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点穴简论水法
其实就形势来说,地理家不单要目熟其形,而且还要心研其极,一些东西一定要心领神会,凡是山川之精神气概能会于心者,穴自不逃于目,在相水的方面也是一样。水法要召祖山发源之水归于相地,而后流于囚谢之位。就龙来说,一定要探其祖,对于水来说,一定要溯其源。
“龙”与“水”虽是两字,但是又是一体,龙非水送则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则无以明其止,但是山水之祖宗则不同,山以上为宗,水以下为宗,比如穴前之小水归于大水为归宗,其实古人讲天下之水皆朝宗于海也正为此意。还有就是山以远为主,水以聚为凭,水能限山之不离,凡是相山之行止,必以水为取,像古人言山必界于江河斯结王侯之垒,也有一部分此意。
水为龙之血脉,两水之中必有山,水交则龙止,水融注则内气聚,如果水飞走则生气散。所以说水者山之准,山者水之仪,山者水之防,水者山之引,也就是说水为山之准则,山为水之从来。山为龙之骨肉,水为龙之气血,骨肉非血气则枯,山非水则精神无以发越。所以古人言“山如冀北之马,无水府以止之,不可驭也。水似常山之蛇,无气库以收之,亦何益也。”上述可见水之重要之处,此为中卷中补充部分,就不过多阐述原文。
山随水而行,水界山而止,界其分域,止其逾越。水无山则气散,山无水则气塞。郭璞所言内气与外气,其实也是在言山水,山之所以为内气,水之所以为外气,就像山似兵,水似城,驻兵之地非城不营。山如堂,水如墙,高堂之居非墙不防。山如君,水似臣。山似主,水似宾等。像兵、堂、君、主等,皆在内。像城、墙、臣、宾等,皆在外。古人此喻甚是恰当。知上面道理,就不难明白古人言龙为水之君,辨水须把龙为主,贵贱龙中取,而贵龙需要配贵水,龙贱水贵反不吉,龙贵水贱不为全,龙贱水贱不足取的这些概念了。
水来则送龙行,水合则界龙止,水之来有长短之殊,水之合也有大小之分。就像前面咱们论分龙出身文章一样,观水源长短,而龙之远近可知。古人言襟江带湖者将相之穴,因为江湖之水,非千百里之势不能聚,以千百里之势为襟带者,则其气概自可见矣,所以此言不虚。而古人言乘其止者,一者为山之止处,二者为水之静者,水无不去之水,乘水之止者乃是其至静而不动处,水本动妙在静中。
古人讲水当面经过为横,抱于左右为绕,而当面推来为朝,尤其是朝水有时候贵不可言,但是一定要屈曲而来,不能直冲,直来即是杀气,外朝而入无近拦则为冲刺,所谓入近兮防其内冲,正是言此。内冲与外脱相对,所谓外脱是讲其出者由明堂而出,出远无关则为脱矣,这就是所谓出远兮防其外脱之意。所以凡是当面冲来之水须要经过隔涉,有大水拦截于外,才能防止与穴地相冲,才能使正冲之势至于隔涉则散矣。正面冲心须经隔涉,还有穴靠后,前有案横拦之意,在此不加详论。
上述逆水之龙固奇,但是尤其要峦头高大,穴星高大有余气,或前砂遮拦才能不被水欺。在顺水情况下取用,就像在理气的时候,有人用三合法当面放水的,比如生向当面放水或者胎方胎向放水的,需要百步转拦,其实这就是和形势上讲水直去即是败样相合,所以先贤才有顺水之穴无取,却喜砂脚之交缠的说法等。
其实知道上面道理,就不难明白凡朝水之地穴必高,去水之地穴必下的道理了。朝水地穴高,则不嫌水逼。去水地穴低,则不见水流。但是大家尤其别忘了和后龙情况配合。像前面砂水虽吉,也难敌后龙之凶,亦难洗涤其后龙之污秽。所以我还是一如既往强点龙为主,必须先寻龙。还有上述朝水之局,必有盖砂遮拦,否则若直入堂,其内水牵出则不吉也。
还有像上文,水以城名,也是取限龙之义,限龙无走脚之踪,如果水不界脚则气过而前行。古人言以水为范我之城,所以界限龙气,不使荡然散逸者,即是此意。水城亦是龙穴之门户,所以观口间收与不收,便知腹内结与不结,就像明堂一样,水口也是家道祸福之枢机,一点也不为过。包括古人言真龙秀气于此关收,造物真机于此流露等,也是言水口以及水口之山等。
水在地理占一半,所以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完,一些东西一定要心领神会才能活学活用,所以地理贵通活法。不能心领神会,就算盲目考察千百个先贤杰作,观上万个古格也不能融会贯通。相反成了外行看热闹以及走马观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