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心脏病症的要穴

一组抑制心脏病症的要穴

因为心脏病的特殊性,病症发作时最希望的是有一套自治方法,使心脏异常搏动急速恢复常态,这种想法并不是一种奢望,我已经在无意自治中得到了验证,就是心包经上面的天池穴,这个事情还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一年外出回家前一天上午在宾馆休息时,突然间出现胸闷、气短,上不来气,胸腔像瘪了似的。我虽然没有心脏病的病史,也不懂得什么是心脏病,但已意思到是心脏病病症发作,因没有过心脏病的经历,所以,出现这些病症也没有任何恐慌感。我在早期学习经络时记住一个穴位-------天池穴,为了应急就把天池穴用上了,手指刚接触到这个穴位,胸腔增大开始舒服,不像原来那么瘪了,随着在穴位上不断揉按,胸闷、气短等症候也开始好转,仅仅不一会的功夫症状全无,如果当时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叫做心旷神怡。
随着我学医以来不断临床,对经络和穴位又不断的重新认知,在治疗方法上做到进一步简化和细化,在治疗心脏病上由单一穴位,逐渐的增添辄筋、渊液、大包等四穴的有机组合,这种复合穴位,为心脏从多角度,提供不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心肌的强大。每当我心脏不舒服时,用上这几个穴位,立刻加快心血循环,补充心血不足,心脏马上舒服。
我一位亲戚患心脑血管疾病刚出院不久,身体没有完全恢复,我把这组穴位,以及自治方法推荐给他,以备急时之用。自己试用了几次,认为对心脏作用不大就放弃了。我听后劝说几回,这一组穴位经过我多次使用,是抑制心脏病的要穴,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你心脏没出现情况时,用手触摸不会有大的作用,但一旦心脏出现病情,这组穴位便可力挽狂澜,抑制心脏病的发作,所以,这组穴位一定要熟悉掌握为好。
有些事情就是那么怪,在当晚他的心脏就出现了情况,迫不及待的用上这组穴位,刚揉在第一个穴位上仅仅一两分钟,心区就开始见舒服了,接着一个挨一个的揉按其它穴位,一会病症就恢复到常态。后来告诉我说,这组穴位真神奇,只要手挨到穴位上面,心脏马上就有感觉了。
自治时他还发现一个问题,把两边穴位治疗的效果对比一下,左边穴位好像比右边的效果好,这组穴位真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我告诉他说,左侧经络离心脏距离近,揉按左侧穴位,通往心脏传输血液的速度要快,所以,一定要记住,当心脏出现病情时,揉按左侧的穴位为好。
天池穴、辄筋穴、渊液穴、大包穴等四个穴位,对于治疗心脏病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一、天池穴是心包经当中的一个穴位。从心包经上看,心包经是包裹于心脏肌外面的一种组织,心是身体的君主,所以生命运转就是心的运转,那么,如果心受到了攻击,需要谁来抵抗呢?当然是心包了。大多数人的身体心脏出现了毛病,其实应该是心包经出现了疾病。
所以,历代医家一致认为它,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内经》用“心主之宫城”来比拟,并认为当外邪侵犯于心时,首先是心包络受病,心包代心受邪。《灵柩·邪客》说:“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可想而知心包经当中天池穴的作用了。
天,天部也。池,储液之池也。天池名意指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冷凝为地部经水,故名天池。
天池穴的天为大,池为深,天池内蕴藏大量的血液,天池穴又是心包经的起始穴,而且分布在胸部离心最近,所以天池穴与其它穴位相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络当中每个穴位名字提出,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我们熟悉的足三里、手三里、二间、三间等,绝不是随意起出来的,天池穴也具有它的寓意。因此,揉按天池穴可迅速聚集大量血液,为心包提供能量物质,可解决心肌缺血
二、辄筋和渊液是胆经运行的两个穴位。辄筋穴的辄,是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渊液穴的渊,指的深渊也,腋,指穴位所在部位为腋部也。渊腋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本穴内物质为肩井穴溢流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水液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由胸侧上部直落腰侧下部,经水如同落入无底深渊一般,故名渊腋。
肝胆互为表里,在五行中肝为木、为母,心为火、为子,揉按这两个穴位,可以母补子,弥补心血不足,有利于心脏的恢复。
三、大包穴:是脾经的穴位。大是指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是指裹也、受也。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到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穴”。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水谷转化而来的,同时脾又主心肌。大包穴是脾经当中的重要穴位,穴位内蕴藏大量气血,揉按大包穴可将释放出来的气血,力补心肌缺血。
上面讲到几个穴位的不同寓意以及治疗作用,应该有了一个简单的理解,这组穴位是抑制心脏病发作时的首选方法,只要揉按的穴位正确,刺激到穴位之后,通往心脏血液流速立即加快,提供心脏的运转功能缓解病情。
治病机理清楚了,但取穴的位置不能搞错,取穴位置涉及血循环是否及时到位,能否取得较好的疗效。
天池穴在胸部,第4肋间隙中,乳头外1寸;
辄筋穴在侧胸部,第4肋间隙中,腋中线上,渊腋穴前1寸,平乳头;
渊腋穴在侧胸部,第4肋间隙中,腋中线上。辄筋穴后1寸,平乳头;
大包穴在侧胸部,第六肋间隙中,腋下6寸。
这一组穴位的部位简单说,从天池穴开始,顺着第4肋间隙,向外相隔一手指宽一穴,再向外一指宽一穴,然后直到腋下6寸的间隙中线共四穴揉按即可。真可谓:
这组穴位真神奇
治疗心脏莫怀疑
只要部位找的准

病症减轻解难

抑制心脏病发作的简便方法

抑制心脏病发作的简便方法
当你患有心脏病以后,这个病魔在你的身体上就不会轻易的离开,始终在干扰你的日常生活,影响你的工作和学习,从而降低了你的生活质量。一旦工作过度劳累、心情不好、以及其它疾病的发生等多种原因,随时会诱发心脏病情的再次复发,严重时可危及到生命。所以,心脏病发作时自己如何抑制病情,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我这些年自治心脏病,以及临床上治疗心脏病的过程中,根据十二经脉、十二经筋的不同特点,摸索出很多非常适用的好方法,每当心脏出现病情后,采用这些方法可立即抑制病情的发展,使心脏病症得到有效的缓解。
我运用的是调整经络法,具体讲是点穴法,揉肌法。这些方法是祖国医学当中的一种外治法,这些方法经过广泛的临床证实,疗效比药物要来的迅速。通过点按穴位,揉按肌组织等多种手法和不同的角度,以外治内、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调整归心血量,满足心脏缺血的工作状态,恢复心脏的健康。
一、点穴法
点穴法,是用手指在经脉的穴位上点按,使穴位上的敏感点受到力的不断刺激,由抑制状态转为兴奋状态,加快气血的主动转运,即时的满足患病脏腑需要的一种方法。
五脏六腑是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十二经脉是连接脏腑并为其输送气血的主要通道,穴位是分布在经脉上的一个点,经脉是通过这些若干个点的主动转运,将气血源源不断的传输到脏腑,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如此可见穴位对于脏腑来说,是异常重要的、而且具有能量的一种物质,没有穴位的转运,脏腑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穴位有极好的治疗作用。
人体患病都是脏腑缺血形成的,心脏患病更是如此,调整经脉,点按穴位是补充心脏气血不足最快捷的方法。点按穴位,穴位受到力的刺激,就可立即做出反应,加快血液循环,将血液通过穴位之间一站一站的传递直至心脏,及时满足了脏腑的需要而缓解病情。抑制病情在于经脉的选择和取穴的正确,天池穴、极泉穴两个穴位,是抑制心脏发作的敏感点。
天池穴是心包经的起始穴,极泉穴是心经的起始穴。天池。天,天部也。池,储液之池也。天池名意指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凝为地部经水。极泉,极为顶端、极处之意,泉,是从地下涌出的水源。从字义上理解,这两个穴位都从不同的方位,贮藏着丰富的血液资源。因此,独取这两个穴位抑制心脏发作,有其特殊的作用。我每当心脏不舒服的时候,常独取天池穴,或极泉用手点按,瞬时间内就可弥补心脏缺血的状态,立即恢复心脏的平静。
天池穴,在乳头外一寸,两肋的间隙当中;极泉穴,在腋窝的深处即时。这种点穴的方法,无论取穴和点按,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快捷,我也曾指导多位患有心脏的患者适用,都取得明显的效果。
用手指抓乳头也是一个好的方法。乳头周围有胃经脉、胆经经脉、肝经经脉、心脏经脉通过,这些经脉分布在心脏有关的经筋上,因此,用手指抓乳头周围的肌组织,可通过几条经脉的传输,及时补充心脏缺血的状态,控制病情的发展。
二、揉肌法
揉肌法,是在两侧不均衡的组织上,选择较硬一侧的肌组织,用手掌在患病的肌组织上反复的揉按,逐渐的使之消肿,恢复两侧肌组织平衡的一种方法。
调节五脏六腑功能的不仅有十二经脉、还有十二经筋。十二经脉是直接为脏腑输送气血的“主干道,”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的附属器官,辅助十二经脉调整气血。十二经筋包括肌腱、韧带,这些组织器官布满全身,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同时保护经脉的正常运行。十二经筋是从另一条通路,维护脏腑功能的组织器官,由于经筋附着在骨外皮内的特殊功用,人体的内伤和外邪首先反应到十二经筋的肌腱和韧带上,揉肌法就是运用十二经筋的原理,用手掌在患病的肌组织上反复的揉按,通过揉按这种“力”和摩擦作用,使受伤的肌组织受热,而加快血液的循环回归到十二经脉,最终通往到受伤的脏腑,提高脏腑的功能而消除病痛。
揉肌法,是在各种治疗方法当中,比较简单而且非常实用的一种自治的好方法。它有
1、便于病情的检查。分布在人体各部位两侧的肌组织,无论身体上下左右,均都是对称的,只要两侧肌组织不平衡,较硬的、或者是较厚的一块肌组织,是气滞血瘀所致,就为患病的肌组织;
2、便于自我治疗。病情检查清楚了,治疗起来就显得非常简单了,在较硬的,较厚的肌组织上,用手掌轻轻的、反复的揉按,通过这种揉按的物理作用,使患病的肌组织活血化瘀,扩充经脉,平衡阴阳,气血流入到经脉,逐渐补充脏腑的气血不足,达到脏腑的阴阳平衡。
胸部肌组织是治疗心脏病的又一个好的位置。胸部的肌组织,是心脏分布的一个重要部位,心经经筋、心包经经筋通过胸部肌组织调节气血,调节心脏的功能。当你感到心脏不舒服的时候,在乳下胸部可采用刮痧板点按、可用手揉按,可用手捏这些部位,均可立即缓解病情。这些方法看似简单,通过我自己和多人的共同运用,在治疗发生在心脏(冠心病、心绞痛、早搏……)的各种疾病上,都取得很好的治疗作用。
我一邻居,已年过八旬,经医院检查,冠状动脉,二尖瓣、三尖瓣等等好多部位都发生严重病变,诊断为心衰、肾衰,在患病的一月之间,身体上发生了急剧变化,整天的感到胸闷气短。这位老者与我闲谈当中,挺相信我的这种疗法,也多次向我寻求治疗方法,因为年事已高,病情严重,出门很吃力,所以,我就向他介绍揉按胸肋骨的方法,用了几天后,老者对我说,你这方法真好,揉完后心脏舒服多了,因为尝到了甜头,我又指导家人帮助老者揉按乳头以下的胸肋骨,用手抓乳头等多个方法。后来老者对我说,你的这套方法真管用,当我上不来气的时候,孩子们为我揉揉抓抓,我的气就上来了,这些方法真比用药来得快,还没有副的作用。
点穴法、揉肌法,是遵照十二经脉、十二经筋的原理总结出来的,是一种简捷、实用,非常科学的一套方法,只要对这些理论稍加理解,完全可自我运用,解决病症的燃眉之急。但要明白一个道理,祖国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可见心脏与其它脏腑相比是何等重要!心脏患病是个复杂的过程,心脏患病的病因可来源于心脏,也可来源于其它脏器,如果心脏患病的病因,是来源于心脏,采用上述方法,可立即缓解病情,如果心脏患病的病因来于其它脏腑,采用这些方法会疗效不佳,这是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

(0)

相关推荐

  • 【中基】十二经穴:流传千年,吃透可赶走咳喘!

    [导读]古语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本平台努力传播传统中医文化,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有一个懂得医理的人,学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健康问题! <黄帝 ...

  • 一组抑制心脏病症的要穴

    因为心脏病的特殊性,病症发作时最希望的是有一套自治方法,使心脏异常搏动急速恢复常态,这种想法并不是一种奢望,我已经在无意自治中得到了验证,就是心包经上面的天池穴,这个事情还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一年外出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

  • 董氏针灸林正泰之治疗眼科病症的处方穴!!!

    大家好,又来到董氏针灸网络課程時間,主题是[董氏针灸十大处方]. 希望大家学会这十大处方能够调理自己的家人,为自己保健,守护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董氏针灸眼科病症处方],眼晴是灵魂之窗 ...

  • 委中——调理多种病症的宝贝穴, 放血还可治恶疮、顽癣!非常厉害!

    委中一穴能调多种病症 腰部和背部的绝大多数疼痛,比如腰痛.背痛.腰酸.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都出在膀胱经上,都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足太阳膀胱经是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在人体的腰部和背部,除了正中间的一 ...

  • 各科病症特效单穴(灸友必读针友必看)

     导 读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它们的任何一种神效,都是我们祖先用身体试验过的,只要你学会使用经络,并悟出穴位的深 ...

  • 【针知识】腹针适用病症实用配穴处方

    平衡阴阳.五脏通调[肾虚.体虚] 甲状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等等各种炎症 口腔溃疡.头晕脑胀.腰肌酸痛 导读 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 ...

  • 保护心脏的卫士-火龙穴

    火龙穴 解 剖:掌指侧固有神经.心之神经. 主 治:心窝痛.心闷(胸闷).胸痛.背痛.心脏扩大. 配 穴:心绞痛.心脏麻痹:火龙穴 + 心灵一穴 + 肺灵穴,奇效.

  • 董氏针灸林正泰之治疗妇科病症的处方穴!!!

    大家好,又来到董氏针灸网络課程時間,主题是[董氏针灸十大处方之妇科病症].
       临床上只要掌握这些处方呢,常见的疾病如颈肩腰腿痛,男科,妇科病症等,都可以靠自己针灸解決,无需去醫院处理.希望 ...

  • 针对10个常见病症的特效穴,医生不愿告诉...

    针对10个常见病症的特效穴,医生不愿告诉你,记不住赶紧保存下来 1.颈椎病--不愿告诉--阳池穴 2.甲亢--不愿告诉--颊车穴 3.消化道溃疡--不愿告诉--公孙穴 4.乳腺增生--不愿告诉--天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