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权谋:诸葛亮的《隆中对》真的能实现吗?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规划了一统天下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割据荆、益,造就三国鼎立局面。这一步在刘备在世时就已实现,无可置疑。其为刘备规划的第二步“统一天下”,刘备没有实现,诸葛本人也没有实现。那么,蜀汉政权,有没有可能像诸葛亮规划的那样,真正“恢复汉室”,实现统一呢?

隆中对

刘备当时是否相信不得而知。但就历史的事实结局而言,隆中对规划的统一谋略还是存在诸多漏洞和不切实际的想象的。就谋略而言,毛主席曾经指出荆州、益州两地分兵,相隔千里,难以形成集合战斗力。在冷兵器时代,信息沟通困难,荆、益两地能否实现协同作战、相互呼应,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历史的事实也证实,关羽、刘备关系不睦,关羽孤军作战,兵败身亡。丧失刘备统一天下的呼应,随使“兴复”大计成为泡影。

袭取荆州

其二,诸葛亮所谓“天下有变”,设想过于天真,流于幻想成分较大。诸葛设想的 “变故”应该是期盼魏、吴内乱,或者二者相争,蜀汉坐收渔翁之利,但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小。魏吴之间,赤壁战后,二者均缺乏扫灭对方的动机和实力。内乱方面,倒是蜀汉发生变故的可能性更大些。仔细考究三国权力结构,魏、吴两国相较蜀汉,都更加的结构绵密,稳固。魏国权力主体为曹氏、夏侯氏把持,世代宗亲,其他旁系势力,或被诛亡,或尚显弱小,有待发展,缺乏挑战曹魏政权的实力。东吴方面,孙氏三代,睿智仁德,民心归附。整个三国时期,魏吴均未没有发生可能诱发国家政权颠覆的内部变乱。

铜雀台

反观蜀汉,由于多方面因素,隐藏诸多危及政权稳定的因素。蜀汉政权大概由刘备早期冀州集团、中期荆州集团,后期益州集团(易中天先生认为益州包括刘璋东州集团和益州土著集团)三大势力构成。各集团人物自成体系,互不信服,其隐含的内部变乱危机最大。事实也恰恰如此。原属冀州集团的关羽性格高傲,有失人和。关羽败走麦城,荆、益州集团的刘封、孟达拒绝救援,才有荆州之败。刘关张与荆州诸葛亮,诸葛亮与魏延之间矛盾重重,造成巨大内耗。甚至,诸葛亮至死也要诛杀魏延。蜀汉后期,诸葛亮、姜维与益州集团李严、黄皓等互相掣肘,北伐战事举步维艰。

斩马谡

第三,从天下大势而言,隆中对也有考虑不周之处,隆中对策过于依仗孙刘联盟。事实上,孙刘联盟是最不可靠的外交关系。荆州乃东吴门户,吴国志在必得。据有荆州,还想联吴抗曹,无疑痴人说梦。事实也是关羽北伐,吕蒙趁机袭取荆州。退一步,即使荆州不失,刘备统一天下,也面临诸多问题。也即刘备可以联吴抗曹,但绝不可能联吴灭曹。魏蜀吴三国,相互制衡。只可能共患难,合力抗曹;决不可能同仇敌忾,自毁制衡力量。

联吴抗曹

如果刘备没有实力先行灭掉曹魏,也就没有统一可谈。就双方的现实国力和军事实力而言,蜀汉北伐成功的几率极小。因为,蜀汉面对的曹魏,不是高祖刘邦面对的山东诸侯。曹魏是统一的,相对稳定的中原大国。刘邦处置的是西楚霸王刚刚分封两年、立足未稳的乌合之众。

(0)

相关推荐