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象日:“家养”大象根本不存在,别忽悠游客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到东南亚和南亚旅行。国内很多旅游公司都会推荐游客观看野生动物表演项目。其中,与大象有关的项目最受推荐,例如“大象骑乘”、“一日象夫体验”、“观看大象表演”等。

游客们都喜爱观看野生动物,但他们并不知道,野生动物表演对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以大象骑乘为例,这些大象在幼年时期就被强行从母亲身边带走,长期经受残忍的训练,饱受生理及精神上的多重折磨,并终身生活在铁链和棍棒之下。

即使他们知道了上述黑幕而拒绝参与大象有关的项目,旅游公司和当地的大象娱乐场所会拿着各种资料说:“亲,放心,这些都是家养的大象,不是野生的。”

家养成了挡箭牌

他们用“家养”大象来区别野生大象。在东南亚,例如泰国,甚至当地的居民也认为大象是家养的动物,并以本国“家养”大象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自豪。

按理说,科学文献通常被认为是严谨而准确的,但是也有一些论述中用到过“家养”大象这样的表述。(请对一些”科学“论述保持质疑的态度!不少论述披上“科学'的外衣,只因有利可图,终有一天会自己打脸。)这让游客们产生一种错觉和判断,似乎骑乘家养的大象并不残忍,只要不骑乘野生的大象就行了。

事实是,大象从未家养驯化成功过。也就是说游客看到的、骑乘的大象,是野性被人类用各种虐待手段压制了的大象,不定何时会发作。为何这么说呢?先从家养说起。

专业角度讲,“家养”的驯化过程只能通过人的引导、有选择地进行繁育,而且繁育不能少于数十代。在每一代中,都选择人们希望携带的一些特性,如力量、皮毛、大小、行为等特征要求,来进行进一步的育种。

“家养”一词总是针对整个种群。根据定义,某一动物个体在其寿命内是绝对不可能完成“家养”这一过程的。家养的物种在天性和解剖结构方面与其野生的表亲有着显著的不同。家养物种,最突出的特性是含有人类希望从这个物种“家养”过程中得到的特征。尽管家养动物仍然经常显示出一系列生物自然行为,但它们比其野生表亲来说更加驯服。

在人与大象长达3000年的关系史中,人类利用的大象大部分是从野外捕获的。这意味着人类利用大象的历史并不能证明大象是家养的。现在,大部分成年大象仍来自于野外捕获,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盗猎后的大象产的仔,但最多也只是第二代而已,而且并没有进行选择性育种。

选择性育种是家养这一过程的先决条件。大部分用于旅游场所骑乘活动的亚洲象大部分是从野外直接捕获的,根本没有经过选择性育种这一环节。

野性难驯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郭耕老师说,“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进程里看,从早期对羊、对狗进行驯化,再到对骆驼的驯化,已经对148种包括象在内的陆生动物进行过驯化尝试。但通过实验、驯化成功的大型兽类却并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注定野生,桀骜难驯。可驯化的动物大多已被驯化,不可驯化的,即使我们再有想法,也是枉然。”

尽管大象长期被家养或者是圈养,尽管与象夫之间常常发生互动,但这并不代表大象已经被驯服。

游客们在旅游场所参与大象体验项目,无法真正体验这些家养大象的真实的生活。例如,大象画画和踢足球,这并非大象的天性,但旅游场所依靠这些大象的“可爱”和聪明。

游客们会想当然的认为,大象是家养而非野生的,就已经失去野性,和家养的小猫、小狗一样,已经完全适应人类陪伴的生活。并认为大象是被细心照管的,增加了游客对这些娱乐项目的的好感和接受度,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游客们不知道这些圈养的野生大象的日常枯燥生活以及身心饱受摧残,居住在恶劣、无法忍受的环境中,被很短的铁链锁起来,关在狭小笼舍里,活动受到限制,没有兽医护理 ,甚至还会营养不良。

对游客来说,很难发现大象是否存在痛苦和不舒服的迹象。大象的肢体语言很难解读,与我们熟悉的家猫、家狗的肢体语言完全不同。

大多数游客认为大象是温顺的,但象夫和大象训练员却深知大象是最危险的动物。野生大象绝不会让人类随意骑在它的背上,更不要说表演非自然行为。所有的从野外捕捉的大象和家养后繁育的大象,都要会经历残酷的训练,使其驯服。即使如此,它们野性难驯,也威胁到象夫和游客的生命。

因此,“家养”大象根本不存在,别忽悠游客了。

今天是世界大象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再次呼吁大家拒绝看大象等野生动物表演,拒绝骑乘大象!

相关文章

看了这些,你还看大象表演吗?

你骑我背上笑,哪知我心在哭泣

感谢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对本文提供的支持


关于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成立于1981年,总部位于伦敦,在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动物保护工作;其中国办公室于2007年在北京设立,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积极推动社会各方共同保护动物。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探索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激发爱惜和保护之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