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响 || 合肥市小学数学“大篷车名师讲评团”单元主题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肥西站)培训心得

作者:肥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潭小学 董晓慧

【按】今天发布桃花潭小学董老师的这篇心得,原文一字未动。

今天有幸参加了合肥市小学数学“大篷车名师讲评团”单元主题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肥西站)培训及观摩活动,活动中,老师进行“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培训与指导,通过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

在示范课部分,首先赵逍遥老师上了一节课《长方形和正方形》:

1.他从让学生在一定数量的图形中区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出本节课,在区分过程中,学生对个别图形不能很快地区分出来,这也激起同学本身的求知欲望。

2.在新授部分先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接着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分别有怎样的特征?

3.有猜想就有验证,学生各抒己见,总结验证方法为量、对折和对比。

4.接着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上述方法去验证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5.通过学生验证,总结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以及认识到较长的边是长方形的长,较短的边是长方形的宽。

6.在探究正方形特征部分,让同学们按照刚才的长方形学习思路,合作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尤其在用折的方法验证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时,教师发现学生讲解的顺序有些乱,改将四条边标上顺序,体现了教育机智。

7.通过动态演示长方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8.第二部分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将周长的计算融合进来,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进而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整节课逐层递进,浅入深出,让我直观感受到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将课程内容进行融合。

朱素姗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扩展课(​备注:应为“拓展课”)《玩转周长》,本节课我的最大感受是教学形式新颖,由同学们喜爱的两个动画人物参加趣味运动会入手,设置闯关关卡,第一关由图到式,通过让同学选择公平赛道探索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第二关由式到图,让同学们根据指定的周长算式自己想象对应图形,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把课堂交给学生;第三关进行升华,图式结合,让学生探究图形拆掉一部分后,周长会怎样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课后研究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点亮智慧灯的方式也让本节课的教学氛围达到了高潮。

两位老师高质量的教学过程让自己既收获了满满的教学经验,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单元整体教学将单元内知识进行融合,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进行课堂的延伸。例如朱素姗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玩转周长》这节拓展课,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真正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奥秘,走进数学,爱上数学。

在微讲座部分,专家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单元主题教学,也就是将单元模块教学与其他资源整合为一个主题单元,再把单元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课型组成,课型之间紧密关联,随着学习内容逐步推进,学生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从而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备课方式与教学操作范式。开展单元教学时可以有效实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我看来,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是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一次考验。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在学习中探索,在总结中提高使自己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相信这样教学方式的转变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会提高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以及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