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老北京过端午的热闹场景 一角钱十个粽子 北海游船抢租一空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与春节、中秋并列的三大传统节日,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重视。

1912年的时候,时任民国内务总长的朱启钤曾向袁世凯上书,提出设立春夏秋冬四节,对应元旦、端午、中秋以及冬至。从而达到废除农历,推行公历,降低民俗的汉族色彩,从而实现“五族共和”的目的。

1914年袁世凯同意改正月初一为春节,但后来因其复辟,孙中山曾在1924年提出废除春节,只保留元旦,但因忙于北伐并未大力推行。到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以后,蒋介石下令:从1929年1月1日开始,全国使用公历,废除旧历,禁过新年。端午节也就此被以行政的命令改为了夏节。

但千年的民俗岂能因一纸禁令便就此改变甚至抹去,当官的不食人间烟火,老百姓岂能跟着它随之起舞?

在1931年6月18日出版的《大公报》上就明确写道:“后天便是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旧历端午已然废除,改为夏节,并且这一天不准商民再过端午节,以示提倡国历。但是商民因为例年的习惯,仍然阳奉阴违,暗中大过端午节,所以这几天市面上大大的风光起来。”

那么我们今天便跟随当年的老照片和新闻报道一起去看看30年代的北京城里过端午节的热闹场景。

在当时端午节临近时北京城里“最惹人注目的事,便是应节货品、点心铺的各色江米粽子,以及蛇蝎蜈蚣等五毒饼业已上市,此外如樱桃、桑仁、雄黄并火判神像、菖蒲草等,莫不陈列山积,纷纷出售,以故市面上又为之暂时繁荣。”

在北京城里,“大抵上好粽子一角一个,普通者皆一角至一角五分十个,五毒饼各点心铺皆售洋每斤三角二,雄黄酒每斤五角”,而且各种商品的销售量都大幅增加,“因此一般商人,欣欣然面有喜色,而猪羊肉类鸡鸭鱼虾等,销路亦较前增多。”

因“各售卖应节货品商店,陡然畅销,惟以事前备节货过少,致临时不及应付,遂有供不应求之势。”在北京城里老百姓争先恐后抢购端午节过节所需的商品只是,也有不少商贩趁机大幅涨价。原本2角左右的猪肉,在端午节的时候涨到了4角,鸡鸭鱼虾也跟风上涨,但即便如此,端午节当天到下午的时候便已经被销售一空。粽子、五毒饼、雄黄等端午节必备的商品,更是早早的便已经遭到了疯抢,以至于商贩们“无不破涕为笑,大获其利。”

“150万的北平市民,无分穷富老小,都为了过节,实行了一次总动员”,端午节前三天就在大街上大包小包的忙着采购及相互送礼了。

原本端午节送礼,在张荫梧担任北平市长的时候也曾一度下令禁止,但是最终结果仍然等于零,老百姓依然我行我素,最终政府方面也懒得去横加干涉。在老北京便出现了“你馈赠我,我回敬你,大街之上,送礼使者,络绎于途……生色不少。”

在胡同里的大门上插着蒲剑,人们身上带着艾叶,喝雄黄酒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在民俗中菖蒲草能够杀鬼,艾草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可以驱邪。

不过北京城里没有大江大河,无法如南方一样的赛龙舟,不过好在北海公园里可以划船。那时候端午节能在“浓荫蔽地,亭台倒影的北海划船,的确是暑假中一大快事。”在端午节当天,北海公园里大大小小的游船,都被百姓抢租一空,点桨划船,成为了故都北平特有的风情。

城内各个戏院都纷纷排出了《雄黄阵》、《混元盒》、《白蛇传》等应景的节目。

广渠门内的卧佛寺,每年端午节时也会开放五日,此卧佛寺非今天大家熟知的西山卧佛寺,而是现在已不存在的寺庙。在这座卧佛寺里“有紫檀木佛一座,身长一丈八尺,刻制极为精细,庙宇宏大”,是当时北京名刹之一。

------------------------------------------------------------------------------

朋友的书

丘吉尔曾说:“您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互联网,是当下人们完全无法离开的一样东西,所以,对于它的了解也格外重要!

互联网简史》,它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梗概具象化表达,助力大家快速看懂互联网。

重点 :想在互联网行业或用互联网手段赚钱的同学,可以买来看看,收获会让你意想不到哦⊙∀⊙!

(目前当当网经济类新书热销榜第30名!)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