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气定神闲的初三家长?(上)

写在开篇

一线教师的观察手记

大家好,我是深圳市红山中学的刘老师。我们正在面向全市招收600名优秀的初三毕业生,2021年9月开学。近日来,我在中招的时候,在和很多初三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在深圳当一名初三的家长,真真不容易

据了解,深圳去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升学率才47%,估计有些还是被劝报中职后统计的,这就意味着每年全市就有一半多的孩子没法上高中。身为老师,我深知其中的压力,也能感受到身在其中的家长和孩子满满的焦虑和不安。所以,作为一个在教学一线教了12年,大量观察并陪伴了很多孩子生命成长且体验了近10年老班主任角色的我,此刻忍不住提笔给初三的家长们几点思考和建议,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批评和指正。

第一次做深圳初三孩子的家长挺难,做好家长更是不易。无论外面多么嘈杂,请让自己的心先静下来,深呼吸,缓缓地吐一口气,然后请思考几个问题,思考清楚后,关于如何做一个气定神闲的初三家长,我想每位新手初三家长都会有了自己的答案。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孩子所成长的家庭环境都不一样,别人家娃的经验未必适合自己家娃的成长节奏,别人家的父母也和自己作为父母角色表现都是不同的所面对自家孩子成长中的烦恼,解决路径和方法自然既是有共性,也是有个性的。所以,今天请静心思考这几个问题,认真思考完之后,我想每位初三家长都将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01

初三孩子和家长在面临中考时的态度和感受

咋样的?

家长作为过来人,深知社会竞争的厉害,深知读书的意义,所以家长会比孩子着急很多。相比之下,孩子显得就没那么着急。我梳理了一下初三家长和孩子两种视角下的心态:

家长心理:孩子中考,但孩子不急,所以家长特别着急。

孩子心理:我参加中考,身在其中,我其实很有压力,也很着急,但家长你比我还着急,动不动就对我高期望,这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不管我怎么做,家长你总是有话说,总有毛病可挑,怎么做我都是不能让你百分百满意的,那索性你急吧,我无所谓,我得活着,要想活得好好的,就得没脸没皮,你爱咋想就咋想,爱咋急就咋急。

这样没有换位思考后的心态交织而来的恶性循环是:

家长你越急,孩子就越慢,你替孩子做了孩子本该做的事,那还需要孩子做什么呢?

解决方案:

家长静下心来,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后果。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机会,家长认为孩子承担不了试错成本。但其实很多时候是家长自己承担不了孩子学习不好的后果,感觉孩子若进不了名校,家长心里就十分不安、不踏实,会有各种关于未来的担忧和害怕。这导致了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自己去承担后果,更没办法为自己学生身份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法真正长大。

错误和痛苦,一旦经过反思,也是很有价值的。

很多时候很多孩子是在犯错中才学会了成长和逐渐成熟的。所以,家长永远不要剥夺孩子试错的机会,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会直面和思考,也是生命的一种成长过程。

02

中考握笔参加考试的主体是谁?

孩子,永远都是学习的主体

很多时候,当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时,会代替孩子做很多学习方面的判断和决定。很多时候家长忘了学习真正有效性还在于孩子自己。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游刃有余。我在担任老师角色的时候,在刚教书的头几年里,课堂上我会讲特别多的知识点,不管学生有没有吸收进去,我会按照我作为老师的标准来一股脑儿的灌,如果没有讲完,我会自己特别担忧。但教久了,观察和反思多了,我发现其实从老师嘴里、手里说出来的知识点,永远都是老师自己的。有些老师还习惯性下课拖堂灌输知识,其实这只是老师自己心里求安慰的方式,因为学生下课心早就飞了,效果可想而知。后来我逐渐学会了放手,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动手、多开口、多参与,让知识从学生层面输出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好太多,作为老师也没那么疲惫和焦虑了。

作为父母,道理其实也是相通的

很多时候父母给孩子上补习班,就是想着孩子多被灌输一些,多被迫学一下,时间学长一点总是好的。父母花钱给孩子补习,其实也只是图个心理安慰。看着好像是人在那里学习,但心在不在,父母很多时候并没有去观察和思考。

有一个小女孩亲口告诉我她就会磨洋工,因为天天被父母盯着很烦,她很多时候的学习模样都是做给父母看的,父母在,就装一下,父母不在,又是另一种模样,于是这类型的父母和孩子就这样无限地恶性循环下去,父母焦虑、着急,孩子则像石头一样,推一下,滚一下,这种被推着走的模式,其实非常可惜。既没有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流动起来,也没有让孩子学习主人翁的意识和行为调动起来,长久来看,走不远。一旦父母管不着盯不着的时候,孩子会一落千丈。

解决方案:

父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自己让孩子自己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让孩子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己来把控节奏,自己来承担学习行为的直接后果。但大多数的父母都不敢放,总想着一放手就完蛋了,所以硬是盯着孩子到上高中盯不着了为止。所以,这里,还是父母自己的功课需要自己去思考和权衡。同时,父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调动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己动起来。一句话,就是少管,孩子的事,孩子自己负责,让孩子形成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习惯。

03

家长在孩子生命成长中的定位和角色是什么?

家长,请记得您永远只是建议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

很多父母走过的弯路不想孩子再走,很多父母受过的苦不想孩子再受,有些父母悔恨过的事儿也不想孩子再试,因此作为中国的父母,对孩子会有各种“我都是为了你好”而生衍出来的你要这样,你应该那样等等的控制。从父母过来人盐都比孩子米吃得多的角度来看,父母确实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少走弯路的建议,但关于和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最后的主意还得孩子自己拿,因为今生你只能陪孩子走一段路,剩下的路还都得靠孩子自己走。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便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龙应台在《目送》中说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远去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即使难过也不必追,因为彼此已经走上了不同的路。我们能做的,就是享受和珍惜分别之前的每一刻。

解决方案:

做孩子生命成长的陪伴者,做孩子失落受挫时的精神支持者,做孩子犯错“长歪”时的引领者,并提供给孩子在他自己不同人生路上的爱的供养者滋养他,关爱他、鼓励他、帮助他做好自己,并发自内心地由衷感谢孩子来到你的家庭、你的世界,感谢你的孩子今生能与你同行、陪伴你渡过你孤独苦难人生,给你力量,无条件爱你等等。当你已经养成这样心态的时候,你看世界的眼光,看待你孩子的眼光和心态又会完全不同。你的孩子,注定因为你的小小改变,也会悄然变化。

分享我的一位学生,我去年认了她做我的钢琴师父,一周再忙也要教我一次钢琴,也要给我布置作业。小姑娘一开始兴奋地很,因为能当她老师的师父,她觉得自己很牛。后来,她告诉我才发现当老师好难。某一次月考她考砸了,很难过,回家前在我这里哭的稀里哗啦的,我抱了抱她,说没事的。你回去就告诉妈妈,“老师说了,我很羡慕她有这么棒的女儿,要是老师有这么大的女儿,老师会发自内心由衷地感谢她来到她的生命中,陪伴着她,让她的生命没那么孤独反而有了更多的力量。”旁边一个一起来的好朋友连忙说,“老师你知道吗?自从你家长会对我妈妈说,对孩子好一点吧,你们彼此陪伴的时间也并不多,现在是住校,一周回来一次,以后上大学了可能是一学期回来一次或两次,再以后工作了就是一年回一两次了。我妈就对我好了很多,学习方面也开始让我自己负责了,我现在的日子自由多了”。这两孩子在我日常的观察来看,在他们自己有了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后,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反而高了很多,成绩自然也是进步的趋势。

当我把课堂部分时间还给了孩子们时,我看到的风景,专注地好美!

当我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做自己的时候,我看到的风景,触动!

(我和孩子母亲的对话)

备注:读完此文,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启发,欢迎点赞并转发给更多的初三家长!愿父母和孩子能懂得彼此的深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