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没”的日本万圣节
10月31日啦,日本城市的大街小巷也渐渐被万圣节的橙色所籠罩起来。
说到日本10月31日的万圣节,常常会让人们想到东京的涉谷,一身上下花花绿绿的舞装年轻人,装扮成各式各样人物。有年间流行的电影人物,可怕的白骨骷髅,還有血流满面的骑行怪兽。一向冷静的日本人,在繁華的涉谷街头,也会摘掉了生活中真實的面具,換戴上了脱离现实,随心所欲的另类面具。
日本的电视以及网络上的新闻,一般都以涉谷为中心,展示每年日本的万圣节景象。但为什么会是涉谷?为什么年轻人的化装舞会都要聚集在涉谷?很多人曾向我提出过這種疑问。
按我不清晰的记忆,曾經在新闻上看到過介紹,日本万圣节原由是在一九八三年,东京表参道的一家日本企业最新开始提倡的。那家公司在日本,第一次企划了万圣节的化装舞会。
这种打破正统日本人思维的化妆舞会,立刻被日本的年轻人接受。这一天,日本年轻人走出了以往的條條框框中的自我,戴上了自己喜欢的面具,随心所欲地釋放自己,狂欢在涉谷的街头。这种看似非现实,远离日常生活,开创自我的方式,让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开始着迷起來,日本涉谷地域的万圣节景观也隨之越来越壮观起來。
1997年迪士尼公司在亚洲的日本和香港,首次举行了万圣节的游行会。在迪士尼公司的推荐下,10月31日庆祝万圣节,像一个导火线一样,迅速在亚洲各地开始流行起来。
日本的幼儿园,学习班,舞蹈班也积极地向学生介绍万圣节的各種活动。万圣节在日本孩子的世界里,不仅是愉快的装扮活动,还是向学校和邻居快乐索取糖果的节日。
万圣节孩子们的名言:“是服从?还是捣蛋?”(中文:不给糖果就捣蛋),开始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流行起来。特别是在一些地方的商店街,浩浩荡荡的众多孩子們,横行在每家店铺前,大张旗鼓地拿走了店鋪前,准备的各种零食。
最初结识这种风俗,是我刚来到日本芦屋的往事。在关西芦屋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城市。不知道芦屋的前身是怎样的一个风貌,但从名字中可以感觉到,不就是用芦草建的房子嘛,不会是个很大的城市。在小城市里出出入入半年中,几乎很少在街道上看到人影。
这样静寂的小镇,在万圣节这一天,竟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一向看不到人影的街头,突然間密密麻麻挤满了孩子和家长,几百米的商店街上,几乎让人寸步难行。
我望着汹涌的热闹人流,惊叹地张大了嘴巴,这壮观的場面,是自打我来到日本后,还从未見到過的呢。
之后,我们搬家到涉谷附近居住。明明是要出门买菜的妈妈,卻匆匆忙忙地空着双手返回了家。
妈妈一脸驚恐地按住胸膛,压低了声音恐懼地说:“家外面好像是发生了杀人事件!”
我們聞聲透过家中寬敞的玻璃窗,看到3个渾身上下血淋淋的年轻人,正坏笑着在大街上橫行。井底之蛙小镇出身的我们,那一次被东京万圣节逼真的舞装而騙慘……原来一身鲜血的年轻人,並不是一级杀人犯,而是顶级的装扮演员。让我们家每到万圣节這一天,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场—尴尬的杀人嫌疑犯的烏龍事件來。
万圣节渊源与欧洲,在美国扎下了根。通过美国的一场场商品宣传,渐渐在世界各地也逐漸地流行起来了。
据说,万圣节源于欧洲凯尔特人的11月1日的新年习俗,正式记载融入天主教的记录是609年5月13日,在天主教教堂里迎来了凯尔特人的神像。因5月13日是天主教所在地罗马帝国时的万灵节。公元后1000年左右,天主教正式将万灵节规定为11月1日,这样万灵节的前一日,既10月31日规定为逝者灵魂归家的日子。
说到灵魂归家,就不得不说明一下,万圣节的人物越来越凶恶化的原因啦。也是我的邻居,一位年近90岁的德国老人对小区装饰不满的原因之一。
我们亚洲人的风俗认为,是鬼来沟通生和死的世界。
但欧洲的大多数国家,认为精灵既是魔女沟通生和死的世界。所以我的德国邻居老人,总是在万圣节时,在门前装饰出很多可爱的小精灵,让我们的小区充满在温馨的情怀中。
几年前这种温馨的感觉,先是被一对英国年轻夫妇打破,他们在家门前建起了魔女俱乐部,黑黑的蜘蛛爬满了他家的墙壁,门前也是一片可怕的黑色。待美国新军进入小区后,可怕的事件就一发不可止,黑锅煮骷髅,吸血鬼的集会大餐更是让人不寒而慄。所以小区中可以看到,德国奶奶家的可爱型万圣节是发展的初期,英国年轻夫妇的魔女世界是万圣节发展的中期,而美国的烧烤流血事件是近期万圣节的展现。
我们家是小区里,最会偷懒的人。总是做三个大大的南瓜摆在门口。很多人好奇,我们的南瓜怎么一年比一年大,看了南瓜的身后,大家就不再有疑问了。因为我们家的南瓜是用报纸做的。只有越来越大,才可以卡在树丛间,不被北风吹跑。
万圣节到了,希望每个人能找到理想的庆祝方式,开始你幸福的时光旅途,留下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
洋美,女,生在中国,长在日本,现定居在东京。
曾在《小说林》、《人民作家》、《香港文学》等杂志发表过多篇作品。曾有长篇小说《我有两国母国》出版,以及多篇日语,汉语的散文和游记,在中、日杂志上发表。2020年《打卡的日本人》获《文狐网》全球外嫁女故事征文奖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