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29,浙江有蠡山,宁夏吴忠境内也有一座蠡山,它的历史远比你知道的还要精彩和厚重

挖掘少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 《大银川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过韦州》-总制都御史王越

韦州原是旧韦州,古往今来恨未休。

有酒不浇元昊骨,无诗可吊仲淹愁。

秦川形势通西夏,河朔襟喉控上流。

借问蠡山山下路,几人曾此觅封侯。

王越是谁?他所说的蠡山又是指哪里?

莫急,且听威记娓娓道来!

1

  • 一说到蠡山,很多人都会想起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老公-范蠡。

  • 在浙江省德清县城武康镇东20公里的干山镇蠡山村,有一座秀丽的小山。范蠡携西施扁舟五湖时,曾隐居此山。乡民为纪念范蠡,命此山为蠡山。

其实,宁夏吴忠市境内,也有一座山名为蠡山,还分大小,有大蠡山,小蠡山。以前,它又叫螺山,位于位于今宁夏吴忠辖区的同心县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在韦州城西10余公里处。海拔2100~2600多米,主峰好汉圪瘩海拔2624米。

在历史中它的名字几经变换。

唐初的时候,称“达乐山”;因山下有泉名曰“铎落泉”,故又称其为“铎落山”;后来因为南降过来的吐谷浑部族安置在这里,又称之为“安乐山”;直至明代,庆王府长史刘昉以其峰如“蠡”,故称“蠡山”。

刘昉也是随朱栴从江南过来的官吏,由于口音问题,蠡,此处读为“螺”,以后演变为“罗”。

  • 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韦州:蠡山“在城西二十余里。峰峦耸翠,草木茂盛。旧不知何名。洪武中,庆府长史刘昉以其形似名之”。

  • 《清一统志·宁夏府一》:蠡山,“《旧志》,在韦州城西二十里。亦曰螺山。四旁皆平地,屹然独立,上多奇木异卉良药”。

2

蠡山(现在叫罗山),在宁夏虽然没有贺兰山那么广为人知,但它也算是一座名山。地处宁夏地理中心点的平原上,传说是王母娘娘洒下的尘土堆积而成的。陀螺般崛起,山势挺拔,独然屹立,峰峦重叠,苍翠如染,被誉为“旱海明珠”。

漫山的丁香花装点着它的秀美身姿;潺潺清泉水孕育着它的灵秀风韵;山下恢弘大气的明藩王陵诉说着它的厚重与沧桑;香火缭绕的云清寺见证了它的风云变幻和如今的昌盛。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庆靖王朱栴就藩宁夏,“以饷未敷,令驻庆阳北古韦州城,就延安、绥、宁租赋。”他在韦州旧城址上重新修筑城墙,建王府,在这里生活了九年才迁往“巨镇”(银川城,那时候叫宁夏镇)。

每年夏天,他还回来避暑!

也难怪,这里是塞上水草丰茂,风景优美秀丽之地,所以,成为王府围猎的好去处。因为这里地土高凉,人少疾病。更不愧是避暑的好地方。他走后,这里(惠安堡,韦州,下马关一带)成为畜牧之所,专门留下了一个“群牧千户所”的军户从事畜牧事由,专供王府。

韦州城距离蠡山不过二十余里,抬眼就能看到,朱栴还在韦州城的南门楼上修建了一座“拥翠楼”,就是为了欣赏韦州城和蠡山的四季风光,同时也为了寄托他的思乡之绪。

3

他是江南人,江南水乡就是他的梦萦常到之所,韦州城的城南外有鸳鸯湖,就是他的手笔。那时候,视野极佳的“拥翠楼”,曲折清幽的王府,荷风旖旎的鸳鸯湖,再现了一派江南水乡风情,抚慰着这位久居北地的南客思乡之情。让他以吟诗作画的方式抒发和寄怀。

站在高高的“拥翠楼”上,他写到:

《登拥翠楼》-庆靖王朱栴

天际风云起, 山树结夕阴。

园林含暝色,笳管动哀音。

边报军书急,南来雁信沉。

病怀与秋思, 憀栗苦难禁。

想当初,就藩宁夏时候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王爷,统领宁夏,延安,绥德,庆阳诸卫的军务,可谓手握重兵(明朝时候,这里驻军曾达七万之众,面积相对于其他九边重镇来说不算大,但也有将近一百六十余个屯,堡,寨共同守卫着这片土地)。

可惜的是,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成功登上帝位之后,马上开始了“削藩”行动。因为他也不想各地的各位藩王学他也来一场“靖难之役”啊。

削掉了藩王们的兵权之后,又改“以同姓治异姓”为“以异姓治同姓”,从京城派来一位“镇守太监”,监察藩王们在封地的一应事宜,可以直接上报皇帝。

庆靖王朱栴当然也未能幸免,削减兵权后,一下子由一方主政的“封疆大吏”,变成了没有实权的“军务参赞”,手下仅留存五千近卫军。

风雨如晦的宦旅生涯,让他的豪情壮志被浇灭,苦闷和彷徨令他十分伤感忧郁,“边报军书急,南来雁信沉”。“拥翠楼”上看到的蠡山风景,家乡的音信全无,让他“病怀与秋思, 憀栗苦难禁。”

蠡山的风光,成为了他寄情所在,在遁迹蠡山中,他内心的苦闷得到了解脱,这样野鹤闲云,空谷幽兰的绝佳去处,成了他疲惫灵魂的最好慰藉所在!

4

志书载:“成化十年,王越以都御史总制陕西诸路军马。驻垒韦州,著守战之功,寻进爵威宁伯。”

蠡山见证了山脚下的韦州城,铺就了王越的进爵之路!作为一代名臣,他两次总制三边。在韦州城留下了他的传奇!文章开头的那首《过韦州》中的“借问蠡山山下路,几人曾此觅封侯。”就是他对战争的残酷总结。封侯不易啊!

5

蠡山的美,在明代诗人刘中的诗中可见一斑:

《春日蠡山》-刘中

巍巍巨镇立乾方,时值方春日在阳。

万汇尽蒙新雨露,群生咸遂旧荣光。

高峰崒嵂雄疆场,乔木嵯峨备栋梁。

控带洪河成保障,万年藩屏固金汤。

除了战伐杀戮,蠡山的美有时候还是格外迷人的!秀丽又雄壮的身姿,让人陶醉。

不过,说到写蠡山之美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入围韦州八景之一的《蠡山叠翠》:

《蠡山叠翠》-明长史刘牧

蠡山雨洗高嵯峨,群峰叠翠攒青蠡,

我来信马上山去,马上观看频吟哦。

平生爱此嘉山水,爱山不得住山里,

到家移入画轴中,挂向茅堂对书几”。

诗人不但在蠡山中流连忘返,而且还要画出来挂书房,可见诗人对蠡山美的赞赏!

6

但更多时候,蠡山都是处在激荡中!少有人能仔细欣赏它的美!

蠡山(罗山)脚下的茫茫戈壁,在历史上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拉锯和碰撞之地和流亡迁徙之地,历经无数次的金戈铁马的烽火狼烟,和刀光剑影的残忍杀戮。

匈奴的饮马扬鞭,党项西夏的浑厚峥嵘,鞑靼沙响铮亮的铠甲,大明王朝戍边的英雄壮歌,都曾在蠡山的见证下演绎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和生离死别!

7

过往矣,如今的蠡山(罗山)已经成为一个宁夏的一个迷人风景区,吸引着众多游人前去参观游览。而庆靖王朱栴和他的子孙也长埋在蠡山脚下,归于尘土!

至于那些明朝时候的故事,就让它继续埋藏在古韦州城的那些残垣断瓦中吧!

待续,下集更精彩!绝美的韦州古八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