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妻文章等于征婚启事?
点击蓝字关注我,清晨好看
有一天,接到一个女子的投诉电话。我说这是生活杂志, 不是工商杂志,建议拨打315投诉……没等我说完,她坚定地说,这事儿就得跟杂志投诉。
原来,杂志登过一篇怀念妻子的文章,大概情节是这样的:妻子患病之后,丈夫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妻子每天的点点滴滴。每天给妻子朗读精挑细选的关于情爱的诗文,回忆相爱至今的细枝末节。妻子辗转很多医院,在不同的病房都要合影留念。商量着出一本书,书名就叫《XX》……妻子在他怀里安静地走了,葬她在樱树之下……
文字很动人,不着一哭字,却让人不忍卒读。那么,这位女子投诉什么呢?
原来她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被感动坏了,立刻喜欢上了这作者,她觉得这样深情痴情的男子是个宝藏,不远千里找上门了。二人相叙甚欢,当晚就在一起了。男子说她是这世界给他的最好安慰,于是她彻夜安慰,安慰他哭了,又笑了。不想,半月之后,男子要她走,理由她还年轻,应该和年纪恰好的人在一起。二人僵持几天,她同意走,他同意考虑一段时间。谁知三个月之后,他却和另外的女人结婚了。
这女子说,因为杂志审查不严,登这种骗人的文章,致她失身失恋,她要求道歉,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我表示了歉意,只是因为她的遭遇。但不是文章本身,文章有一些复印影印为证,还算真实,并且作者也没有标榜自个深情痴情,但不可否认,文字隐藏着这样的信息,她是中了文字的毒。她不太满意,她说,那文章就像征婚广告,并且还是豪华版的!
这个新鲜的说法,让我眼前一亮,原来悼妻文字真有这样的功能!
庄子在妻子去世之后鼓盆而歌,那是一种超然。后来,不知怎么就有了一出戏,叫《庄子试妻》,说庄子见一妇人执扇扇坟,问何故,说是把坟扇干,再问何故,说丈夫死之前说啦,坟上的土干了就可以嫁啦,那时庄子通神,帮着扇,不多时坟土真的干了,妇人欢天喜地地走了。庄子拿了扇子回家跟妻子说了这事,妻子骂那妇人无耻。庄子于是装死试妻,结果把妻子给羞死了……这个故事相当于给御风而行的庄子撒了一盆脏水。
但“扇坟而嫁”也合乎人情。扇坟是场行为艺术,而悼妻诗文却是文学艺术。
史上最有名的悼妻诗文出自有三位,一是潘岳,一是元稹,一是苏东坡。
西晋诗人潘岳,就是那个坐着马车洛阳城里的美女朝他车里扔青瓜那位美男子潘安,他开创悼亡诗先河:不管是“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还是“床空委清尘,空室来悲风”,都哀婉动人。唐代诗人元稹则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宋朝文艺家苏东坡用宋词的形式完成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月夜,短松冈。
这三位,除了潘岳未有续弦纳妾的记载,这对于一个历史美男来说,非常高竿。
元稹却是红尘颠倒,和才女薛涛绯闻不断,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以这二位的故事为蓝本,只不过西厢的结局团圆,不象元稹始乱终弃,薛涛等了十年,等来的是他续弦纳妾两不误。他在悼妻诗中所写的: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他未践行。
苏东坡却又不同于元稹,虽然有妻有妾,看上去都一往情深,好像跳舞,和不同的跳,都全情投入。那词写给妻子王弗的,后来他再娶王弗堂妹王闺之,纳妾王朝云,跟姓王的有缘。二妻去世后,他在悼文中说:惟有同穴,尚蹈此言。朝云去世之后,写一副对联刻在墓前的亭子上: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在他去世之后,弟弟苏辙帮他完成了心愿,和王闺之葬在一起。
之所以要举这几个例子,是想说,悼妻文字并非不真切,确是纪念,是抒怀,但终究是文艺作品。一般来说,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个创造性的劳动。读者读了这种文字就给作者签上深情的标签,大多是错觉,或者幻觉。至于寻上门来投怀送抱,就显得有些不严肃了。
若是真的就嫁了作者,要明白,作者可能真的好,可那是他的从前,与你无关,再者,有些感情是单向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再如同一根橡皮筋拉久了,总是会松的。指望他像从前那样爱,是傻事,因为如此太容易触景感念,弄不成还会成为替身。
有个老作家丧偶写了一篇文字说,把妻子的骨灰留在家里,日日焚香陪伴。有位中年妇女因此喜欢上了他。他选择了让妻子入土为安。他再写文章说,连种子都知道入土才安,况且……
有点像小品,但让人笑不出来。其实,艺术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归于生活。如果硬要作者回看以前悼妻文字,他可能会拍案而起,知道什么叫艺术吗?(图是周周拍的,多谢。)
这一张是慧慧拍的,花开两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