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经方讲座-37辅行诀之五泻心汤与痞证,除滞法

对伤寒论的研究和解释我觉得当代倪海厦是一个大家,他敢说、敢用药,能把真实的东西讲出来。咱们学伤寒论一定要看倪海厦的著作,他应该没有见过黄元御的著作。四圣心源是咱们中医的根本理论,看了他的著作就有了根基,而张仲景的著作就是大树。辅行决出来以前大家用药都不知道原理,都知道经方效果好,咱们把黄元御、伤寒论和辅行诀一起学好了,大家再学习伤寒论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思路。

我研究了二十多年也走了不少弯路,大家顺这个思路研究就不会绕多大的弯儿,能起到这个作用就不白费咱们的辛苦。因为医疗问题是个世界难题和高科技,人类和疾病战斗这么多年,西医运用现代科技每年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咱们看这些古书能较好的解决,说明这些书的价值非常高,如果不在临床上救人命就不知道它的价值。

很多心血管病要上支架,昨天见了一个老人上了四个支架,现在心脏还是特别胸闷、难受。如果当初好中医用了这些经方,不用上支架就能解决,而且生活质量要好的多。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是上了四个支架,越上支架循环越不好,但是不上又不行。还得走别的血管搭桥,打了麻药上了支架自己也不知道,醒来身上装了不该有的东西了。后期的问题更麻烦,还得终生吃那些排异的药、溶栓药,他每天都得担心血管再次堵住,都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但是能把你的生命保住,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咱们中医还有更巧妙的办法,现代医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咱们中药吃下去好了就没事了。你不知道那个苦就不知道这个甜,而且很省事、简单,无非就是熬药喝着苦一点。虽然学院派经方的东西较少,但是在民间还是生生不绝地在往下传,证明中医的生命力还是强盛的。伤寒论历经多少战乱还是保存下来了,好东西就绝不了,绝了的就不是好东西。伤寒论的很多版本传到了韩国和日本,他们都在用。越是高科技的时候越显出经方的厉害,很多问题他们高科技已经解决不了了,或者当时好像解决了,后续的问题会造成人们生活品质的下降。

五个泻心汤治疗的是比较典型的痞证,还有不太典型的用到了大小柴胡汤和大小阴旦汤。里面用的到的柴胡是苦平药,半夏和生姜都是辛味药,黄芩是苦味药,这也是一个辛开苦降的方子。但是它的作用点没有在脾上,而是作用到了少阳肝胆上了,治疗的是胁下痞满。所以伤寒论是广论汤液经法,这一点就是推广出来的。肝炎就是两胁不舒服,大小柴胡汤、黄芩汤就能解决,用柴胡走三焦和少阳肝胆。

还有一个辛开苦降的方子治疗胸闷痞满,就是栀子豆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是苦味药,豆豉和干姜是辛味药。可以治疗上焦胸肺部的热气,很多病人被误下,邪热内陷,热在胸中就会心烦不得眠、胸闷烦躁。栀子是圆圆的、红色的、特别轻,一尝特别苦,轻的药走上焦。苦寒的是往下,它的里面是一个壳一样的东西,红色的东西入心,所以清心包和心脏的火特别好。白花入肺,可以清理心肺上焦的淤火,还有胸中滞涩不通,出不了气的窒在胸部。小孩子的食积发烧,吃多了就用栀子、豆豉、枳实加上泻肠胃的大黄,把这四味药碾成面儿,张大昌就这样给小孩子吃一两克,吃完就好了。同是辛苦味的药作用是不一样的,都是痞满不适的症状。

我治疗了一个长期的肺炎,就用栀子豆豉汤加大青龙汤治好了。病人反复用了半年的消炎药也没有治好,三十多岁的人特别弱,老觉得胸闷气短,晚上睡觉就憋得厉害,后背压得慌。开始我用治疗肺炎比较好的大青龙汤加附子,后来又用栀子豆豉汤,五副药下去就特别舒服了,咳嗽憋闷的症状就没有了。因为他的体格太弱,大青龙堂是一个特别厉害、猛烈的方子,老用大青龙怕他受不了。换方后效果不好,我一问他说吃了消炎的大蒜素,大蒜是白色的热药走肺。我这里给他清肺火他吃那个不是麻烦了吗,我让他马上把大蒜素停掉。

后来因为他的肺不好导致心脏不好了,肺的症状减轻了我就用小补心汤调他的心脏。后来他去医院拍了片子,肺部的炎症都没有了,炎症的吸收有一个过程。大青龙的量都不大,麻黄七克,石膏十克,就是麻杏石甘汤加上桂枝、生姜和大枣。人弱用轻点的药,重药人受不了,量小的药照样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感冒了不去解表,而去消炎。皮毛还在闭塞着,热下不去郁在胸中。有了炎症肺内产生水肿,消炎药就进不去了,血液循环就差了。

中医不用消炎药却能消炎,就是把皮毛、气机打开,血液循环就可以到了。里面就没有热了,细菌在没有热的情况下就不产生了,环境就不适合它生长了,不用消炎细菌就死了。如果里面是热的,细菌在里面生活的特别好,你消炎不影响它的生存,你一停药它又烧起来了。所以造成反复治不好,痰一类的代谢物代谢不走,就会造成呼吸不畅。他的脉不壮,否则我就给他用量大的大青龙汤了,长时间用消炎药脉就壮不了了。肺脉还不是很大,所有的脉都比较沉、弱,长期的慢性肺炎导致他气血都弱的跟不上,急性肺炎是高烧,他老是三十七度二三的低烧,从开始吃了五副药就不烧了。

大青龙汤加附子是少阴病里面的方子,大青龙汤是在表的太阳证,伤及心肾了就是少阴证了,所以要加附子。麻黄是左升的药,石膏是右降的药。肺与皮毛相表里,皮毛打开发汗后肺热就清了,没有热就没有炎症了。不用附子虽然热清了,但人会更弱了,用附子加强心脏的血液循环,病治好了人体正气也保住了。有肺热应该肺脉洪大,但是人整个太弱了就不显了。因为他的肺的功能已经差了,是因为长时间的肺炎和支气管扩张,肺脉不但不洪大,还有可能沉下去。

肺脉沉又知道他有肺热,这就在经验了。他有点想喝水,而且出汗、心烦、发烧,痰不好咳还有小块,这就是热象,但是非常不明显,脸上和舌头上也没有明显的热象。所以理论上讲是一回事,真正在临床实践上就看医生能不能细心了,发现他一点一滴的症状,才有处方的依据了。否则确实没法处方,要是补他本身有炎症。这种病反复这么长时间,不定将了多少大夫的军了,能治好就是功夫了。如果脉洪大、咳嗽、吐黄痰,或者干咳,肯定就是肺火大。如果好咳痰,而且是稀痰,这就是肺寒。他这种病就是最不好拿捏的,老用消炎药炎症就不是太大。以前我们治病比较盲目,看了辅行决就比较清楚了,看到痞满病就用辛开苦降的方子,找到规律病就好治了。

下面讲咸辛除滞法,咸是心的用味,火克金这种病应该是肺上的问题。滞就是滞塞不通,肺不好肯定会影响气机的循行,因为肺主气,肺气循行不好就会影响到血液,因为气为血之帅。同时肺主皮毛,肺不好营卫气和津液都会滞塞。咸味药能软化坚块的东西,因为滞塞就会成为痰饮、血块等有形的物质。再用辛味的药疏通、发散,所以这个方法的作用点在肺上,这是讲的大概的情况,只是有点规律可循。受寒后血液循环凝住了,皮毛闭塞了,痰液出来了,都会形成滞塞不通的症状。

咸味药有火的性质,就能驱寒除滞,治疗肺部功能障碍、气血流通不利的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津液固,坚硬的东西就能打通。脾的用味辛可以宣散滞留,使气血运行,所以辛咸可以除滞。旋覆花汤中的旋覆花是咸味的,又走气又可以走血液,因为血是咸的,可以活血。《神农本草经》说旋覆花主结气,胁下满,除水,去五脏间寒热。陶弘景写的本草书《别录》上说,旋覆花可以清心胁痰水,通血脉。西医说血管里面有瘀血是血脂高,咱们都归到痰一类的。在中医说的化痰,可以是无形之痰,就是血管里面血脂的代谢的垃圾。

痰饮是水液代谢造成的,血水循环淤积到那里了,不走化成饮了。有寒的痰饮,有湿热的痰饮,有很多种。有痰饮、支饮、、溢饮、悬饮,像胸膜炎这一类的悬在空中就是悬饮。支饮就是痰饮像树枝一样附着在别的地方,耳部支饮就是美尼尔氏综合症,也是痰饮的一部分,就是分支到了耳朵这里。溢饮就是溢到四肢外面了,痰饮在不同部位叫法不一样,这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分的。

旋覆花比较好用,我这几年就经常用到它。再加上辛味药大葱,就可以治疗心脏病,三根葱连葱白带葱叶整个下去。葱白和葱叶的效果差不多,肝肺作用都是相互的,五劳汤里肝肺药可以通用,辛味药就走肝。再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是咸味的,附子和细辛是辛味的温通药,可以治疗胁下偏疼、大便不通的症状。不管是淤血造成的肝炎还是什么病,一剂药下去就好了。附子和细辛可以加强肠道的循环,有一些寒性的便秘,或者这长期便秘就吃凉东西,越吃肠胃越弱,七八天不解一次大便,下面太寒肠子就不蠕动了。

下焦的阳气通了才会产生蠕动,再用大黄一类的泻药把有形的东西打下去,否则就是光吃进去不出了,就是滞了。张仲景的桂枝加大黄汤,在太阴篇里面治腹满大实疼,可以治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走到肠系膜那里了,堵住了疼得要命,可以用桂枝汤加大黄,把血液里面的血块打开,把不通的地方疏通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