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的故事》教学叙事

今天,上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课前,布置学生回去完成准备单。早上检查,完成的情况不够理想。班上一半的孩子都没能成功地和大人交流,,没有了解到自己名字的来历或者是含义。

其实,口语交际并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而是贯穿在这整个过程之中。比如,和家长的交流,本身也是这次交际的一部分。

调查了几个孩子:

晨:我问了我妈妈。我妈说,我的名字是爸爸取的,她不知道。(那为什么不去问爸爸?)爸爸没有在家。

塬:我这名字,我爸说没有什么含义或者来历。

他们与那些回去好好聊了名字的故事的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脸上冷淡,对今天的话题根本就没有兴致。

造成这样确实也有我的问题,昨天发学习单的时候,只给孩子说了学习单用来做什么,并没有在家长群里再次通知。是】第三栏,搜集名人的名字故事,我没有给孩子做讲解,自以为孩子们知道去网上搜索。殊不知完成的情况并不好。

课开始,通过猜一些名字认识到名字和节气(时间)、出生地、诗词、家长期待、季节等有关。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因素的时候,我追问有没有同学的名字也和这有关呢?能够联系起来认识的同学只有一两个。

然后,请一个同学起来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同学们分析,她是从名字是什么,每个字的有什么含义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介绍结束之后,有同学提问:你的名字是谁取的?于是补充:还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是谁取的。

我开始讲述自己名字的来历和含义。同学们听得比较认真,并且分析出讲清楚,需要从名字是什么,是哪几个字,是谁取的,每个字的来历或者是含义是什么。

同学自己按照这几个方面讲述练习之后,在小组内讲述。小组选出同学全班交流。

第一个交流的同学,没有把这几个方面说完整,尤其是含义或者来历没有说。评的同学很精准地听到了缺少什么,并且在她讲述结束之后,举手提问,做到了有礼貌地回应。第二个同学依然这几个方面没有讲完整。

第三组就选的是第一次讲的那个同学。大家都很期待,我也很期待她的变化。结果,她还是照着第一次讲的再讲了一遍。也就是说,刚才的范例,没有引发她的思考,她并没有从刚才的环节中学到什么。

后面几个小组中都还是存在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所以这一部分基本都没有讲到。有一个孩子还因为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学前准备哭了。

于是,我再一次强调了做好学前准备进入课堂的重要性。本来是一节很有意思的课,结果却因为学前准备不充分,你们没有感受到这节课的魅力。

这样的情形持续到了讲述名人名字的故事。所以,今天的课从有意思变成了索然无味。

课上完之后,我在家长群里发了信息,提示家长尽量配合做好孩子学前准备,帮助孩子养成做好充分准备走进课堂的习惯。准备单重新发了一张,今晚回家和家长好好聊聊名字的来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