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德镇传统元青花瓷与现代高仿工艺比较

元青花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以大维德基金会的至正十一年(1351年)青花龙纹象耳大瓶为依据,从土耳其、伊朗所收藏的青花瓷器中发现了数十件元青花并撰文公之于世,从而引起陶瓷界对元青花的注意。国内也相继发现了一些,首先是南京发现了元青花梅瓶,后又在河北保定、江西高安先后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元青花瓷,冯先铭等老一代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到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出2.4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把元青花的研究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随着社会上元青花收藏之风的热起,元青花伪品也泛滥起来。在中国制瓷史上,后朝仿前朝瓷器自明代即有。而元青花不同,由于明清两朝对元代瓷器工艺不是很了解,一直没有仿造,直到近30年才作为一项科研项目而展开。所以,如果是仿品的话,即为彻头彻尾的现代品,不存在什么明仿元或清仿元的可能。为此,了解元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制造工艺上的差异,有利于从根本上辨识元青花。

元代青花瓷器的主要产地是江西省景德镇。此外在东部的浙江省和西南部的云南省也有烧造青花瓷器的瓷窑,但是在青花发色、装饰方法等各方面都逊色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就仿品而言,也是以景德镇元青花为主要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传统工艺和现代高仿比较中进一步了解。

首先,史料记载,元朝蒙古统治者不太习惯使用瓷器,宫廷中多用金属制品。但是,元代统治者非常注重官府手工业,在蒙古人统一中国的前一年即至元十五年(1278年),他们便在景德镇专门设立了“浮梁瓷局”,掌管烧造瓷器。这一方面是因为“元人尚白”,在祭祀用器上,他们需要白瓷。中国北方的瓷器往往胎质为黑色,而景德镇的瓷器胎质之白优于安南,所以他们需要这种高品质的祭祀瓷器。另一方面,外销瓷订量巨大,能够为官府带来巨额的利润,在元代晚期也足以引起朝廷对瓷器的重视。

而现代仿元青花是30年前作为科研项目开始的,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他们中更多的是为了复制,潜含利益驱动,所以手法上拘谨、生硬。

就生产者而言,元朝对民间的手工艺人进行垄断,生产限制严格,受元朝政府重视的元青花生产者主要是来自于全国的手艺高超的匠人,也有少部分外域工匠参与的可能性。而现代的制仿者绝大部分是在景德镇的民间工匠,他们所图往往是牟利。

元朝时选择瓷泥采用瑶里高岭瓷土与景德镇南安一带瓷石的二元配方,高岭土的加入保证了元代胎质的洁净纯白。但是对于瓷石的清洗并不十分仔细,胎质中往往含有铁等金属杂质,这些杂质所导致的砂眼、刷痕、铁质斑点等在瓷器断面的瓷胎上清晰可见,在仅仅施以透明青白釉的罐内部,或者是盘上,都可看到细小的黑色颗粒。现代仿元青花产地在景德镇,所用瓷土主要为一般的景德镇制瓷泥料,有高仿者也会按照当时的瓷土化学成分进行配制,但是在瓷泥淘洗过滤的过程中却放弃了传统的过筛、晾制等,而选用速度较快的现代机器,所以胎上的瑕斑不够自然。20世纪90年代前后,还曾经使用过福建一带的粗瓷土,但胎质太粗,色泽不尽人意。

胎泥在获取后,由于混合不均匀或干湿不一,产生不均匀的收缩,会导致变形,所以需要陈腐,且陈腐需时较长。元代瓷器烧成温度相对不高,大概是在1250℃左右,所以在瓷片的露胎处,还有器物的底足,往往有润泽、油腻感。现代高仿品因为瓷泥的陈腐时间不够或者是瓷器的烧成温度较元代高,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

元代在用瓷泥进行制坯之前,还要炼泥。主要采用的是踩莲花墩,即将瓷泥团置于清理出的一块平地上,由一人赤脚于其上踩,使瓷泥层层展开,形状有若莲花。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完全排出瓷泥里的气泡,加强其韧度。在现在的仿制中,很少采用这一耗时耗力的传统方式。

元代瓷器的大件罐、盘主要采用的是印坯工艺(模制),即先用瓷土烧制好种模,然后将大致拉坯制好的器型放于模内,用手按压于模范上,即印坯,再将分段制好的泥坯粘合在一起。因制坯工艺不够成熟,往往留有接痕,特别是在梅瓶的接口处,往往并不是简单的平剖面接合,而是在梅瓶口颈处斜切以扩大结合面,即接口处上部内侧和下部外侧各留l厘米高的“止口”,以接头泥粘合,所以接痕往往是在口壁上约1厘米地方。而在高足杯的底部,由于湿胎相接,留有泥团。底足的处理上,常在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深有浅,圈足不甚整齐。大罐、梅瓶底部多有旋痕,并在中心往往呈有乳钉状突起。现在高仿品一般为追求量而使用注浆或者拉坯,也有高仿者置模,但种模往往改用石膏,并用灯烤,以便于快速干燥。印坯时由于受力不同,瓷坯厚度有细微差别,所以在烧造收缩时,器型多数不是非常对称,大器用手抚之,表面有凹凸不平感。

元代复杂的青花纹饰主要是利用竹碳灰将纸上的花样拓到瓷胎上,再进行描绘。现代高仿者则利用红广告色将纹样过至瓷胎上,再描绘完成,一般一件大罐耗时1~2天。元代的青花原料主要是来自于西亚的苏麻离青料,呈色艳而沉着,墨色浓重处有色斑,而一般的民窑有时也用发色不好的国产青料。现在的高仿工艺主要仿的是这类进口青料的精品元青花瓷。为了模拟元青花的黑色斑点,普通的做法是在结晶处以墨色重点出黑斑,后来有进步者不仅点出黑斑,而且在胎土上略微剔除一点,再加以青料,从而模拟青花黑斑处的下凹现象。所以,在鉴别元青花真假的时候,不能仅凭有下凹的黑斑就断定是元青花。但是从传统工艺

来看,由于古今所用青花色料毕竟有所不同,元代青花呈色的艳而稳定、黑斑处的自然以及光泽感,仍是目前仿品望尘莫及的。

不同朝代的瓷器留下不同的施釉工艺痕迹。元代青花瓷器的釉层一股比明清时期略厚,白釉地子的闪青程度也较明清为重,可能是当时施釉较厚和釉料中含铁量较多的缘故。元青花瓷器小件往往是蘸釉,即用手抓住器物底部,然后迅速在釉缸中一浸即取出,其底部往往留有手指的抓痕。大件罐、盘等则采用的是元代最常使用的浇釉工艺,即在底部垫两只木筷,将器坯放于其上,从两边浇上釉汁。而浇釉后为防止底部粘住砂底,往往会一只手将器物托起,另一只手迅速刮除底部粘釉,但因速度快而常留有釉斑,釉斑厚处呈鸭蛋青色。或是将盘类置于机上,在旋转时浇釉,从而利用离心的作用达到施釉的效果。这样的工艺一般会使得碗、盘类的口沿处积釉较多。除了玉壶春瓶底部荡釉外,其他器物底足都不上釉,留有火石红。现在的高仿,这种工艺使用得不多,但对于这一工艺所造成的痕迹刻意模仿,如底部的釉斑和口唇处的积釉等,可惜很不自然。一般火石红的呈色因时代不够久远而乏红色,常常刻意填补。

施好釉的胎体在装烧的时候需要放置垫饼。我们知道,宋代的景德镇瓷器在装烧上很成功,除了覆烧方法外,还有仰烧等,也是把垫饼顶住碗底,使其足壁悬空烧成。但元代的垫饼却继承了北方如磁州窑系的生产工艺,即将瓷器的圈足直接放在大于制品圈足的垫饼上装烧,垫饼上撒有沙子。现代的仿制中,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常在底部中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成的圆饼或圆圈作支点,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便常见一内凹的圆点,但并不规整。

在传统的元青花烧造中,主要使用松柴烧制,光泽具有古瓷的温润均匀感。这种费用较高的柴窑烧制往往使高仿者望而却步,所以高仿制品除极少数是用柴窑外,多用方便、简单的现代气窑代替,故其仿品较之元代真品显得火气过大,层次感不一,视觉上过亮。此外,因底部的粗糙,元代青花很少在底部留有款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仿制元青花的技艺在景德镇已经趋向成熟。景德镇的仿古者在长时间对图录及文献、实物的研习中,大都也具有一定的古瓷鉴定能力,藏家所能从书籍上掌握的传统鉴定要点,他们也同样知道,并在仿制中予以关注。只是掌握的程度良莠不齐,特别是受现代制瓷工艺的局限性,从而留有破绽。目前的元青花市场价格相当高,仿品亦多。当然,除国内窖藏、墓葬出土的典型元青花外,博物馆从民间征集的也有一些,但是这类民间收藏的传世品数量极为有限。所以藏家必须保持一种平常而非投机的心态去收藏,特别是对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所出现的民间藏品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而应准确掌握其流传情况,这也是国际古董拍卖界很讲究的一点。同时,对元青花从工艺到纹饰的深入了解,对高仿程度的认识,都是鉴定、收藏所十分需要的。只有对元青花更透彻地认识,才可以在收藏中发现仿者的纰漏,从而按古董鉴定上的“一票否决”制提高收藏的质量。

(0)

相关推荐

  • 权威估价康熙青花瓷器鉴定拍卖

    绝大多数器物的底足露胎处洁净细润,处理极 佳,足端浑圆光滑,此即古玩行前辈在论及康熙青花瓷器中通常所讲的"泥鳅背"底足.但此期底足不似后期特别是雍正青花瓷的足端那般滚圆. 公元16 ...

  • 浅谈元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的差异

    元青花瓷,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确立了后世青 ...

  • 以装烧工艺为视角 浅谈景德镇湖田窑五代宋元瓷器的鉴定

    以装烧工艺为视角 浅谈景德镇湖田窑五代宋元瓷器的鉴定 --安 强 无言味最长2017-06-03阅读 1653我们今天看景德镇湖田窑产生的瓷器,无不为其多样的造型和别致的设计所叹服(图1).但要读懂湖 ...

  • 佛寺、宫殿、民居——浅谈泰国传统建筑文化

    泰国是典型性的热带季风性国家,地处亚洲南部,与缅甸.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接壤.泰国人口在2017年时已接近7000万,由30多个民族组成,其中四成以上的人口是泰族,总人口的九成以上是佛教徒.泰 ...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5个层次

    说起传统文化这个话题,是比较笼统和难以说清楚的,历来是众说纷纭.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5个层次就比较好理解了: 第一个层次是形而上的文化,用儒家和道家的话就是成圣成贤和天人合一的文化,用佛家的话说就是破迷 ...

  • 【人生基因体系】浅谈运用传统风水与《人生基因》体系之间悬殊的体会

    叶罗生道长(人生基因体系学员) 论文精选栏 我叫叶罗生,是一位道长.2009年结缘认识了浙江东阳的陆老板.他是一个十分敬业,有信仰.有爱心的信士.我先后几次去他厂院和住宅勘察并调理风水,用过玉尺真经. ...

  • 人物 | 花鸟意象 胜迹金陵——浅谈画家孙元亮

    <格冠之春> 花鸟意象 胜迹金陵 -- 浅谈画家孙元亮 文 | 黄厚石 孙元亮 孙元亮,1947年2月出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曾任<花鸟画研究>杂志主编,现任江苏 ...

  • 浅谈宋、元、明龙泉青瓷的特点特征

    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窑址,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 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 ...

  • 从“深山藏古寺”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意境之美

    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76篇文章 一.引子 这个题目是源自宋朝徽宗年间一次皇家画院的考试,这次考试很简单,主考官出一道题,大家凭借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作一幅画,哪一幅画最入徽宗皇帝龙 ...

  • 一家之言 | 浅谈景德镇珠山龙脉

    一家之言 | 浅谈景德镇珠山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