方促成了这些事情。对这个模板,当时还小得意了一下。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模板只能在电脑上用,手机用不了,而且复习考试的时候基本电脑已经被我抛弃了,这种情况导致我的复盘断断续续时有时无。虽然我安慰自己考试重要,其他一切往后排,但是到了考试复习的中期就不得不依赖复盘了。
恰好我这个时候想起微信的笔记功能,所以尝试做了一条复盘,还转发了朋友圈。转发后感觉这样即方便又快捷,转发效果还特别像推送文。
复盘的标题都是倒计时,我就是怕自己复习得天昏地暗,把时间忘了,所以给自己一点紧迫感和掌控感。这个时候的复盘主要就集中在考试上,也没有那么多版式的限制。现在回头看看当时的这些复盘,不是那么枯燥的,是带有强烈情绪的。
从倒数89天开始直到考试结束为止,我就用这种方式来复盘,方式不怎么规整,但胜在简便不费脑子。也正是这个简便的方式,帮我最后一次迭代了我的复盘方式,取消了图形四象限,转为列表四大项+特别项。
回过头来看,从我决定考试到付诸行动,经历了两次开始;在复习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开始;在规划复盘上有新的开始,可谓开始无处不在。
为什么开始不了呢?
开始,有时候很简单,有时候又很难。我在准备这次分享内容的时候,一直无法进入开始的状态,觉得非常非常难。为什么呢?又比如在我决定参加考试的时候,这一刻就非常简单,我也以为整个过程不至于很难。但是当我进入初步复习阶段,发现问题停止后,要再开始就非常困难,总觉得准备地远远不够。这又是为什么呢?
想来想去,最终确定是一开始的期望值有问题。我最初就期望能够达到一个完美的结果,一步登天。就好像有座山在面前,有几条盘山路可以到达顶峰,可我就想着直接从底端飞到顶端。但那个顶端偏偏又是飞不到的,其它路径不想走或者看不到,就这样把自己困在原地不停打转。就像准备分享文稿时,纠结怎么开始怎么切题,却不去下笔。
期望助力帮助自己一步登天就是第二个原因,换句话说就是想等万事俱备。因为一下子飞到山顶比较难,所以就想借个翅膀什么的,但是翅膀什么时候借到呢?这个是不确定的,耐心等待是一种选择,努力找翅膀也是一个选择,总之要等翅膀有了之后才行动,而且必须是一副翅膀。这种情况就发生在我研究“学习”主题的时候,我总觉得不充分不能开始复习。
虽然可以把这两个原因总结为:想太多不行动。但我觉得又不完全是,毕竟完美主义的高标准和现实差距不是想太多能造成的,更多的是内心追求完满的结果;而准备充分再开始,可能更多源于对失败的恐惧。这是人的一种倾向性,不能简单地说想太多。
开始,有几种呢?
开始有几种?这个问题,其实我以前没有想过,在准备内容的时候细细分析了下自己的经历,发现开始真的可以分好几种,而且每个作用还不一样。当然这种分类其实有点儿戏,但也能发现点有趣的用处。我粗略地把开始分成三种:开始的开始,调整的开始,不断更新的开始。
开始的开始
什么是开始的开始?我觉得就是当时决定法考,买了书和练习册开始复习的那个阶段。那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状态,对一切的困难都没有形成概念,想当然地认为挺简单的。
这种开始是没有任何条件要求的,只要行动去做了就好,成还是不成也不是主要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它来发现欠缺的条件,或者需要调整的地方。
拿熊聚来说,每个小熊都想聚会,但是聚会先决条件是要有场地,所以对于熊聚这件事情,开始的开始就确定了一个条件:我们需要场地。
开始的开始,是一个零起点、预备点,所以对它的要求也不能高。
调整的开始
什么是调整的开始呢?估计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已经有点概念了。
根据第一次开始的经验,来获得一些条件、做些调整之后的开始,相对于开始的开始作为预备点,它却是整个行动真正的起点。
如同我在研究完“学习”主题后的开始,就是调整的开始,只是我做过头了……这时从最初无知无畏,没有详细规划的开始,转变成一个新修正的开始。
又或者是我们这次熊聚,因为群里一句问话:需要怎样的场地,接着场地就有了。这也算一种调整的开始。
调整的开始只要求有必备的条件,但不要求锦上添花的条件。必备条件取得后快速行动才是上策,时机稍纵即逝,时间也不等人,更何况是其他的条件呢?在调整的开始之后,等待就是我们行动的长征之路。
不断更新的开始
不断更新的开始,也不难理解。随着复习阶段的推进,进度熟练度都会和预计的不同,每一个新阶段都要重新调整复习策略,都要重新开始一个方案,它是小任务的开始;又如对复盘模式的更新,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它把复盘模式转为最适合当下情景的方式,考试结束后又转为长期适用的方式。
我们这次的熊聚也是在不断分配小任务中启动这个“不断更新的开始”,像收费、准备点心、摄影、文案等等,都是小任务的开始。
不断更新的开始是过程之中小任务的开始,也可能是某部分的归零开始,它像一个节点,有了它,我们才能慢慢推进自己的行动进度条,才能在行动的时候进行更新纠正,不至于偏离大方向。
开始,不仅仅是出发
开始这件事情,不单单是出发。它在每一个阶段的要求与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它直接关系行动、方案、调整各方面的走向。
开始的开始,让我们没有负担地进行尝试,调整的开始让我们在最低限度的条件开始行动,不断更新的开始让我们的行动计划一步步走上正轨。所以不要太过在意零起点的开始,
我们更应该在意零起点开始给我们的启示,要重视调整的开始,要细化不断更新的开始。这次熊聚的主题:烂开始比不开始好,就是我这些内容的总结概括。
玖阁之中,有九格,一格之中,有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