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孩子的周末怎么过?
个体成长的第一阶段:本能情感(0—3岁)与动作把握(0—3岁)
个体成长的第二阶段:审美情感(4—11岁)与形象把握(4—11岁)
个体成长的第三阶段:理智情感(12—18岁)与逻辑把握(12—18岁)
12岁以前是理智的睡眠时期,要让他的头脑空着不要用大脑;
童年期的孩子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缺乏理性的力量,不要直接对儿童进行智育,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
发展触觉,让儿童亲自去摸去抓每件东西,多在黑暗中做游戏,发展视觉,要让儿童尽早地学习写生画和制图,发展听觉,让儿童练习唱歌……
我们这里说到的“踏青”,就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表述。总体意思是——出去走走。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走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和自己走不同,这次要带孩子一起走。
“青”,就是美好,美好就是大自然的象征。带孩子来到大自然中,来到自己平时相对少的环境里,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
那么多变的自然,会产生无穷尽的写作灵感;那样丰富的素材,会带来写作超级便利。城里的孩子,特别喜欢跟着爸妈去踏青。例如,参与农家乐,到田间地头去劳作,去果园里采摘,到苗圃里去赏花,到农场里去耕作,去种植……踏青,我们能做的很多。
补上这一课吧!常常提到“补课”这个词。原来,补课并不是你想象的做“文化补习”,更多的是做亲情缺损的弥补。带小孩去踏青,写作指导的秘诀,就在于一个“换”字。
首先,带领子女发现,换环境,可以写“新奇”。以城里的小孩为例,我们带孩子到乡村,去体验到户外生活,去呼吸新鲜空气,这就是把小孩置换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周围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新的,那么多新鲜奇特的素材,可以信手拈来,轻松写入文中,几乎可以不需要指导。
其次,引导子女感受,换环境,写“心情”。去踏青,不管谁的心情都会变好。心情好,写得就畅快。怎样写好心情呢?父母需要指导小朋友,用心去体会这份情,才能写出好心情。
最后,陪伴子女理解,换环境,写“温情”。在踏青的过程中,有许多家庭中的温情洋溢画面会涌现,这是不容错过的写作内容。温情,就体现在一个个过程画面中,表露在小孩写作时精选的一个个动词里。例如,过桥的时候,桥摇摇晃晃,爸爸扶着小孩,缓步移动,慢步过桥,这就是一幅温馨的亲子画面,值得写。写的话中,“扶着”这一动作,就值得刻画,因为温情就在“扶着”这个动词中。
还是赶快出发吧,带小孩去踏青,感受自然,投入自然的怀抱。
游戏过程
1.了解手绘地图:知道什么是手绘地图么?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有免费配送手绘地图。例如:旅游景点,机场车站等地方。如果你是个旅行爱好者,就不要错过这些珍贵资料获取的机会。凡是新鲜事物,都要有一探究竟的勇气和欲望哦。
其实,手绘地图就是地图,不同的是,手工彩绘的图,看起来是不是很亲切。
如果你的校园还没有这样的手绘地图,这次的练习意义非凡啦——为学校制作手绘地图,然后送给学校留念。
2.再次熟悉校园:绘制地图最怕出错 。所以,为了准确地绘制地图,很有必要到熟悉的校园了走一走,看一看。这回的观察一定要做好笔记。简单勾勒出校园的参观路径,标注出路径上各个建筑物或是景观大致外形。这一步要做到位,不能着急,更不能凭印象。
3.绘制地图:了解熟悉了校园后,就可以开始绘制地图啦。根据之前的观察和简单勾勒的草图,用心将校园的各个建筑物绘制在地图中。这样的地图可以比正规的地图更加可爱,更加形象,甚至可以画得卡通一些,让人一见就喜欢。
提醒小伙伴们:绘制时,造型可以夸张,但是地理方位一定要准确。地图毕竟还是地图,第一次到你学校参观的客人拿着地图,可是要“按图索骥”的哦!
有图有真相,有图有文真好看。看成果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