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雕与冬酿酒
○郑学富
1889年农历正月二十七,清光绪帝举行大婚仪式,浙江进贡绍兴花雕黄酒以表示祝贺。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尚原封未动保留有四坛黄酒。花雕一开始并非酒名,是指酒坛上的彩绘艺术。
如今的绍兴花雕,是传统名酒,从古代女儿酒演变而来。绍兴花雕艺术则始于明清时期,是一种以酒坛为载体,图案以平面为主,运用沥粉、堆塑、彩绘等绍兴古老的技艺进行装饰的传统美术。清代中晚期,随着酿酒业的兴盛,绍兴诞生了一批以酒坛绘画为生的民间画匠,装饰题材日趋广泛,但仍然是以平面沥粉彩绘为主。当时的花雕工艺师,根据酒坛的大小和各自特点进行图案的设计,会用矿物配成的油泥,雕塑出不同艺术形象,多配五彩吉祥图案,主要是以传统的漆艺方法和粒粉工艺进行装潢,这类装潢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上面提到的四坛清代花雕,每个酒坛高43.5厘米,为红色,由于年代久远,其色彩已渐变为暗红色,坛上绘有龙凤图案,寓“龙凤呈祥”之意。坛身与泥封上均书有“囍”字。融汇了越地传统美术、婚俗文化与黄酒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早期的酒坛都是土陶,材料为陶泥。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出现了原始瓷,它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又历经了1000多年岁月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用瓷土烧制的陶瓷酒坛,富含有铁、铜、锰、钙等元素,漏水少,遮光性强,物理化学特性平稳,陈酒周期长,有助酒的老熟,也有益健康,也提升了酒的品位与文化底蕴。
即将到来的立冬节气,正是高粱、稻谷等酿酒原料晒干入库之时,也是酿新酒的大好时节。黄酒酿造对气候有很强的依赖性,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殖,确保发酵顺利进行,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所以,立冬投料开耙发酵、用独特的复式发酵工艺发酵90余天,翌年立春开始压榨、煎酒,然后泥封窖藏。《诗经·国风》有诗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思是说,十月收割了稻谷,用此在立冬酿酒,到春天才能饮用,用春酒来求长寿。陆游也有“十月可酿酒,六月可作酱”的诗句。用五谷杂粮发酵酿出的酒,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绵甜甘爽。顾禄在《清嘉录》中记载,立冬过后,乡村田园人家会用草药酿酒,称为“冬酿酒”,有秋露白、杜茅柴、靠壁清、竹叶清、十月白等品种。
在深秋初冬季节,朋友相聚,饮酒暖身,海阔天空,别有一番情趣。现在的江南人在“冬酿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技术创新,酿出的酒更加甘洌醇甜、柔和悠长。听着婉转清雅的昆曲吴语,品着自家的“冬酿酒”,真是惬意舒心。一壶“冬酿酒”,醉了江南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云:“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