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遍布神州的土高炉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58年元旦《人民日报》以社论的形式向全国发出号召:“我们要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 在钢铁和其它重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在这以后,还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 准备要用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时间, 在经济上赶上并且超过美国。”大家熟知的“超英赶美”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而超英赶美的核心就是要“以钢为纲”“钢铁挂帅”,并提出了要在1958年实现钢产量1070万吨的目标。

一夜之间,中国大地四处狼烟四起,一座座小高炉拔地而起,钢水飞溅,炉火熊熊。全国各地,各部门都建立了钢铁生产指挥部,以书记挂帅,从各行各业中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了一支规模空前的炼钢队伍。各行各业都为钢铁停车让路,男女老少全员上阵,各家各户砸锅卖铁,凡是带铁的器物统统投入小高炉里保钢铁元帅升帐。当时全国直接参与炼钢铁的人数多达9000万,加上其他间接资源的人数,大约1亿人左右。

全国土高炉的数量大约有200万个,这些所谓的炼钢炉不过是由砖堆砌而成,里面附上黄泥和碳粉,再装上鼓风机或者风箱便大功告成了。人们则把一筐筐的矿石,从炉口倒入。而这些土高炉生产的生铁,大都是含硫含磷极高而锰矽含量极低的不合格的土铁,杂铁,用这样不合格的生铁来炼钢,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炼钢需要焦炭,没有焦炭就用煤,没有煤就砍树拆房,于是大片的森林就此消失。许多地方生产出来的钢铁产值不过几万元,但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却高达数百万元。

这些遍布神州的土高炉,不但产量不高,质量低下,炉子的寿命还短,炉子的寿命最多也就一个月。在炼钢过程中瓦斯爆炸和中毒等事故频发,很多人被熏倒在了土高炉的梯子上。大量的农田被占用,农民参与大炼钢铁,严重影响到了当年的秋收秋种,为后来的困难局面埋下了伏笔。

直到1960年冬才停止了大炼钢铁运动,当时给的评语是“没有炼成钢铁,但炼成了人才”。但实际情况正如彭德怀所说:“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中国农村一片荒凉,更冲击了中国的各行各业,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