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一个热爱和平的画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1937年4月26日,德军轰炸了西班牙的格尔尼卡。把这个历史名城夷为平地,2000多人丧生。德国人的暴行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毕加索。愤怒之下,画家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来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格尔尼卡》画面里虽然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被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长啸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些都是对法西斯罪行的控诉。

图片发自简书App在这幅画里,大师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着愤怒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阴郁和恐怖,表现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悲悯情怀。《格尔尼卡》问世后,受到爱好和平者的高度评价,曾经在许多国家展出,毕加索本人也因此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然而,在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统治时期,《格尔尼卡》却无法在画家的祖国展出。直到1981年《格尔尼卡》才回到西班牙,实现了毕加索的遗愿。图片发自简书App据说,在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一天,一些德国军人来此参观,毕加索借机发给他们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名军官问画家:“这是你的作品吗?”毕加索回答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真正的艺术是对野蛮和蒙昧的反击,《格尔尼卡》诞生以后,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戏剧,被英国艺术界评为20世纪五件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之一。罗曼.罗兰说:“最高的艺术,名副其实的艺术,决不受一朝一夕的规则限制;它是一颗向无垠的太空飞射出去的彗星。”《格尔尼卡》就是这样一颗穿透人类心空的彗星。人道是艺术的基本底色。在毕加索看来,战争意味着屠杀、混乱和悲惨,意味着给人类带来死亡和荒芫、绝望和恐惧。所以,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他画的《和平鸽》就是《格尔尼卡》的另一个侧面。黑格尔说:“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借助于外在的物质形式,显示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感情、灵魂、风格和精神”,毕加索的作品具有的正是这样的情感和灵魂。

图片发自简书App1973年4月,毕加索在法国逝世,享年91岁。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有创造性、影响力的西班牙画家,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在他生前看到他的《格尔尼卡》回西班牙展览。不过这个遗憾,在1981年后人替他补上了。我认为,《格尔尼卡》的精神价值超过了它的艺术价值。如果说毕加索的抽象画是对写实画的一次创新,一次革命;那么《格尔尼卡》的问世,则代表了人类灵魂的呐喊,代表了画家悲悯灾难,呼吁和平的心声。不由得想到:做为一代绘画大师,与他那些值钱的艺术作品相比,毕加索贡献给人类更大的也许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财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