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治水3春申君的治水
苏州治水3
——话说苏州之二十五
我楚狂人
一、历史上的苏州治水2
2.春申君的治水
楚国名相春申君精心治吴,把吴城经营为自己的大后方,其中重要的举措就是治水。
首先是对吴城城市水系的整治。
春申君重建吴城,对苏州的城市水系做出了重要的调整。首先是堵塞胥门水门。众所周知,伍子胥建城八大城门都是水陆双城门的,但是胥门正对胥江,也就是正对太湖来水,洪水期间太湖来水直冲胥门水门,没有缓冲。所以春申君堵塞了胥门水门,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后太湖水必须绕道盘门水门进城,也就不这样来势汹汹了。春申君之后,胥门再没有开水门。唐陆广微《吴地记》以为唐初武德七年苏州郡城迁回,“八门悉开”,胥门重开水门,没有佐证。反正吴越国钱元璙修城时肯定没有胥门水门,后来也再没有胥门水门。
同时,春申君整治了吴城的内河水系。一般认为,苏州内河棋盘格状的格局,就是春申君完善的。也就是说,苏州“人家尽枕河”的格局是春申君营建的。
春申君在吴地的治水是全流域的。
下面是春申君无锡地区治水的一些记载:
治理芙蓉湖。芙蓉湖古代称射贵湖,又名无锡湖。水域辽阔,但湖底很浅,一遇水灾就漫向湖的四周。《吴地记》记载历史上曾发生大雨时芙蓉湖水漫长州县境的状况。黄歇封于江东时可能当时芙蓉湖的湖岸与沼泽都不清晰,为此春申君进行了治理。治理芙蓉湖首先是对湖岸进行了整治,“治以为陂”,在一定程度上拦堵了湖水漫溢。其次是开凿河道,导湖水注入太湖。先凿了一条语昭渎将水引至名为胥卑的大田,使大田得到湖水的灌溉;再在大田开凿一条河流,将湖水导入太湖。
开辟龙尾陵道。《越绝书》记述:“无锡西龙尾陵道者,春申君初到吴地所造也,属于无锡县,以奏北野胥主。”吴北野胥主者,吴王女胥主田也,去县八十里。“从这两段文字看,似乎这一条道路通向吴都,今苏州八十里的地域。但有些学者认为,龙尾陵通道只是惠山北侧至当时春申君所筑城池后称黄城,位于今惠山西舜柯山)短短的一段山道。
开凿申港和黄田港,申港在今申港内,黄田港在今江阴市区。旱时可以引江水灌溉农田,涝时又可排除积水,是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不小作用。同时有利于交通运输,后来,黄田港成了进入长江的一条重要水道,为长江南北交通枢纽之一。北宋时,黄田港中的商船“风樯如云”,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有这样的描写:“黄田港口水连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虾不论钱”。申港也成为北入长江的另一重要水道,它南通无锡,西通武进。
春申君在水利方面的举措,既防止水患,也有利农业生产。从春申君建造的仓库来看,可以想见当时的粮食生产是达到一定水平的。《越绝书》有这样的记述:“吴西仓,春申君所造。西仓名曰均输,东仓周一里零八步。”一座仓库,周长竟有一里八步,其面积相当可观。古代的仓主要指粮仓。这样的两座仓堆放的粮食当不在少数,由此并可以推测农业生产的状况。
此外,还有春申君疏浚了今上海黄浦江的传说,据说黄浦江因此得名。
春申君治吴十多年,经济繁荣。《越绝书》记述:“吴市者,春申君所造,阙两城以为市”。我国古代较早就出现集市。不过“日中为市”,是比较短暂的。后逐渐在城池中形成街市。吴市早就形成,《吴越春秋》有“伍子胥吹箫吴市”的记述。春申君则兴建了相当规模的“阙两城以为市”。商市的兴盛自然反映了当时吴地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有了相当发展
从黄浦江和申港浦的整治来看,春申君治水已经非常重视苏州水的泄洪通道了,这是可以见到的比较早的苏州水系的泄洪通道的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