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孩子》:你生活中的空虚感,很可能源于童年的情感忽视

文/学乃身之宝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了一个从小缺爱,一生都在寻找爱的松子。
尽管她甘愿为爱付出,且在被家暴、被抛弃和被欺骗中一次次站起来,但终究是爱而不得,过完了被人嫌弃的一生。
那么,为什么松子的一生是这样的无聊或被嫌弃呢?
“童年情感忽视”领域开创者乔尼丝·韦布博士和克里斯蒂娜·穆塞洛合著的《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简称《被忽视的孩子》)一书,或许给了我们答案。
书中详细阐释了童年遭受的情感忽视,是怎样长期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作者运用大量案例、练习和技巧,帮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童年的缺失和伤痕,了解情绪的价值,陪伴我们进行重建自我的工作,逐步掌控童年未能培养起来的技能,走出生活的空虚感,找到内心本来存在的对自己的善意和内在平静。
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记得点点滴滴的童年往事,有高兴的,有伤心的,但这些伤心的往事,并不是这本书中说的“情感忽视”。
因为纯粹的情感忽视是看不见的,它很少有身体上或是可见的迹象。
就像影片中的松子,她没有被打骂过,不愁吃喝,还可以读书,在很多人看来,她是幸福的。但松子的内心是缺爱的,和家人的感觉不亲近,在和同事或男友交往时,没有自信,时常自我否定,特别是在经历了被欺骗、被家暴和被抛弃后,她在出租屋的墙上写的“生而为人,对不起”这七个字,让我们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绝望,认为自己不配做人,而这种内心的空虚感,就是情感忽视带来的无形之力。
当然,没有谁的父母是完美的,也没有谁的童年是完美的,且绝大部分父母也在竭尽全力照顾子女。即使有些父母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过情感忽视,但不会造成真正的伤痕。
当孩子受到太多的、持续不断的情感忽视时,问题才会严重,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这样的情感忽视。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经历过情感忽视,可以看看下面这套问卷,“是”的选项后面,很可能预示着经历过。
韦布博士在书中指出:“如果孩子不能确信自己对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经常因为自己对父母关注的需求而感到羞愧,她将成长为一个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松子就是一个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松子有一个妹妹,从小体弱多病,一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妹妹身上,尤其是父亲。在他心里,妹妹是第一位的,给妹妹买礼物,也想不到松子,而且他因妹妹生病的事总是阴森着脸。松子想看到父亲的笑脸,于是用那个学来的鬼脸来让他开心,可是终究还是得不到他的爱。
当松子和妹妹谈心,说到自己要约会男友这件事,父亲知道后说她不顾及妹妹的感受,是个自私的人,这让松子备受打击。
松子终于明白,妹妹在父亲心里最重要,自己不重要。
这里,我们看到,松子就是一个情感被忽视的孩子,而这和她专制的父亲有很大关系。
书中讲到专制型父母,容易给孩子造成情感忽视。
因为他们倾向于把孩子的顺从等同于爱。换句话说,如果孩子静静地、彻底地服从父母,他们才感受到被爱。不幸的是,反之亦然。
松子的父亲就是专制的人,一旦松子不听话就会生气,而这就是在无意中“训练”松子的顺从,也是让松子明白,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
其实,松子父亲对妹妹好,有补偿心理,但对于还是孩子的松子来说,不理解这种心境,更重要的是,父亲的严厉和专制,让松子害怕不敢靠近,她只觉得自己和家人不亲,他们不爱自己,这样,松子就形成“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的观念,而这就是情感忽视给一个人带来的低价值感。
除了专制型父母外,韦布博士还列出其他11种类型的父母,包括自恋型、放纵型、成瘾型、工作狂,以及“都是为你好”型等父母都可能给孩子造成情感忽视,其中“都是为你好”型父母很可能是构成情感忽视父母的最大群体。因为他们习惯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孩子,而控制就是以自己的需求为主,很少顾及孩子的情感需求。
说到底,父母对孩子造成的情感忽视,主要是没有和孩子产生情感共鸣。父母自己必须是一个认识和理解大部分情绪的人,会细心观察,能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什么能做和什么不能做。要真正理解孩子,父母必须有意愿也有能力投入努力和精力。任何用意良好的父母如果缺乏以上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在情感上辜负自己的孩子。
就像松子的父亲,根本不理解松子的内心,也不愿花时间和松子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结,自然给松子的内心带来伤害。
若将童年比作是一幢房子的地基,成年人则好比是整幢房子。如果地基是破裂的、凹凸不平的或虚弱的,它将无法为房屋提供支撑和安全。
那些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内心缺少支撑的力量。
韦布博士在书中指出,情感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以下共同的特征:
1.空虚感,即有时,感觉自己身体内是空的;情感麻木;质疑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会有没来由的自杀想法;乐于寻求刺激;感到不同于其他人,并对此困惑不解;经常觉得自己是局外人。
2.反依赖,即自己有抑郁的感觉,但不知道为什么;长期有莫名的想逃跑或想死的愿望;即使童年很快乐,但记忆中的童年也是孤独的;其他人说自己冷漠;亲人抱怨说自己情感上很疏远;更喜欢自己做事情;很难开口请求帮助;在亲密的关系中不舒服。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即很难确定自己的才能;感觉到自己可能倾向于过度强调自己的弱点;很难说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不确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当事情变得具有挑战性时,自己很快放弃;不确定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看法等等。
4.对自己毫无同情,对他人满怀同情,即其他人经常会请自己出来聊聊他们的问题;其他人经常会告诉自己,自己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无法容忍自己的错误;头脑中总有一个批评的声音,指出自己的错误和缺陷等等。
5.负罪感和羞耻感,即自己有时没有明显原因地感到沮丧、悲伤或愤怒;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倾向于压抑感情或避免动感情;试图隐藏自己的情绪,这样别人不会觉察到;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没有理由活得这么不开心等等。
6.对自己生气,感到自责,即很容易也经常对自己生气;使用酒精或药物消愁释怀;经常感到厌恶自己;有自我破坏的行为或倾向;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不能更“正常”。
7.感到自己有致命缺陷,即害怕与人亲近;很难向他人敞开心扉,哪怕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往往预想无论到哪都会遭到拒绝;避免主动交朋友;可能很难让对话持续;觉得如果人们与自己走得太近,他们就会开始讨厌自己。
8.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即人们有时会说自己待人疏远,甚至可能是冷漠;人们有时会认为自己傲慢;经常认为别人太情绪化;当有人在自己面前哭泣时,会感到不舒服;哭泣时自己觉得不舒服,特别是还有别人在身边时;不喜欢那种有人真的很需要自己的感觉;不喜欢感到自己需要什么。
9.自我约束能力差,即觉得自己很懒;自己是个拖延者;自己很难遵守最后期限;自己倾向于过度进食、喝太多、睡过头或超支;对生活的乏味感到无聊等等。
10.述情障碍,即自己有一种易怒的倾向;很少意识到自己有一种什么情绪;经常对别人的行为感到纳闷;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纳闷;自己生气时,往往是过度的或爆发性的;有时候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吓到自己和他人等等。
影片中的松子身上,有上述很多特征。
她经常问“为什么”,时常自我否定,就像明明是学生偷钱那件事,她把责任归于自己,最后被迫辞职;她很难关爱自己,甚至对自己毫无同情,这可以从她和作家八女川相处中看出。当多次被家暴后,她反倒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这种失去自我的爱其实就是不懂得爱自己;她也有负罪感和羞耻感,这可以从她和狱友小慧的对话中得知。当松子要和暴躁的阿龙一起生活时,朋友小慧劝她离开,她说“地狱也好什么地方都好,我都跟着他”,这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做法,她用这种誓死的爱给自己的羞耻感和负罪感找借口;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大多是情感麻木,与其说她一次次顽强乐观应对困境,不如说她是情感麻木,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活着。
当然,松子这被人嫌弃的一生,父亲只承担部分责任,因为作为成人,更多的是需要依靠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如韦布博士说的:“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情感忽视,这些对别人来说自然习得的技能就需要你在成年后自己去培养了。掌握一项技能很费工夫,需要你付出时间和有意识的努力。”
现在,走出情感忽视带来的伤害,需要我们自己重拾动力。
其一,清晰认识到改变的重要性。
填补童年情感忽视带来的内心空虚,唯有改变自己。
改变很难,但是值得的。
清晰认识到改变的重要性,需要了解阻碍成功改变的因素,比如,警惕自己错误的期待,不能觉得改变都是直线进行的、也不能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更不能计划执行不下去,就放弃;抵抗逃避的诱惑,敢于直面挑战;做好改变会带来不适的心理准备。
其二,专注内心,理解自己的情绪。
情感忽视带来的负面影响多数和情绪有关,我们改变就要专注于内心,理解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有述情障碍的人。
韦布博士在书中提出IAAA四步骤:
首先,识别(Identify)情绪;
其次,接纳(Accept)情绪,不以对错来评断它;
接着,试着察觉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也就是归因(Attribute);
最后,看看情绪是否对应着某个行动(Act),如果是,以合适的方法来应对。
再次,接受、信任自己的感觉,并有效地表达出来。
我们以影片的松子为例来看看,如何识别、接纳、理解和表达情绪。如果松子发现自己被父亲忽视后,识别出“我很难过”这种感觉,然后接纳这种感觉,并察觉出这是自己嫉妒妹妹导致的,于是换一种方式来应对,即告诉父亲自己也渴望他的关注和爱。这样的话,松子可以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将不为人知的情绪告知父亲,结果就会不同。因为敢于表达意味着她开始掌控了自己的生活,只是这样的改变需要勇气。
其三,自我关怀,学会爱自己。
童年时期经历过情感忽视的成年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不仅对自身的欲望、需求和感受毫不关心,还经常看不到这些。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重拾生活动力,就要做到自我关怀,而自我关怀最重要的是学会爱自己。
爱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将自己放在首位,这也是建立自信而平和内心的关键。
首先,学会说不。任何人都有权利要求我们做些事,相应地,我们也有权利拒绝。
其次,寻求帮助。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骨子里很抗拒依赖别人,而做到寻求帮助,就是在改变。
再次,发现自己的好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才知道z自己需要什么,这就是在关怀自己。跟踪并记录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这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对事物的感觉,还帮助我们去掌握这种感觉。
最后,优先自己的享乐。我们要拒绝那些离自己兴趣太远的要求,需要不时地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才能感受到他人充足的支持与连接,以更好地获得各种机会;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的放矢地寻找符合兴趣的机会。
努力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是一种技能,如果我们掌握这一技能,韦布博士在书中提到的饮食、锻炼、休息和放松三个技能就顺利掌握了。
当我们越关心自己、爱自己、理解自己、重视自己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越能关心、爱惜、理解和重视他人的感觉,那么就可以和他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就像松子,当她学会了爱自己,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便不会过上被人嫌弃的生活,和家人的关系自然越来越亲密。
总之,情感忽视是一种来自童年的隐形力量,是我们童年可能缺失的东西。如果我们一直纠结于悲伤、焦虑或是生命的虚无感中,且无法表达,也找不到解释,那么我们很可能是童年情感被忽视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重拾自我,找到改变的方向,并着手行动起来,这样才能填满自己童年缺少的爱和关注。
另外,《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中还会帮助为人父母者避免将自己的童年忽视问题传递给孩子,变成一个知晓情绪的父母,抚育出能意识到情绪、能与他人有情绪共鸣的孩子,更难得的是,书中还专设一章为咨询师提供有效工具,帮助遭受过童年情感忽视的来访者。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