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步步高:从技法角度说说为什么临汉印(章法篇)
技法三方面,篆法、章法和刀法。汉印临摹一段时间,仍不能在章法上入门的同学,可以看这篇文章。
篆刻章法最不易表达清楚,很多时候,一听章法二字,紧接而来的就是一大部分术语,听上去玄乎得不能行,听完一大堆,记不住一点点,我们不这样,就说两点,好记。
上一篇我们写过,汉印用的文字是缪篆,就是典型的“方块字”,而汉印用的材料,也大都是正方形,正方形的印面,碰上正方形的缪篆文字,确立了汉印章法上最明显的第一个特征:
平分印面
当然,这个平分印面的特征也有来源,大致来源于秦印,因为秦依靠严格的法度治国,最后统一六国,这个国家的人,最能做的事情就是讲法制,于是,他们治印也特别讲法度,一方印应当打上边界,中间划上十字界格,然后四个字一个字一格,每个字就在自己的格子里,很规矩。比如:中司马印
四个字各占空间,法度严谨。到了西汉初年,觉得这样的格式也还不错,于是继续延续了一段时间,比如这方:文帝行玺
注意,打从这个时候起,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汉印就基本定型了,虽然后来周围的界格去掉,中间的十字界线也去掉了,但平分印面的章法布局成为汉印最典型的章法特征。
很显然,这样的印面风格庄重、稳定、平和、端庄,这是汉印最重要的审美视角,其实也是中国人的最基本的视美视角,比如我们一个人,都说这个人五官端正、鼻直口方,大致是一个道理。由此而带来的厚重、博大、宽容、深沉等审美概念都基于平分印面带来的平衡。例如上节提过的这方:皇后之玺
典雅、庄重、平和、宁静,印面平分。
这种平分印面的章法特征,最终成为历代印人共同遵守的法则,大家都刻这样的章,以后几千年都一样。汉初一旦形成这样的审美标准,大家都跟着学。到了汉中期王莽改制,干脆把官印的六字印分成六等份,还是一字占一个格,例如:西海羌骑司马
例如:新西河左佰长
六个字各占自家地盘,安安分分,平平等等。遇到五个字的印,就最后一个字占两个字的地盘,像这方:安昌侯家丞
工整,均齐,字与字之间互不侵犯,安份、老实。
我们在临刻这些印的时候,心底里自然就学习了这种均分地盘的印面布局章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大气,简洁。后来大家就越发追求印面整肃,文字工稳,格局平和的效果,比如汉官印中的典型:淮阳王玺
再比如:军司马印
就算到了东汉的官印里,这种均分天下的平分印面章法,仍是主流,比如:平安长印
上面说的都是官印。私印呢,基本跟官印一个模子下来的。比如这方典型的:王义之印
略微有点相差一线的意思,但总体看上去,还是平分印面,两字印也照样,比如:魏嫽
再比如:魏霸
群里的朋友一定会说,不对啊,有的两字印不是这样的,比如:朱娆
再比如:田莞
没问题,理解了平分印面就可以了,我们看这两方私印,娆字与莞字各占印面的比例,大致是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在这两方印里,印面还是均分的,只是均分成了三份,复杂的字,占了两份,就像新莽时期的官印最后一个字,占了两个字的地盘一样样的。
以上这些,是汉印章法的第一个章法规则:平分印面,我们在临摹,在后期仿作,在最后创作汉印印式的作品时,平分印面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学会用,其实也不复杂,平均分田地就好了。
疏者任疏,密者任密
马上问题就来了,只作平分,那么,繁简差异大的字怎么处理呢?总不能特别简单的字跟特别复杂的字还占同样的地盘吧,汉印采取的方法是疏者任疏,密者任密。啥意思,就是字简单的,任其简单,密的就让它密着,听其自然,不强作改变。
于是,汉印里出来一些失败之作,比如这方:侵骑千人
搭眼一看,问题是不是就出来了,印面不平衡,一边轻一边重,可见,汉印里也不全是精品,也有没有解决好章法问题的。那遇到这样的问题,汉印是怎么处理的呢,来看正方的印例:校尉千人
同样的两字繁,两字简,两个简字跟上一方一模一样。这一方印看上去平稳了,为什么呢?作者夸大了“人”字,“人”字不是最简单吗,占地却是最大的,把“千”字挤成压成扁状,与校尉二字成为一体,同时又对“人”字的字型进行了调整,基本改成了向下开口的框,以迎接其他三字送过来的拥抱,结果四个字合成一伙,环抱人字下边造出来的红地,大家不再争夺地盘,大家是一家子。而那块红地,像观众们围坐观看的足球场,像群山环抱的湖泊,意境顿出,全印的亮点就在这一片红地,就在于对“人”字的改造,汉印的匠心,由此印可见一斑。
当然,也有另外的办法,比如:闵胜之印
闵胜二字过密,之印二字过简,怎么办,汉人有办法,闵胜二字故意放宽放大,之印二字空的地方大面积留红,密的地方挤在一起,印面一下子安稳了。
总体原则是啥?还是疏者任疏,甚至加强疏散,密的地方任其密,甚至加强密集。
是不是想起一句话,对,你一定会想起清代大家,那位以书入印的邓石如的一句章法名言:“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这句名言是邓石如当年教给他的学生包世臣的,当时主要是指书法,而用以指导篆刻章法后,如今已成为篆刻章法中的经典理论。
疏者任疏,密者任密,甚至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汉印,早就这样做了。最经典的印例可以说是到了极致的这方:司马丁
印面不大,共三个字,司马丁,司马二字相对繁复,丁字相对简单,但汉印匠人却将司马两字合占半边,最简单的丁字占半边,致使丁字留出大量的红地,与右边司马二字形成的白文密集相映照,简直将章法中的疏密关系处理到了极致。
除却平分印面和疏者任疏,密者任密两个章法原则之外,汉印的美,还体现在整方印的协调统一,这个不是汉印独有的章法特征,临刻时注意,但从思想上可以不必过分强调。
除此之外,汉印的章法里,还有很多,诸如穿插、分散、巧拙、粗细、挪让、呼应等等等等,相对都是小章法,初学汉印,不应当在小章法上下功夫,要注重学习汉印最根本的一点,或者说临习汉印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汉印固定不变的程式,而不是学它的变化,这种不变的章法特征,组合在一起,大致就是
1、平分印面;
2、疏者任疏,密者任密。
用祝竹老师的一句话说:“汉印最为可贵的品质是老实,而不是机巧,虽然它并不缺乏机巧。”也就是说,临摹汉印,能从章法上得到这两点收获,足够了,对于后来的创作,有奠基作用。
预报一下,明天我们说临汉印在刀法上应当注意的事情。
(【老李刻堂】之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